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論國家的稅收還是地方的稅收,稅收往往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在調節著我們的經濟生活。對于大多數投資理財的人士來說,不同理財產品的稅收規定直接影響其收益高低。目前許多家庭漸漸開始重視的工資外收入——“財產性收入”如儲蓄、股票、保險等,稅收各不相同。目前理財產品稅收還存在著一定的政策空白,稅收成本往往成為個人理財的盲區。目前理財市場到底稅收規定為何?人人需要避稅節稅,但途徑不同。只有了解不同理財產品的相關稅收規定,你才可以合理地避稅與節稅,從
而提高自己的投資收益。
“5%的收益率的確挺誘人,但是這個是稅前收益,還沒扣稅”,在光大銀行安定門營業部辦理業務的李先生這樣告訴記者。作為一個精打細算的投資者來說,稅收已經成為他們計算投資收益時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記者發現在光大銀行陽光理財“A計劃”公布的4種方案中對稅收的規定均為“本理財產品銀行不承擔代扣代繳相關稅費的義務”。銀行不承擔相關代扣代繳稅費的義務,那么這部分個人投資利益所得是不是就不用納稅了呢?
當理財遭遇稅收時,投資者該如何去尋找收益與稅收之間的平衡點呢?目前證券公司、商業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的不同產品,稅收政策有何不同?這些理財產品是否也暗藏著稅收的玄機?近日,記者采訪了諸多業內人士為投資者指點迷津。
炒股印花無個稅
中國有著近8000萬的龐大股民隊伍。對于這些股民來說,很多人還不知道到底該交哪些稅。
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一位注冊稅務師介紹,對于個人買賣股票取得的差價收入,目前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投資者買賣上市公司流通股票只需按交易額繳納1‰的印花稅。為了鼓勵證券投資者長期持有股票,國外一般對股票買賣雙方實行差別稅率,對賣出方實行較高稅率,對買入方則實行較低稅率或者免征。我國對股票買賣雙方實行同一稅率。
有高層人士就曾表示,我國股市起步較晚,受各種因素影響大,容易出現不穩定的情況,因此目前對股票轉讓所得暫不會征稅。 管雅冬/文 王曉瑩/圖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