新華網杭州7月24日電(張奇志 胡惠星)在浙江紹興縣柯橋鎮的中國輕紡城,一項統計表明,這里不到三天就有一個布商成為總經理。截至今年7月中旬,已經有169位布商辦起了公司,其中,今年1-5月成立的公司就有57家,另有10家公司正在審批中。
記者在中國輕紡城采訪時發現,一種叫“前店后室”、“下店上室”的公司化交易模式,正在成為中國輕紡城廣大布商競相效仿的對象。這種現貨交易和訂單交易并存的交易方式的出現,提高了經營者的素質,產生了生意翻番的效益,也為提升專業市場檔次增加了巨大的動力。
這種被稱為有“突破性”的交易模式,是中國輕紡城一批有戰略眼光的布商們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1999年4月注冊成立的宇翔布業有限公司,是在改變交易方式吃到“頭口水”的公司之一。今年35歲的董事長陳金華是溫嶺人,15歲開始經商,1991年到輕紡城經營布業,在輕紡城的老市場里有一個門市部。陳金華說,整整十年的門市部的經營,讓他感到困惑的是生意總是做不大,你即使再有實力,他們也不敢和你做大生意。在地方政府和市場主辦者的引導下,他注冊成立了宇翔布業有限公司。
在中國輕紡城中有較高知名度的“四大花王”,以及經營裝飾面料的姚紹鋼、布商趙利萱也深切地感受到,個體的松散型的經營行為已經不太適應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新的競爭,只有走規模化、集約型道路,才能參與全球范圍更高層次的競爭,贏得新的發展機遇。他們在鞏固現貨交易的同時,紛紛注冊成立自己的公司,積極開展公司化交易。
據記者調查,中國輕紡城公司化的交易模式常見的有兩種,一是前店后室,或叫前店后公司。其形式是在市場內有一個門市部,用于和客戶直接交流;在距門市部不遠處有公司的辦公室,大的客戶往往被邀請到公司里洽談生意。陳金華的公司采用的就是這種形式。二是下店上室,或叫下店上公司。這種形式在經過改造的東交易區比較多。一樓有一間26平方米的營業房,二樓有一間20平方米的辦公室。這些公司的注冊資金一般在50萬元到1000萬元之間。
新的交易模式的出現,給市場經營者、主辦者帶來了可喜的變化:
效益提高了。陳金華在門市部做生意時,最好的年份,全年的交易額不過五千萬元,一般的年份才兩三千萬元。成立宇翔布業有限公司以后,年成交額據保守估計翻了兩番。紹興縣工商局中國輕紡城分局的同志說,市場里類似陳金華這樣的公司至少有20家,他們的年交易額多在二億元左右。
布商更加注重提高個人和企業的素質了。公司成立后,他們重合同、講信用,自覺維護市場的形象,有的公司還打破家族制用人觀,引進各方面的人才,充分利用國際互聯網,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
市場形象改變了,檔次和品位提升了。經營戶是市場的核心,隨著他們素質的提高,市場的整體形象也隨之提高。中國輕紡城這幾年外在形象明顯改善,正在向“環境最優、設施最全、品位最高”的現代化交易市場邁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