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艾鈞) 國泰君安證券[微博]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證券投資基金認購新股收益面臨“縮水”,因此,各家基金及時調整投資策略,發揮資金和專家理財優勢應是迫在眉睫(報告全文見15版)。
報告稱,中國證監會于今年5月23日取消新股發行優先向基金配售政策前,基金在新股發行中無一例外地憑借著政策的普惠茁壯成長,并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但這種類似行政劃撥的“催肥”政策,不僅有損于市場“三公”原則,而且使基金業績虛火旺盛,與設置基金的初衷相悖。取消新股優先向基金配售政策后,基金又向法人配售新股蜂擁而上,對二級市場配售和上網申購新股則無暇顧及。
據統計,從5月23日到7月31日,基金實際參與了31家新股認購,獲得新股數量36411萬股,由此產生的收益約為340840萬元。法人配售暗箱操作方式,在新股發行價格和發行數量不設上限的情況下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基金和其它法人為獲取與風險不相匹配的高收益,不遺余力地推高發行價,最終導致發行價格居高不下,以致連基金對自己參與法人配售的新股卻不再參與網上申購。也正基于此,7月份發行的新股幾乎不約而同地停止了向法人配售,迫使基金又涌向上網申購,然而,面對中簽率水平越來越低的上網申購,基金“博彩”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