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出版的《2000中國海洋統計年鑒》顯示:去年中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達三千六百五十一億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七點八,‘藍色經濟’正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
去年,中國海洋經濟產值增加值為二千多億元,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點四。以海洋經濟為依托的沿海市、縣國民經濟也保持穩步增長,國內生產總值達二萬七千八百多億元,占整個沿海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五十六點三,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十三點九。
海洋產業中,海洋水產業仍居‘老大’地位,去年總產值近二千億元,海洋捕撈產量基本實現零增長的資源保護目標。
海洋交通運輸業發展迅速。去年海洋貨物周轉量近二萬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一成多;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十點五億噸,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十四。
沿海地區中,海洋經濟前五強分別是廣東、山東、上海、福建、浙江。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專家司徒建通最近說,為保證中國海水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必須進行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調整的重點是養殖品種結構、養殖布局結構和轉變經營模式。
有關部門披露,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漁業大國,水產品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來自農業部漁業局的數字顯示,九九年,全國水產品的總產量達四千一百二十二萬噸,其占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全社會漁業總產值達一千六百六十五億元人民幣,但在海水養殖的產業結構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現象,主要表現在養殖環境日益惡化,管理混亂。
據農業部漁業局官員說,水產品的產量和漁業總產值分別以每年百分之八點七和百分之十點四的速度遞增,成為農業中發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一個產業。
司徒建通說,調整海水養殖業結構,首先要大力推廣名特優品種,探索有關養殖技術和養殖模式。去年中國海水養殖總產量為九百七十四點三萬噸,其中,名優珍貴水產品所占比重不超過百分之十。
在養殖布局方面,應抓緊進行區域規劃,對宜貝、宜魚、宜蝦的水域進行明確的劃分,各得其所;逐漸做到生產者持證上崗,加強養殖海區管理,輪作輪養,維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安全和高效。
在經營方式上,對分散的農戶式經營進行調整組合,發展產業化經營,通過龍頭企業(公司)加農(漁)戶的方式,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延伸產業鏈,增加養殖產品的附加值。
司徒建通建議,制定有關政策法規,鼓勵漁民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搞好養殖水域規劃;建立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促進海水養殖產品的流通,提高養殖生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