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世紀即將來臨之際,中國未來發展的目標是什么呢?就是要繼續追趕發達國家,進一步縮小與發達國家在現代化指標方面的發展差距。如果直截了當地說,就是以更快的速度追趕美國,這是一個世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追趕世界最發達的也是最強大的國家,這將構成21世紀中國影響人類發展進程的、令人關注的重大事件。那么,在21世紀中國能否追趕美國?如果能夠的話,追趕美國的含義是什么?或者說中國如何追趕美國?在哪些方面是我們追趕美國的重點和優先領域?
第一,中國將明顯縮小與美國經濟總量的相對差距。麥迪森(Angus Maddison)(1998)按實際購買力平價(PPP)計算,1978年中國GDP相當于美國GDP總量的23.0%,到1995年上升為52.0%,2000年為60.6%,進而在2015年左右超過美國。但是,那時中國人均GDP仍然大大低于美國,中國人均GDP由1995年相當于美國的1/10上升為2015年的l/5,因而,縮小與美國人均GDP的差距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第二,中國將應優先縮小在人類發展指標(HDI)方面的相對差距,這包括人們活得更健康、更長壽,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訓,享有更多的自由和參與權。根據聯合國[微博]計劃開發署統計,1975年中國HDI指標相當于美國HDI指標水平的60.2%,到1997年上升為75%,提高了15個百分點,其中上海和北京己相當于美國HDI水平的90%以上。這表明中國與美國在人類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要明顯地小于在人均GDP水平之間的差距,因而中國縮小與美國之間的發展差距,應優先縮小與人們生活質量密切相關的人類發展差距。我們估計到下個世紀2020-2030年中國的HDI指標應達到美國HDI指標水平的90%以上,人均預期壽命由目前的71歲提高到75-77歲(1994年高收入國家為77歲,1997年美國為76.7歲),成人識字率由目前的83%提高到95%以上(目前發達國家為95%以上,美國為99.0%),15歲以上人口平均文化程度由目前的6年提高到10年(目前發達國家人口平均文化程度為10年,中國城鎮人口平均文化程度已接近10年)。到那時中國總人口將達到15-16億人;即在人均中等收入水平條件下以及人均能源消耗量相對較低(目前中國人均商業能源使用量僅為美國人均量的8.9%)的條件下,享有更高的物質生活質量,更全面的人類發展,更有保障的人類安全,更優美的生態環境,并進一步消除絕對貧困人口,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目標。
第三,中國應重點縮小與美國在知識、教育、信息方面的差距,這有助于縮小與美國的經濟發展差距和人類發展差距。過去20年是中國在主要農產品和初級工業品產量方面趕超美國的過程,例如谷物、肉類、水產品、水果、煤炭、鋼、化肥等產量都不同程度地高于美國,在電力生產和汽車產量方面還明顯地低于美國。中國與美國在知識與信息方面的差距十分懸殊,中國SCI(指國際科學索引)數相當于美國的45%;中國居民專利申請數不足美國8%;K&D支出為美國總數的13.1%;高技術出口額為美國總數的3.5%。這反映了中國知識創新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十分低下,與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大國地位極不對稱。中國電話主線僅相當于美國的61.8%;移動電話相當于美國的42%;個人電腦為3.8%;因特網用戶為4.6%;電子商務交易額僅為美國的0.23%。中國成人識字率比美國低16.1個百分點;中國綜合入學率比美國低30個百分點。中國與美國的教育差距既小于人均GDP差距,也小于科技差距和信息差距。21世紀中國追趕美國的戰略實質上知識促進發展戰略,首先是擴大中國獲取全球知識與技術的能力,特別是獲取美國的知識與技術,提高中國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的能力。其次是擴大廣大公民吸取知識的能力,普及全民9年義務教育,積極推進12年中等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充分利用因特網發展遠程教育;再有擴大廣大公民傳播交流知識與信息的能力,至少使城市電話、移動電話、因特網、電腦普及率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在這些指標方面,我們即與美國存在著巨大差距,但也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中國縮小與美國的三大差距(知識差距、教育差距、信息差距)需要調整政府投資方向,從競爭性投資轉向非競爭性投資,從硬件投資轉向軟件投資。盡管中國是世界上國內投資率最高的國家,為42%,大大高于美國18%的水平,但大部分屬于硬件(廠房與設備)投資,而軟件(指R&D、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機構等)投資占GDP比重明顯偏低,不足美國的一半。未來幾十年中國政府需要大幅度提高對軟件與人力資本的投資,例如:教育投資、R&D投資、衛生醫療與全民健康和社會保障的投資、計劃生育與人類生殖健康的投資等。
第四,中國需要進一步縮小與美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巨大差距,并作為長期發展擴大國內投資需求的主要領域之一。中國國土面積大于美國國土的面積,但是鋪設公路里程只有美國總數的7.3%,鐵路里程為27.4%,輸油管道為3.5%,輸氣管道為2.8%;中國僅相當于美國航空運輸市場的9.1%,登記的汽車總量僅相當于美國的5.3%。今后20年應當是中國大力發展基礎設施的“黃金時期”,這包括加速發展鐵路、公路和高速公路、航道與管道運輸和航空運輸業,從而構成未來中國擴大國內投資需求,產生巨大的基礎設施設備的進口需求。
第五,中國需要加速服務社會化進程,縮小與美國在服務業方面的巨大差距,并把服務業作為未來新增就業增長的主要渠道,也成為未來經濟增長和貿易增長的重要來源。目前中國服務業占就業總數比重不足30%,而美國這一比重高達70%以上,其中美國女性勞動力占服務業比重為84%,而中國女性比重只有11%;1997年美國金融保險及不動產就業人數相當于中國同一行業人數的3.7倍,美國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業就業人數相當于中國1.5倍;雖然中國的人文歷史十分悠久,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但是1998年中國國際旅游收入僅相當于美國總數的17%;盡管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了美國,但是股票市值僅相當于美國的9%。
發展服務業的主要思路,是打破少數國有經濟部門的長期壟斷,取消高度保護,引入競爭機制,對內對外開放服務業市場,我們把它稱之為政府的政策投入,而不是投資投入。
第六,中國需要加快城市化進程,進一步縮小與美國城市化率水平的差距。未來50年城市化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目前中國城市化率只有32%,美國高達70%。如果中國城市化率提高10個百分點,就相當于一個日本的人口從農村向城市轉移;如果中國城市化率提高20個百分點,就相當于一個美國人口的大規模轉移,這不僅創造巨大的私人消費需求,而且創造巨大的城市基礎設備消費需求,即使到2020年中國城市人口達到50%,仍然低于那時世界城市化率平均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21世紀中國追趕發達國家特別是追趕美國并不是以美國為中國現代化發展目標模式,這是因為中國與美國國情差異甚大,也不可能照搬美國模式。通過中美兩國比較,我們既可以發現兩國現代化指標的差異性,又可以尋找縮小兩國現代發展差距的重要途徑。中國作為現代化的“后來者”,具有明顯的后發優勢,例如積極引進技術發明國的技術和裝備,而引進技術成本又大大低于技術創新成本,有可能直接采用國際最新適用性技術,并跨越某些技術發展階段。當前,世界已進入了知識爆炸性增長和迅速擴散的時代,信息革命為發展中國家獲取知識與信息、利用知識與信息、傳播知識與信息提供了空前的機遇。知識與信息不僅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而且也是最重要的改革要素。當今世界,一國或地區在勞動力、土地、自然資源等有形因素上的優勢不再是永遠的優勢,而知識以及提高自己的知識潛力,即動態比較優勢才是發展的關鍵,這使得中國有著極大的機遇發展得更快些,進一步追趕發展國家特別是美國,不斷縮小與他們之間的發展差距。
知識促進發展是21世紀中國新的追趕戰略,其發展目標是“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強調知識發展,投資于人民,投資于知識,旨在優先縮小兩大類知識差距,一是縮小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知識差距,二是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知識差距,著眼于擴大全體公民吸收知識、傳播知識、利用知識的能力。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任何一項戰略性基礎研究重大科學突破、關鍵性技術發明、科學知識的普及,都會比小國產生出巨大的規模效應、擴散效應和外溢效應。為此,中國21世紀追趕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實質是加速知識與技術追趕過程。這一過程還有賴于經濟開放程度大小,開放程度越大,吸收外部知識與技術能力就愈強,國內市場競爭程度愈明顯,進而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就愈強,追趕的進程就越快。(胡鞍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