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資本營運,優化資本結構,推進國有資產戰略性重組,不但是進行結構調整,而且是從整體上搞活國有經濟,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必然選擇。那么,長沙市的資本營運的情況如何?對此,最近長沙市政協召集該市有關部門進行了一次大的調查研究。
近幾年來,長沙以優化資本結構試點為契機,實施資本營運,組建了九芝堂、通大、湘涂、浦沅、通程、友誼阿波羅、蔬菜、飲食等集團,加速了優勢資本的擴張,形成了以資本為紐帶、優勢企業為依托、名牌產品為龍頭的企業集團,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重點扶植了長沙卷煙廠、LG曙光等9戶對全市經濟起支撐作用的優勢企業和企業集團。
盡管長沙市的資本營運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我們不能不注意到,該市國有企業資本營運中存在著國有體制不順、資本結構不優、要素市場不全三大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該市國有企業的發展。
國有體制不順。由于觀念轉變滯后,對待國有產權的流動與重組,有些部門擔心會“動搖國有經濟主體地位”、“國有資產流失”,思想觀念仍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造成了一是國有資產管理職能分散。表現在政府的綜合經濟部門、專業經濟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都在行使國有資產管理職能,沒有建立起一個全市國有資產所有權總代表,即國有資本管理、營運的最終決策機構。
二是國有資產的出資人代表缺位。在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國有資產的流動與重組中,由于營運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責任主體無法落實。
三是法人財產權難以落實。企業沒有真正成為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政府作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還在負無限責任。
資本結構不優。長沙市國有經濟戰線過長,重點不突出,國有資本結構不合理,“散、小、差”嚴重。表明市、縣(市)區屬國有企業732戶,總資產273億元,戶平只有3729萬元,所有者權益67億元,戶平只有915萬元;在全部國有企業中,中小型企業占78.4%。不僅如此,該市國有資產負債率高,不良資產比例較大。全市732戶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達75.46%,如果剔除資產中所包含的土地估價入賬部分,則資產負債率在85%左右。嚴重的是,還有投資主體單一。該市改制企業采取國有獨資、控股的比較多,民間資本入主國企的比較少。
要素市場不全。一是資本市場不發達。目前的狀況是國內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在長沙市設立經營機構剛起步,國外金融企業在該市還沒有代辦機構;世界500強企業或跨國公司直接到長沙市投資的更少;企業債券市場沒有形成。二是產權交易尚滯后。長沙市產權交易中心由于軟硬條件跟不上,再加上政策規章不配套,部門協調配合不到位,未能充分發揮產權交易的中介服務作用。三是人才市場待開發。企業經營者市場沒有真正形成,市場選擇經營者的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資本經營型人才缺乏。四是在資本營運中缺乏可提供全套服務的中介機構。(本報記者周靜愷龍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