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十年卓越路(5)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8日 18:32 新浪財經 | |||||||||
第3章 拓展篇 中國最需要的是既懂西方先進管理思想又了解中國實際企業經營環境的高級管理人員。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無疑為這種人才的培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應該是中國管理騰飛的真正希望。
——聯想集團主席柳傳志 在改革開放的20多年里,中國的人均經濟增長率位列全球第一,一舉成為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經濟的迅猛發展一方面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使管理人才奇缺的矛盾顯得更加突出。中國企業在逐漸走向國際舞臺的過程中,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參與國際合作和國際競爭的經營管理人才。這也就給中國管理教育的發展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在政府意識到管理人才短缺已成為經濟更快發展和持續增長的主要障礙之后,國家教委于1991年批準了9所高校首批開展MBA試點教育工作。1994年又新增17所院校開設MBA課程。截止2000年,全國已開設95個MBA課程,其中包括32個中外合作課程。 作為中國管理教育的先驅,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過去10年也經歷了極為迅速的發展。學院的辦學規模幾乎擴大了10倍,學院的辦學活動擴大到全國各地,而學院的影響則擴大到亞洲和全球。正如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教授所說:“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她見證了中國2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自身也成為這項偉大事業的豐碑。”如今學院已被公認為中國規模最大和質量最高的管理教育提供者。 3.1 浦東校園的落成 自古創業多艱辛,這對于成立于1994年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來說更是如此。學院成立之初,臨時租借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辦學。由于場地有限,有的教授和員工不得不坐在走廊里辦公,許多學生只能被安排到在校區以外住宿。因此,學院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決定抓住機會,設計一個設施完備的獨立校園。1994年11月8日,學院在上海市浦東新區金橋出口加工區舉行成立大會,同時也舉行了新校園奠基儀式。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浦東校園是中國大陸首個專為研究生層次的商學院設計建造的獨立校園。它為學員、教授提供了一個融藝術與實用為一體的理想環境。浦東校園由美國貝聿銘設計事務所進行整體設計。該事務所因成功設計巴黎羅浮宮的金字塔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安德森商學院等著名建筑而享譽世界。考慮到辦學規模的發展和資金來源,浦東校園分兩期建設。1997年12月28日,第一期工程破土動工,并在兩年不到的時間內順利竣工。1999年10月,學院384位MBA和EMBA學生、所有高層經理培訓課程學員,6名長期教授和其他訪問教授,以及117名員工從過渡性的上海交大閔行校區全部遷入了新落成的浦東校園。這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一件大喜事。 在60畝土地上完成了浦東校園首期工程后,學院擁有了空間寬敞、設備先進的辦學設施,克服了原先教室、辦公室和宿舍不足所帶來的種種困難。首期工程建成的設施有:學術中心(I)、演講廳、西班牙中心、圖書館、餐廳和2幢學生宿舍。 隨著首期工程竣工,學院立即著手二期工程的準備工作。2002年下半年,學院二期工程正式開工。2004年初,僅花了不到2年時間,二期工程就順利竣工了。從此,學院擁有了一個融古代中國園林藝術和現代國際都市風格為一體、開放而又靜謐的完整的校園。 二期工程的竣工使學院擁有的建筑面積翻了一番,達到了4萬平方米。新增加的設施包括:2幢教學中心、2幢學生宿舍、1幢教授公寓和1幢體育館。 幾乎與浦東校園建設同步,學院也加緊了解決北京辦學設施的努力。1998年學院北京辦事處在北京達園賓館正式成立。2002年為了滿足華北地區對日益紅火的學院課程的更大需求,北京辦事處遷入中關村融科資訊中心。新址建筑面積為2000平方米,設有現代化的梯形教室、討論室和辦公室。也是在2002年,為了滿足華南地區對學院高層經理培訓課程日益增長的需求,學院正式成立了深圳聯絡處。深圳聯絡處位于深圳國際商會大廈,聘有3位員工。 3.2 區域擴展的成功 中國政府對于高等院校異地辦學有著嚴格規定。然而,政府給予我們這一“教育特區”的大力支持使學院處于相對有利和靈活的位置,而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則使學院的區域拓展成為可能。 學院在成立之初,就把自身定位成一家立足中國的國際化商學院。這一定位意味著學院要成為一家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商學院。因此,學院在立足于上海和長三角的基礎上還積極尋找向全國乃至全球發展的機會。為此,學院選定上海、北京和深圳作為向全國發展和擴大影響的三大基地。1998年學院成立了北京辦事處,2002年又成立了深圳聯絡處,這使學院在華北和華南地區的辦學活動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上海、北京和深圳是中國最重要的三個城市,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上海是我國經濟、金融、貿易和運輸中心,而深圳則是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和在過去20年里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這三大城市分布在我國華東、華北和華南地區,具有經濟發展的最大潛力,并且對我國其他大城市和省會城市的經濟發展起著龍頭作用。如果學院能夠在這三大城市中站穩腳跟,就可以將自己的影響迅速擴大到全國各地。這一地區擴展戰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已有多個省會城市盛邀學院前去為當地企業開設公開課程,甚至高層管理碩士課程。 與此同時,學院還致力于向海外的發展。學院目前與40多家海外商學院建立了交換學生項目,并在MBA項目中招收了約20%的國際學生。此外,學院還與西班牙的IESE商學院、英國的倫敦商學院和美國的密歇根大學商學院等密切合作,為跨國企業開設了一系列國際課程。這些不僅使教學具有全球化的特色,同時也更好地培養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級管理人才。 區域擴張的成功拓展了學院的活動空間,提高了學院的知名度,為學院創建世界級品牌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3.3 教學活動的拓展 學院最初的辦學規模非常小。MBA和EMBA都只有1個班,而高層經理培訓課程也僅有240人次的規模。事實上在最初的一、兩年里,由于社會對管理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尚不充分,且學院尚未建立品牌,學院的三大課程在招生方面均遇到了較大的困難。 然而,不懈的努力終于帶來預期的回報。學院從成立后的第三年起就出現了可喜的變化,其知名度在不斷提高,開設的各種課程也越來越受社會歡迎。 1995年3月13日開學的學院首屆MBA只有58名學生,選修課也只有很少幾門。1997年后MBA的招生數翻了一番,達到了每年128名。從2005年起,MBA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到每年180名。MBA課程的選修課也在不斷增加,以適應迅速變化的中國和國際經濟動態。 1995年5月8日開學的學院EMBA課程是中國大陸的第一個EMBA課程。當時只招收了1個班級,在上海授課。如今,學院EMBA課程每年招收8個班級,其中5個在上海授課,3個在北京授課,招生總數為480名,在整個亞太區名列第一。根據計劃,學院將從2005年起在深圳開辦EMBA課程,2005招收1個班,2006年擴大為2個班。 此外,學院EMBA的培養方向已從原來的一個方向擴大為目前的三個方向。除了保留最初的綜合管理方向外,學院新增加了金融和高級營銷兩個方向,以滿足特定領域高層管理人員的需求。 增長最快的是學院的高層經理培訓課程,它幾乎以每年遞增一倍的速度迅速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經理人培訓中心。參加培訓課程的人次從1994年的240增加到2003年的6000多,2004年預計為7000多。與此同時,根據特定公司管理培訓需求量身定制的公司特設課程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如今,學院不但提供各個領域的公開課程,還提供年輕經理管理文憑課程、醫院院長管理課程、CEO課程以及量身定制的公司特設課程。這些課程傳授相關領域的最新知識和最新理念。 除了以上三大核心課程,學院還舉辦管理論壇、巡回管理演講以及各種國際會議,并翻譯和出版各種管理著作。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管理論壇提供了一個高水平的平臺供與會者與政壇領導、商界領袖和社會精英直接交流。在管理論壇上發表過演講的著名人士有:歐盟歐洲委員會主席羅馬諾-普羅迪、法國前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世界經濟論壇》董事總經理克勞德-司馬加、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米其林集團董事長兼CEO愛德華-米其林、艾默生電氣公司CEO戴維-法爾、摩根斯坦利集團主席兼CEO菲利普-波賽爾、倫敦商學院院長勞拉-泰森、聯想集團主席柳傳志、海爾集團CEO張瑞敏以及宏基集團董事長施振榮等政界要人、商界巨子和學術大師。 如果說管理論壇的主要受益者是學院大家庭成員的話,那么巡回管理演講則使受益人范圍大為擴大。每年,學院都在中國各大城市舉辦巡回管理演講,探討當今企業所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提供最先進的解決方案。 學院還經常主辦或協辦一些全國性或全球性的會議和論壇,如2004中國金融國際年會、世界經濟論壇上海企業家圓桌會議、全球供應鏈大會、2003中國汽車產業高峰論壇和2003中國并購年會。舉辦這些會議的目的是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讓來自國內外的學者和實務者相互交流研究成果和經驗體會,探討相關領域的最新發展和最新見解。 從1999年開始,學院還啟動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管理譯著出版計劃。其目的是向中國經理人提供一條學習國際管理新概念、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捷徑,幫助他們為所在企業和自身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通過與一些著名學者及出版商的有效合作五年來已有《中歐-密歇根創新管理譯叢》、《中歐管理新著譯叢-經理人書架》、《中歐管理新著譯叢-卓越領導》、《中歐-華夏新經理人書架》、《中歐-百森創業管理譯叢》、《中歐-華夏電子商務譯叢》、《中歐-沃頓創新管理譯從》、《中歐客戶關系管理譯叢》和《中歐管理新著譯叢-實用管理工具》等10個系列100多種優秀管理譯著問世,并受到市場的好評和歡迎。 3.4溝通各界的橋梁 學院自1994年成立以來,一直起著溝通中國與世界、學術界與商界的橋梁作用。 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的學生聚集在這里,通過學院設計的面向中國并融合國際最新研究成果的課程設置,學習最新的管理知識與領導能力。每年學院的MBA、EMBA和高層經理培訓課程都要接收數百名各種層次的海外留學生,同時也派遣一定數量的中國學員赴海外進行交換或公司實習。這種雙向的交流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相互了解。 事實上,學院的成立和成功本身就是中國與歐洲合作系的一個里程碑。學院新近成立的中歐文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歐文苑建立于2002年,是促進中國與歐洲之間信息、思想、知識和經驗交流的一個界面。她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和其他重要活動促進中歐政界、學術界與商界人士之間對于雙方企業、地區的復雜性及現實情況的相互理解。這些活動得到了中歐雙方領導人始終如一的大力支持,他們頻頻訪問學院,發表重要演講。 學院同時還是學術界與商界之間溝通的橋梁。學院在課程開發和學術研究方面與企業界保持著密切合作關系,從而保證了學院課程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滿足企業要求。 除了教學與面向實踐的研究外,學院還組織了旨在密切企業界與學生關系的各種行業論壇、俱樂部和協會。學院不僅把這些活動看成一種制度要求,更將其視為一種學習戰略。憑借地處上海的優勢,學院成功地邀請到許多政府高層領導、著名學者和商界精英訪問學院,主講或參與高層次的論壇、研討會、演講會和社交活動。學院還通過組織或協辦一些課程和活動加強商界精英與學生的溝通。這些課程和活動包括“歐亞青年領袖論壇”和“歐盟-中國年輕經理課程”等。所有這些活動旨在開發知識資本并提供與跨國公司與政府機構交流知識與文化的平臺。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