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高宏:奧運場館運營的先行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 10:55 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作者 苑航 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奧運場館建設工地,看望工程建設者,并對奧運場館建設和奧運會籌辦工作提出五點要求:一要保證工程質量、安全;二要突出環保、節能;三要加強組織、管理;四要做到節儉、廉潔;五要搞好賽后利用。 由此不難看出,搞好奧運場館賽后利用,已經被預先提到了奧運籌辦工作的議事日程里。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目前90%以上的體育場館都是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場所,大都處在虧損狀態。如何破解體育場館的賽后利用就成了一項世界級難題。帶著這一個巨型問號,日前本刊記者采訪了成功運營新中國十大建筑、奧運場館之一——北京工人體育場的體育之窗場館經營管理公司的創始人、體育場館運營先行者和專家高宏先生。 酷愛體育的國際背包客 1997年,高宏作為外經貿部(現商務部)的一名工作人員來到了德國,負責“中國城China Town”的建設。這是一個文化項目,包括中國劇院、中國餐館等的建設,目的是讓德國人了解中國的風土人情和神秘的東方文化,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異域得以傳播和展示。 當時一位德國老人對高宏說的話對他觸動很大。那位老人說,你從事的工作很了不起,是很崇高的很神圣的,傳播文化是非常讓人尊重的事業…… 是啊,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而文化的傳播正是需要有堅定信念的人去從事。高宏從那一刻開始就下定決心,作一名文化傳播者,把中國古老文化的精髓灑遍世界的角落,讓世界了解中國,熱愛中國。 在德國工作期間,年輕的高宏成為了一名國際背包客。工作之余,他走遍了歐洲,在盡覽異域風光、體驗歐陸風情的同時,酷愛體育的他發現了一個現象:歐洲人特別熱愛運動,體育運動在歐洲非常發達,人們在體育文化上的投入非常大,歐洲各城市的體育場館多而精致,幾乎成為各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也是市民最好的運動休閑的場所。在歐洲,體育文化是否發達,占用人們時間的多少,已經成為衡量人們或每個家庭生活水平的標準,運動和旅行已經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這種現象似乎與中國存在很大的反差。是不同種族造成的文化差異,還是因經濟條件的差距造成的社會差異? 高宏認為,體育文化也需要正確引導和傳播。 為了了解和體驗歐洲各國的體育文化,高宏迷上了歐洲的體育場館。他用有限的節余加入到了體驗中:與米蘭的球迷一道搭乘一夜的火車到巴黎觀看比賽、在德國慕尼黑的奧運場館周邊的酒吧留戀忘返、現場見證荷蘭阿賈可斯隊的奪冠……那些場館別致的外形和充滿活力的氛圍,散發著一股誘人的魅力,使他情不自禁地走進她,了解她。場館里舉行的無論是火爆的足球比賽,還是高雅的音樂會,在高宏眼里都充滿了無盡的誘惑。歐洲體育場館那種開放式的體育文化,給歐洲帶了無限生機,參與體育,享受體育,不再是貴族的專利,體育文化已走進尋常百姓家。 這似乎與中國又不太一樣。中國的大多數體育場館都是半封閉的,除了體育比賽之外,普通市民是很難與場館近距離接觸的。這種現象也造成了體育場館的沉寂與蕭條,場館大都失去了應有的實際價值,大多數場館失去了本應負擔的社會作用。 為什么不讓體育場館成為一個文化休閑場所,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交流中心呢?高宏自認為有了好主意,他要探索中國體育場館的賽后利用,為2008出力,為走出一條適合中國體育文化發展的未來模式出力…… 零距離接觸尤伯羅斯 2000年初,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敏銳的高宏從緊張的氣氛中嗅到了商機,他從德國回到了北京。他堅信,如果北京申辦奧運成功,北京將成為中國甚至亞洲體育文化與體育產業的發展中心,亞洲體育產業格局將會發生重大改變。 2001年7月13日晚10點,是中國人永遠難忘的時刻——北京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當薩馬蘭奇宣布北京申奧成功的那一刻,舉國上下一片歡騰。而當時在電視機前苦苦等待結果的高宏也格外興奮,他仿佛看到了中國體育產業騰飛的那一天…… 北京申奧成功后,北京政府開始關注北京體育場館的命運并進行積極探索。北京最大、在全國知名度較高的體育場館——北京工人體育場,是2008奧運會主要賽場之一。此時的工體像一個待嫁的新娘,需要一番梳洗打扮,需要賽前預熱,她期待著一種運作模式,為未來的奧運場館賽后運作打下良好基礎,為和諧發展的中國再立新功。 高宏組織了和他一起在歐洲工作學習的團隊和國際資深體育專家,積極爭取機會,策劃運營方案,與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匯報,邀請專家進行可行性論證。一次,他參加了北京相關部門關于體育場館的運作研討會。此前經過精心準備的高宏,拿出了一套“體育之窗模式”方案,這個方案最終得到政府和權威部門的認可。2001年10月,高宏在國內外朋友的支持下,注冊成立了“北京體育之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之窗模式”開始正式在工體起航了。 工體始建與上世紀50年代,它見證了新中國體育發展的歷史,是當時與人民大會堂齊名的新中國十大建筑之一,也是北京體育文化中心。歷經幾十年的風雨,工體已現老態。如何讓工體煥發新的生機,為2008北京奧運做好高品質的服務,為中國體育場館的賽后利用開拓出一套新模式? 高宏認為,體育場館的運作,不能只為了經濟利益,而更是要為體育文化服務。運作的過程是個復雜而龐大的過程,要借鑒和引進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模式,創造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產業發展的軌道。 從2002年開始,體育之窗和工體中心一道,邀請了數位國際國內專家學者為工體的發展出謀劃策:美國資產管理的專家來了,帶來了體育資產管理的最新理念;中國的文化專家來了,提出了不要狗尾續貂的忠告;澳大利亞奧運主體育場的CEO來了,對工體的發展模式表示贊同;北京市的領導來了,傾聽了環境治理和老職工的深造培養問題并給予肯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一著名基金公司的安排下,“奧林匹克商業之父”、現任美國奧委會主席尤伯羅斯來到了工體考察。尤氏還特別提議在工體設立“美國奧運公館USA HOUSE”(也被稱為“美國之家”),作為美國政府、奧委會、世界冠軍以及贊助商等最高級別的公關活動場所。 提高品味回報社會 熟悉北京工體的人都會發現,近幾年的工體越來越紅火起來:重要的體育賽事和大型商業演出越來越多,各種高品質的發布會、藝術活動、周末PARTY、高檔宴請、健身活動等都聚集在此。同時,體育之窗生活方式:“運動,文化,娛樂”成為京城生活方式的代表,引領了京城生活。2006年工體被北京市政府授予文化創意產業的“工體運動娛樂圈SportsWalk”的稱號,工體散發出了年輕的活力。 縱觀“體育之窗模式”的形成,成功在于進行了三大規劃:經營規劃、建筑規劃、管理規劃。在三大規劃中,又破解了諸多難題:體育與非體育業態的矛盾;如何解決開放與封閉的矛盾;如何解決大眾化與高品質的矛盾;如何解決賽事和賽后資源配置;如何解決高峰與低谷……二元論“是”或“否”的難題在此得到了攻克。 高宏認為,一切事物“動則通,通則久”。自從運營北京工體以來,首先投入大量資金對工體進行改造——“體育文化”主題的確立、環境的改造、運動酒店(Sports Inn)的升級、體育展示廳的裝修、有景閣藝術中心的建設、國際會議中心的籌建等,改變了工體的面貌和氣質,使工體吸引了更多的商業賽事和高品質演出。增加收入的同時,再投入更多資金對工體進行改造和維護,形成了良性循環。高宏認為,場館不應該單純追求創利,但要多創收;少要利潤,多要收入。把每年的收入都投入到場館的改造中去,這是為了提高場館的品質,更好地回報社會。 目前,工體體育之窗正在進行工體4.0版本的策劃和投入,并對環工體的經濟圈進行戰略整合,使之具有更大的輻射力和帶動效應。 不要孤立地看待奧運場館 北京工體“體育之窗”模式的成功,為2008北京奧運賽后場館的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和一定的示范效應。 在談到對未來奧運場館賽后利用的問題時,高宏的建議是,不要孤立地看待奧運場館,要把奧運場館放在全球、全國的高度去看,放在城市功能中看,放在方圓幾十公里的角度去看,要讓奧運場館呈輻射性發展。那么,你一定會發現,奧運場館的商機是非常巨大的。 高宏說,一個賽事,一場演唱會,是體育場館創造的商業價值。那么,更多的人來消費,就產生了“眼球”效益,即廣告價值,周圍的廣告牌匾,路牌都有了利用價值。體育比賽能帶來效益,文化活動也都能為場館營利,二者的結合就是體育場館發展的方向。 2008北京奧運會即將到來,投入數千億巨資打造的奧運場館在賽后能否充分利用起來,全國數十萬個體育場館如何盤活,是有關方面密切關注的話題,也是亟待解決的世界難題。 高宏認為,奧運場館的賽后利用,首先要解決高品質與大眾化的矛盾。他認為高品質不等于高消費,要把場館分區域經營,增加高檔區域的收費,來補充大眾化服務項目的費用。這樣就是平衡了二者的關系,使奧運場館更加平民化、大眾化,讓更多的人參與體育文化活動,這也是更好地解決全民健身和商業化利用問題。 毫無疑問,中國即將舉辦奧林匹克運動復興100年以來最為成功的奧運會,舉辦奧運會是中國體育產業崛起的標志;同時,北京必將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奧運場館設施,最廣泛的體育人口,中國乃至亞洲一流的體育產業勢必會在以北京為中心發展壯大。在北京打造體育中心城市的新城市定位的時候,“運動享受生活”將成為重要要素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最終成為我們的重要生活方式。 對于參與奧運場館賽后運作,高宏充滿了信心。他表示,2008北京奧運會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它推動了中國體育向產業化發展的步伐。他堅信,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將走在亞洲體育產業的前列,并躋身于世界體育強國之林。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