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18日,今年中期虧損上市公司已達84家,占已披露中報公司總數的10%。在這一龐大的虧損部落中,五大現象尤其引人注目。
行業性虧損不容忽視
細觀虧損企業,有一些比較集中的行業值得關注,例如商業6家、機械制造業約13家、醫藥業4家、紙業2家、橡膠輪胎業2家。除了自身經營機制的問題外,行業背景的特點也十分明顯。
上半年原材料價格的普漲,給一些行業帶來巨大成本壓力,造成全行業性的利潤滑坡,許多企業因此跌入虧損大軍。比如煉油行業中的湖北興化(已披露中報),大元股份、錦州石化、石煉化(已發預虧公告)上半年均出現虧損,且后三家均是今年首次虧損。
又如虧損度相當高的商業板塊,包括青島國貨、秋林集團、津百股份等6家公司。據不完全統計,虧損的商業企業平均每股收益接近-0.10元,地域遍布全國,約占全部上市商業類公司的1/6。其實,從1999年的年報中就可以發現,商業板塊已經出現了業績飛速下滑的趨勢,60家商業類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下降31%。這表明,面對電子商務、連鎖銷售等新的營銷模式的挑戰,傳統批發、零售的商業板塊面臨產業結構調整的巨大壓力。
隨意擔保的企業多
在虧損企業中,絕大多數都有涉訟事件。而訴訟的起因又基本出于隨意為控股股東或其它關聯企業提供擔保。以虧損兩億多元的輪胎橡膠為例,共為13家企業借款擔保計人民幣106776萬元,美元867萬元。而今年由于其所擔保的膠帶股份公司涉及訴訟,輪胎橡膠為其支付了7837萬元,引起營業外支出劇增。
再看虧損的成百集團,對外擔保借款中2593萬元逾期未歸,其中2080萬元已發生訴訟,一旦這些或有事項真的變為現實,成百集團下半年雪上加霜,虧損可能會更大。
各項費用多得驚人
相當多的虧損企業都背著沉甸甸的費用包袱。如虧損的輪胎橡膠,營業費用、財務費用、管理費用合計達3億多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0多萬,可主營利潤卻進一步下降;虧了1000多萬元的自儀股份,主營業務雖然賺了9169萬元利潤,可11862萬元的費用支出一下子就使營業利潤掛上負號。上市公司對費用的管理與控制,更直接揭示了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三費中,又以頗具彈性的管理費用最為突出:主營業務成本才36萬元的北京中燕,管理費用卻高達500多萬元;管理費用同比增幅223%的美亞股份,主營業務同比只增加了123%,導致虧損同比增加20%。上市公司在把虧損一味推給市場競爭加劇、成本驟增等各種理由的同時,也該從自身找原因,想一想賺的錢到底都花到哪兒去了?
募集資金使用不當
在截至本月15日的67家虧損公司中,有22家公司是虧損部落中的“新面孔”,占了虧損公司總數的30%以上,其中,有4家是上市才一年多或還不到一年的新公司。應當看到,在虧損一族中,新加盟的公司所占比重很大,而上市公司上市不久即告虧損的現象值得投資者關注。上述4家虧損的新公司有一個共性,就是募集資金使用不善。如去年3月才上市的春都,其募集資金余額近2億元被大股東和關聯企業占用。
PT、ST陣營大分化
截至本月18日,在公告中期虧損的公司中有4家是PT公司,19家是ST公司,在這一特殊的陣營中,它們的業績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在4家PT公司中,PT農商社和PT紅光已實現減虧,前者在維持經營運轉的狀況下,主營利潤還有所增長。另外2家PT網點和PT水仙的情況則不盡人意。PT網點虧損狀況并未緩解,經營處于停滯狀態。在今年中報中,該公司又一口氣披露了20起涉訟案。在19家ST公司中有8家減虧,而余下的公司則在去年同期虧損的基礎上陷得更深。值得注意的是,有10家ST公司中期業績并未出現虧損。 (記者 徐霄 于揚)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