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財經9月28日消息 北京市原有的汽車、機械、醫藥等十二家市屬工業總公司昨天分別重組改制為五個控股公司和四個集團公司。這是近五年來北京國有工業改組的最大動作。
據香港媒體報道,北京市副市長劉海燕昨天與這九家新公司的負責人簽訂了重新授權經營的協議。此次重組合并了原有的行業相近、產業關連度大的六個工業總公司,它們分別是原北京二輕集團與印刷總公司、北京汽車集團和內燃機總公司、北京礦務局和煤炭總公司。
重新注冊公司名號
北京二輕集團和印刷總公司合并重組后注冊的公司為“北京隆達輕工”,這是北京市國有二輕工業的第一個企業字號。而五年前還是政府機關的北京市二輕局改制為二輕集團公司時,沒有注冊自己的企業名號,只是以行業名稱來命名企業。
這種帶有濃厚計劃經濟色彩的做法現在遭到摒棄,重新授權經營的公司改制后大多注冊了自己的企業名號。
按北京市深化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的有關規定,進行規范性授權經營的市屬工業公司須符合“四新”要求,即新名稱、新班子、新體制、新機制。
劉海燕說,此次規范性授權落實了授權公司作為國有資產出資人享有的重大事務決策權、人事任免權和資本受益權;剝離了授權公司原先承擔的行政管理、行業管理和社會管理的職能;加強了授權公司資本運作、財務預算和運營監管的能力。
不再聽命政府安排
此外,授權公司還首次擁有資產處置審批權、土地使用權和資產分配權。今后可自主處置企業用地,自主選擇內部分配方式,而不再聽命于政府的安排。
劉海燕說,這些措施的出臺,真正為授權公司創造了良好的外部體制環境。為此,他要求各授權公司切實轉變觀念,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增強企業市場競爭能力,最終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此次大范圍地重新授權工作是在去年對建材、電子、紡織三個總公司進行規范性授權經營改革試點的基礎上推行的。至此,北京市工業系統原有的十七個擬規范授權的工業總公司已完成十五個,余下兩個總公司的授權經營工作也將于年底前完成。
北京市進行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的改革始于一九九五年,但當時由于政府機構職能改革的滯后等原因,改革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