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上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文治堂舉行,大會以“新時代,新金融”為主題。
4月20日
09:10–09:40
領導致辭
林忠欽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清 上海市副市長、高金理事長
09:40–10:00
建院十周年院慶報告
10:00–11:50
主旨演講
屠光紹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前副董事長、總經理
方星海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Franklin Allen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金融及經濟學教授、美國金融學會前主席
11:50–12:00
總結語
新浪財經訊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于4月20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文治堂舉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并演講。 方星海說,去年我國經濟還出現了一個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卻意義深遠的變化——經常賬戶基本平衡,幾乎轉為逆差,這是自1993年以來未嘗有過的。 他解釋稱,經常賬戶逆差表示一國自己的儲蓄不足以支持投資,需要外資來彌補缺口。尚不知道今后幾年我國經常賬戶會是怎樣,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年輕人開始借錢消費,可以肯定的是,長期大量順差已經不可能。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將更多地需要外資。 以下為全文: 方星海:尊敬的屠光紹教授,馬德秀書記,張杰校長,王江院長,張春院長。各位嘉賓、老師、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會議。我首先對學院十年里的巨大發展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學院領導和老師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飲水思源,此時此刻我們要對為學院創設和成長做出決定性貢獻的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市長韓正、副市長屠光紹、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等領導表示由衷的感謝!對他們的遠見卓識表示由衷的敬佩!我本人有幸參與學院的組建并擔任第一屆學院理事會理事,這是我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期間職業生涯中的一個亮點。 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已經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今年還將取得更大的成績。這方面我就不多說了。今天我想就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和青年學生如何應對,談一點個人看法。 黨中央明確指出,世界正處于百年不遇的變局中。從經濟看,我們最關心的是當前總體上合作共贏的世界經濟體系是否會崩潰?今后將如何演變? 我們知道,以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IMF)為代表的當今世界經濟體系是二戰之后在美、英、法等國的主導下建立起來的。主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充沛的自然資源稟賦,美國在一戰之后實行了一段時間的孤立主義(Isolationism)政策。美國在1922年和1930年分別大幅增加關稅,希望豎起一道籬笆,把境外、主要是歐洲的經濟紛擾與自己隔離開,求得經濟穩定。但二戰的爆發使美國認識到,作為利益遍布全球的第一大經濟體,想躲到國境線后面獨善其身,是辦不到的。相反,只有充分介入世界事務,才能維護好自身利益。所以1944年,二戰還沒完全結束,美國即著手主導建立基于自由貿易的國際經濟體系,認為這是維護美國利益的最好方式。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這個體系從最初主要圍繞貨物貿易,擴展到包函服務貿易和投資,體系成員從以發達國家為主,擴大到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二戰之后的世界經濟發展表明,這個體系使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受益。 但是,現在有些跡象似乎表明美國要重回二戰之前的孤立主義政策。比如,美國采取措施,有意讓WTO最重要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無法運作;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和巴黎氣候協定;美國主動挑起與墨西哥、加拿大和歐盟的貿易戰,并與我國大搞貿易摩擦。等等。 一國的對外戰略固然受國內政治的一時影響,但國家的利益永遠是決定性的因素。今天的美國仍然是一個利益遍布全球的大國。美國證監會主席不久前告訴我,美國公民在海外的投資,就達到9萬億美元。因此可以說,世界上任何一個區域經濟出問題,美國民眾的海外利益都會遭受損失。而且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即便美國國內經濟利益的維護,也離不開其他國家經濟政策的配合。大家還記得,2008年9月美國爆發嚴重金融危機后,美國于11月即牽頭召開G20首腦峰會,商討共同應對危機。峰會商定各國要協調宏觀經濟金融政策,承諾都不增加貿易保護措施。我國很快推出了旨在增加內需的強勁措施。這些措施對提升國際基礎原料價格、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穩定全球金融市場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美國在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只經歷了兩個季度的短暫經濟衰退,不能不說是托了中國和其他國家聯合行動之福。很顯然,任何一國經濟受到沖擊,在全球經濟這個大池子里應對,比獨自應對,效果要好得多。今后誰能保證一個經濟大國不再發生經濟和金融危機呢?若實行孤立主義,又如何能自救呢? 這幾年美國經濟增長不錯,最近失業率下降到了3.8%這個50年來的最低點,但沒有通貨膨脹。為什么呢?因為美國經濟中的供應瓶頸,被中國等其他國家的出口緩解了。否則美國通脹早就上來、利率早就上去、經濟增速早就下來了。美國去年貿易逆差創出歷史記錄,那是事出有因的。 美國在人才、資金等其他重要方面對外的依存度也很大,所以大家不必擔心美國會實行孤立主義。 就中國來說,我們更需要與世界融合發展。我國外貿依存度(貨物進出口/GDP)比美國、日本還高,去年達到33.3%,而日本只有29.9%。我國石油一半以上依賴進口,大豆90%依賴進口。我國的海外投資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我們的利益也已遍布全球。去年我國經濟還出現了一個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卻意義深遠的變化,就是經常賬戶基本平衡,幾乎轉為逆差,這是自1993年以來未嘗有過的。經常賬戶逆差表示一國自己的儲蓄不足以支持投資,需要外資來彌補缺口。尚不知道今后幾年我國經常賬戶會是怎樣,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年輕人開始借錢消費,可以肯定的是,長期大量順差已經不可能。 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將更多地需要外資。當然,外資更多地進入并沒有什么不好。誰能說今年股市的好轉與外資進入沒有關系呢?但外資在我國投資增長中作用的加大,客觀上需要我國的經濟決策與其他國家更好地溝通,我們的政策需要增加可預見性,我們的金融市場要與境外投資者建立更多的互信。否則外資就可能頻繁進出,就會對我國經濟造成沖擊。國內外形勢都表明,中國經濟將會更深地融入世界。 中美如此,其他國家也一樣。當今世界,誰都無法孤立地發展。展望未來,世界各大國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競爭只會加劇,將呈現出既充分合作、又尖銳競爭的局面。有時合作的一面多一些,有時競爭的一面多一些,近期則是競爭的一面多一些。本輪競爭之后形成的新的國際經濟體系是否符合我國的發展利益,那要靠我們自己去爭取。面對這樣的世界,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我們青年學生應該怎樣準備自己呢?我提三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首先要明白中國、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為何能歷五千年之久而彌新?為何我們至今仍是一個14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國?我以為,中華民族基于人本主義的勇于應變創新,是最重要的原因。周之代商是巨大的制度創新,秦與西漢的建立也是巨大的制度創新,隋唐和宋明在制度上有許多重要的創新和創新的嘗試。面對近代中國大幅落后于世界的嚴峻局面,中國共產黨人勇敢地領導了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艱難、最深刻的應變和制度創新,使得中國大踏步地跟上了時代,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發展的奇跡。只有深刻地認識自己的歷史,才能做到理論、道路、制度和文化這“四個自信”,才能在與各國的合作和競爭中不為一時的困難所嚇到,也不為一時的潮流所迷惑。 其次要明白美歐為何近代能獨霸全球這么久?當時它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在當今全球化時代,這些競爭力如何體現?部分美歐國家當前出現的內政和外交紛亂,到底意味著什么?哪些是它們制度中長期的變化,哪些是短期的波動?青年學生要走出去學習、工作,增長見識,廣交天下朋友。如此我們才能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第三,我們要勇敢地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本領是學出來的,但主要是練出來的。我希望大家抓住“練”的機會,踴躍地站到國際舞臺中來,練出一身本領,為國家爭得利益、贏得榮譽。 我就講這些,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詳情]
新浪財經訊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于4月20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文治堂舉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金融及經濟學教授、美國金融學會前主席Franklin Allen出席并演講。[詳情]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祁豆豆)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舉辦建院十周年慶典大會。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前副董事長、總經理屠光紹在主旨演講中表示,國際資產管理市場和行業發展呈現出十大新趨勢,其中一個重要趨勢是,隨著股票和債券市場開放,外國機構投資者加大力度投資布局中國市場。屠光紹認為,這些新趨勢和變化將對未來國際資產管理行業和市場發展帶來重要影響。 十大新趨勢包括:一是資產管理規模更加壯大。屠光紹指出,受益于管理資產本身增值以及新的資金流入影響,資產管理規模正在快速增長。 二是資產管理主體更加多元化,包括資產所有者和資產管理者,其中資產管理產業鏈在不斷延長,資金、客戶、產品及投資方式及形態等都不斷發生變化。 三是資產配置作用更顯突出。主要體現在大型機構投資者高度重視并不斷完善資產配置,有不斷調整配置模式適應需要;同時,資產管理者開發大量配置型產品,服務各類資產所有者需求。 四是資產配置中另類資產更受重視。在屠光紹看來,另類資產逐漸成為主流,包括私募基金、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等實物資產以及對沖基金等。同時可以看到,全球利率危機后下行,公開市場收益走低,機構投資者向另類資產要收益;全球主權基金和各類養老金加大另類投資的配置成為明顯趨勢。屠光紹表示,近幾年資管機構新增投資幾乎一半流入另類資產,預計未來另類資產重要性會進一步提高。 屠光紹特別強調,另類資產中,私募基金發展迅速。其中,私募股權和私募信用在內的資產規模增長迅速,機構數量成指數增長。亞洲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其在風投和成長類私募基金占重要位置。投資私募市場可獲得市場Beta敞和非流動性溢價。同時,另類資產中,實物資產受到歡迎。實物資產包括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回報具有長期穩定特征。其資產的現金流特點決定了其持有期限天然較長,風險調整后的收益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目前不僅主權基金和養老金,保險資金也在加大配置。 五是另類資產中私募股權發展更為積極。屠光紹介紹稱,私募股權基金在管資產規模增速快于公開市場。同時私募股權基金可以獲取股權敞口、非流動性溢價,也可通過價值增值獲取收益,回報好于公開市場股票,收益穩定性較好。同時為被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越來越受重視。 六是公開市場投資方式更趨被動。屠光紹認為,在相對有效的公開市場,越來越被動。在有效性較低的公開市場,主動投資仍然有一定機會。而在公開市場,Smart Beta等一些量化投資方式快速發展。 七是資產管理機構更加分化。資管巨頭越來越集中,資管細分行業越來越聚焦。 八是新科技的滲透更加充分。科技運用催生資產管理業態、提升資產管理效率并產生了新的投資方式。 九是中國市場受到更多關注。屠光紹指出,從區域看,北美占據主要地位,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取得較高增長。從資金互聯互通看,隨著股票和債券市場開放,外國機構投資者加大力度投資布局中國市場。從市場準入和機構開放看,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外資占股比例逐步放開。 十是ESG投資更受認同。E是環境,S是社會,G是公司治理。屠光紹認為,中國市場對ESG市場開發及認同還需要進一步跟進。中國對外投資中要更加重視運用國際通行語言和表達方式。 屠光紹指出,國際資產管理市場和行業發展的十大新趨勢背后,主要受到八大驅動因素影響,包括社會需求變化、宏觀政策環境、跨境資本流動、金融監管力度、科技發展進程、金融服務模式、市場競爭格局和行業管理創新。[詳情]
新浪財經訊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于4月20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文治堂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前副董事長、總經理屠光紹出席并演講。 屠光紹認為,當前國際資產管理呈現以下十大新趨勢:1.資產管理規模更加壯大;2. 資產管理主體更加多元;3. 資產配置作用更顯突出;4. 資產配置中另類資產更受重視;5. 私募股權發展更為積極;6. 公開市場投資方式更趨被動;7. 資產管理機構更加分化;8. 新科技的滲透更為充分;9. 中國市場受到更多關注;10. ESG投資更受認同。 以下為全文: 屠光紹:資產管理行業是將社會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重要金融領域,在改善資金配置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在各個方面呈現出新的變化。這些變化是在此前基礎上的進一步演化,也是行業內外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也必然對資產管理行業本身產生深遠影響。這些變化首先體現在全球資管行業得到迅猛發展,資產規模不斷上漲,主體更加多元。此外,隨著新科技不斷滲透和監管等因素影響,行業競爭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與此同時,投資中出現一些新趨勢,資產配置更加受到關注,在配置中私募股權等另類投資更加普遍,在公開市場方面投資方式更趨于被動,長期資產受到歡迎等等。 造成資管行業發生新變化、投資中出現新趨勢的原因是多樣的。一方面,外部沖擊帶來重要影響。社會需求變化、宏觀環境波動、監管力度演變和新科技滲透等在推動行業整體發展的同時,也在改變行業內部結構,重塑行業競爭格局,催生新的業態。二方面,行業本身的創新和對外部沖擊的響應成為變化的內在動因。資管行業主體通過加大管理創新、結構重組、產品變革和模式創新等方面努力,在整個金融行業中的作用越發突出,在資源配置方面核心作用得到強化。 一、 國際資產管理的新趨勢 1. 資產管理規模更加壯大 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資產管理行業蓬勃發展,規模快速增長。截止2017年,全球資管行業在管資產價值7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2%。從結構看,資產增值和資本凈流入是資產增長兩個渠道,前者是主要原因。 2. 資產管理主體更加多元 從資產所有者角度看,除傳統的養老金、保險基金等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外,主權財富基金異軍突起。據主權基金研究所統計,1990年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只有約5億美元,2008年增長到3萬億;金融危機后,再次快速增長,2017年主權財富基金規模合計約7.5萬億,與全球另類資產在管總規模的8.3萬億相當。 從資產管理者角度看,多元化趨勢明顯。在經歷“沃克法則”和“銀行去杠桿”后,除傳統銀行資管機構外,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優勢凸顯,新的機構不斷誕生,一些專業機構實力得到壯大。 3. 資產配置作用更顯突出 一是大型機構投資者高度重視資產配置,很多機構經歷配置模式轉型。一些機構拋棄了傳統的“戰略-策略配置”模式,選擇“參考組合-政策組合”模式,少數還采用“因子配置或風險配置”模式。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過去一些年 經歷了上述配置模式轉向。加拿大大型養老金CPPIB經過調整也轉向“參考組合-政策組合”模式。 二是資產管理者順勢而為,開發了大量配置型產品服務資產所有者需求。一些風險平配產品、多資產投資策略作為服務于大型機構投資者跟蹤市場、服務和支持配置、多元化投資的工具,受到了普遍歡迎。 4. 資產配置中另類資產更受重視 金融危機之后利率下行,導致公開市場的收益不斷走低,使得全球范圍內的機構投資者更加關注另類資產,比如直接投資、對沖基金、房地產等。相比公開市場,另類資產管理方式更為主動。過去五年,資產管理機構資金新增的投資幾乎一半都流入了另類資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的主權財富基金和各類的養老金加大另類投資的配置也成為明顯的趨勢。另類資產不再另類,成為主流資產,而且將來其重要性還會進一步提高。 另類資產中,私募市場發展迅速。從規模看,過去一些年增長迅速。2006年規模為1.16萬億,截至2017年6月增長至2.83萬億,待投資本超越1萬億美元。 從機構數量看,呈現出指數增長。投資私募股權不僅可取得市場Beta敞口增值,也可獲取非流動性溢價,還可通過投后管理推動價值增長。從區域看,亞洲的地位越來越突出。有趣經濟快速增長,亞洲在風投和成長類私募基金占據著重要位置。 另類資產中,配置和投資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等實物資產受到歡迎,變的普遍。從全球看,不僅主權基金、養老金和捐贈基金,甚至受監管約束較強的保險資金,也加大對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等實物資產投資力度。這類資產現金流特點決定了其持有期限天然較長。對該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增加,體現了大型機構資金在策略上向“更長期投資”傾斜的意愿。 與此相對,對沖基金作為另類投資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趨勢正經歷重要格局變化。對沖基金對沖功能下降、多元化效果有所減弱,且內部不同策略表現周期性明顯。近些年,對沖基金超額收益和夏普比均持續下滑,在市場下行時提供保護和分散化的效果有所下降。一些有預見性的捐贈基金和機構投資者已開始調整戰略,應對行業的變化。當前機構投資者占對沖基金總資產的資金占比不斷下滑。2013年前占比曾不斷上升,份額占比達到65%,至2016年已經下滑至58%(Preqin,2016)。展望未來,盡管面臨結構壓力,但預計隨著經濟周期的成熟和市場波動上升,對沖基金行業可能出現周期性好轉。 5. 私募股權發展更為積極 私募股權基金不但能獲取股權敞口和非流動性溢價,還可通過價值增值獲取收益,因此發展迅速。金融危機以前,私募股權基金和公開市場股權增長速度雷同,但危機后私募基金增速明顯超越公開市場。私募股權基金受到投資者歡迎 并取得快速增長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長期來看私募股權能產生更為優異的平均回報。據劍橋咨詢(CA)統計,全球私募股權基金指數的十年期和二十年期平均回報達到12%和15%,但是同期的全球主要股票指數回報僅為6%和7%。其次,私募股權在市場發生極端波動時受到的沖擊相對更小、價值損失更少。第三,私募股權相對于公開市場的超額回報在經濟蕭條的時候最為顯著。在全球公開市場不確定增大背景下,機構投資者更加重視這一特性,加大在該領域布局。第四,私募股權投資更加注重為被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提升價值。如KKR成立專門投后管理的價值增值團隊Capstone;一些大型資產所有者和機構投資者如CPPIB,也成立專門團隊關注私募投資的投后管理。 在私募股權基金領域,長期投資開始成為新趨勢。一是拉長基金的期限。一般私募基金的期限是5-7年,長一點8-10年。但是最近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國際大的私募基金出現了更長的期限配置,可能二十年、三十年。而且現在已經推出了一系列長期限的產品。二是私募股權基金在投資標的持有期限上也顯著上升。這對投資機構在如何平衡短期和長期目標、設定投資基準、保證投資的紀律性和完善投后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 公開市場投資方式更趨被動 在相對有效的公開市場,越來越被動。從1995年開始到2017年,指數基金20年內規模和市場份額翻了整整10倍。資金從主動投資不斷撤出,除亞洲外,股票投資資金明顯從主動轉被動,美國被動基金占股權資產近3成。機構投資者從主動撤出速度近幾年明顯加快,公開市場主動投資比例從30年前近80%降至約40%(Vanguard和Credit Swiss,2018)。 在有效性較低的公開市場,主動投資仍然有一定機會。特別在新興市場,由于零售投資者較多、市場監管和透明度有待加強等原因,一些有投資研究能力等特定優勢的主動管理基金能夠帶來持續超額回報。 此外,在公開市場,Smart Beta等一些量化投資方法崛起。一些專業投資人甚至認為Smart Beta等因子投資可能會成為介于主被動之間、顛覆資產管理行業的第三條路。被動指數是典型的Beta產品,代表了市場收益;主動管理則主要尋求Alpha超額收益,要求基金經理的主動選股與擇時能力。因子投資認為,大部分Alpha超額收益都可被典型的因子解釋,可通過系統化方式獲取因子敞口,將主動管理轉化為指數投資,從而在享受Beta收益的同時,獲取大部分Alpha收益。據晨星統計,經過短短幾年發展,截止2016年底,全球目前已有1123只Smart Beta ETF,管理資產規模逾5505億。目前市場上采用常用的因子和風格包括價值、質量、波動性、動量等不同類型。 7. 資產管理機構更加分化 資管巨頭越來越集中。截止2016 年底,全球前20 大資產管理機構資產管理總規模超過38 萬億美元,占全球資產管理市場份額超過54%,前50大市占率則超過80%。目前前20 家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近41.3 萬億美元,占全球資產管理市場份額預計進一步提升,成為全產業鏈的巨無霸。在持有的股權和債券上,這些機構的集中度也越來越高。 資管巨頭經營模式各異。主要包含兩種。一是利用資金和渠道端優勢拓展全產業鏈。這主要以銀行為代表,他們往往先通過與傳統業務部門(信貸、投行等)協同提供服務來維持客戶轉化率,進而通過財富管理業務引導客戶資金,并逐步擴充產品品類和資產范圍,最終實現產業鏈貫通。二是利用產品和業績端優勢拓展全產業鏈。這主要以獨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例如貝萊德、先鋒、富達等)為代表,他們早期通過拓展產品線和保持業績來增強獲客能力,后續通過零售券商、網上券商業務鎖定資金端。 資管細分行業越來越聚焦。在巨頭擠壓下,不同類型資管機構根據自身優勢重新定位,向精品和特定領域聚焦和拓展,增強細分市場競爭力。精品型機構涉及資產類別或策略相對單一,規模擴張空間有限,通過內生增長打通資管全產業鏈比較困難。他們主要通過在特定領域維持高業績并收取 高管理費和業績分紅。橋水(Bridgewater)、德明信(Dimensional)、KKR和黑石等都可歸類于該類別。隨著資管行業集中度的快速提升, “精品店”(Boutique)成為新興資管機構普遍采取的發展路徑,其中的優秀者或可通過并購加入資管巨頭的全產業鏈行列。 8. 新科技的滲透更為充分 1) 科技運用催生資產管理業態 一是傳統科技巨頭侵入帶來的新業態。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帶來的新業態最值得關注。2013年,阿里成立螞蟻金服來運營在線和移動支付平臺支付寶。螞蟻金服為支付寶用戶提供了將閑置資金投資于貨幣市場基金的機會,并逐漸將業務延伸到網上銀行、基金管理和其他金融服務領域。如今螞蟻金服管理著全球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網上銀行和財富管理提供商。美國科技企業借鑒中國經驗,積極布局。 二是新興初創公司里利用科技帶來的新業態。P2P和智能投顧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尤其是近些年來智能投顧產業(Robo-Advisor)蓬勃發展,得到風險資本和私募基金的關注。智能投顧特點在于量身定制、成本低和智能化。2010年后以Wealthfront 、Betterment和Kenso為代表的財富科技公司迅速興起,以零售客戶為目標,以低費率、低門檻和自動化的投資組合為賣點,實現規模迅速增長。主流財富管理機構迅速意識到科技的巨大推動力,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服務存量客戶,因此紛紛以自主 研發或并購的方式跟進。2013年至今,先鋒基金(Vanguard)、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富達投資(Fidelity)、美銀美林等紛紛推出低費率、低門檻的智能理財產品以搶占市場。貝萊德集團(BlackRock)于2015年收購財富科技公司FutureAdvisor,進一步強化其技術能力,確保在數字化財富管理市場上的競爭力。在中國,互聯網發展也催生了專業的基金銷售和FOF行業的發展。 2) 科技運用提升資產管理效率 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近年來顯著地改變了資管行業格局及發展前景。新科技通過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對資產管理領域造成重大影響。新技術對于資產管理行業的滲透主要反映在:第一,數據分析能力大幅度提升;第二,成本控制得到優化;第三,風險管理更加有效;第四,參與主體將愈加豐富資產管理行業有些邊界開始模糊;第五,區塊鏈技術不斷迭代,未來將在貿易會計和資產服務方面出現許多具體的應用場景。 3) 科技運用產生新的投資方式 隨著技術的進步,Smart Beta、量化投資、高頻交易、大數據和智能投顧等新技術為資管產業帶來了新的投資方法。以Smart Beta為例,該策略得益于計算技術和金融學自身的雙重進步,才得以快速發展。技術發展、信息透明和量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幫助人們對超額收益的來源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從而使得投資者可以利用量化技術系統獲取超額收益。 9. 中國市場受到更多關注 從區域看,北美占據主要地位,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取得較高增長(BCG, 2018)。隨著中國去年來宣布一系列開放的措施,尤其加大金融領域開放,國際資金和資產管理公司正在加速布局中國市場。 從資金互聯互通看,隨著股票和債券市場開放,外國機構投資者加大布局我國。在股票市場,A股成功納入明晟指數,“深港通”、“滬倫通”、中國存托憑證(CDR)等創新型政策不斷推進。在債券市場,外國機構開放不斷增加,2017年7月正式推出的“債券通”打通了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通道,顯著提高了境外投資者的持債規模。 從市場準入和機構開放看,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外資占股比例逐步放開。最近有一些國際巨頭紛紛取得了私募基金管理的資格,有的在取得資格的同時已經開始發行境內私募產品,最近的一家發行公開市場的產品稅費大幅度降低,對資產管理行業帶來很大震動。 另一方面,從中國企業和投資“走出去”看,中國資產管理走出去也是大勢所趨。 10. ESG投資更受認同 所謂ESG:“E”是環境,“S”是社會,“G”是公司治理。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各國的共同課題,追求長期價值增長、兼顧社會效益和社會責任的投資理念在資產管理行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2016年全球在投資中納入到了ESG因素的資產總量是22.89萬億美元,占全球資產總量的26%。歐洲、美國和加拿大在ESG資產總量的前三位,總計占到全球ESG總量90%以上。 1990年全球最早的ESG指數在美國發布。隨著ESG投資理念的發展,國際主要的指數公司都推出了ESG指數及衍生投資產品。中國的A股已經加入到了MSCI, MSCI發布了ESG系列指數,發布了社會責任指數,標普道瓊斯也發布了類似可發展的指數,主流的共同基金在全球來看也紛紛發行ESG的主題基金。這意味著ESG在資產管理方面,在全球的投資方面是一個大趨勢和潮流。 二、 新趨勢的一些動因 1. 社會需求變化 金融危機后,全球財富增長迅速。在居民財富方面,2008年全球居民財富規模僅200萬億左右,但至2018年攀升至超過300萬億美元。居民財富的增長主要由于:一是中國等新興市場快速崛起創造了大量財富,帶來了格局變化;二是受主要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經濟緩慢復蘇和調整帶動,居民儲蓄率出現回升,資產價格上漲。作為居民財富的補充,在國家財富方面,主權財富基金異軍突出。截止2017年底主權 基金規模達到7.5萬億,預計到2020年超過10萬億美元。尤其是在新興市場,主權財富基金受到更大重視,在穩定當地金融市場、吸引外資、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球財富規模增長在促進資產管理行業大幅發展的同時,也由于結構多樣化推動著行業變化。由于人口老齡化加劇和人力資本作用增強,對養老金和教育儲蓄的儲蓄投資需求上升,一些適應這類需求特征的機構、產品和投資方式得以發展壯大。而主權財富基金則由于資金來源等特點成為全球長期資本的重要來源。一些以資源型出口收入形成的主權基金,試圖通過長期的增值保值管理,從而為代際的變化,為國家、社會的長期的發展提供足夠的儲備。一些由經常項目順差形成的主權基金,通過為社會穩定提供長期儲備,發揮了應對新興自身發展過程當中不確定性的重要戰略儲備作用。 2. 宏觀政策環境 宏觀環境范圍廣泛,包括財政和貨幣等周期性政策,也包含結構改革措施等。其中貨幣政策尤其是大國央行貨幣政策調整的影響越來越重要。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央行零利率甚至負利率、資產負債表政策等非常規貨幣政策頻出。近幾年來,美聯儲開啟了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縮表和加息同時推進,大國政策外溢性明顯。全球流動性演變以及資金在區域和產品流向上的變化對市場環境、投資風格產生較大影響。 正是由于全球央行非常規政策擾動,疊加政治等風險頻發,市場同漲同跌(Risk on Risk off)特征突出。這種市場特征帶來了廣泛影響。一是主動投資難度加大。主動投資獲取超額收益,主要依靠個券選擇和擇時。當驅動資產價格的技術、行業、公司等異質性因素占據主導地位,市場熱點和主題紛呈時,主動投資機會較大。然而,近些年來由于宏觀和政治等因素占據主導地位,股票等資產價格的驅動因素日趨一致,促使市場同漲同跌。多數風格基金趨勢趨同,使得主動投資難以獲得超額收益。二是由于公開市場估值和波動性上升,促使投資者向另類資產轉移,增加管理難度和復雜性。盡管長期資產、非流動資產等潛在回報更高,風險收益更加穩定,但在投資技能、投后管理和總組合管理等方面復雜度明顯上升。 3. 跨境資本流動 跨境資本流動既影響全球資產管理資金來源,也影響資產管理的資產端,因此資本流動及其影響愈發重要。跨境資本流動是全球資源有效配置和價值增值的必備條件。這些資金改善了流入國的融資條件,為實體經濟提供了信貸和金融支持,為流出國的資本也帶來更高的回報。 我們要高度關注近些年跨境資本流動的新變化和新特征,趨利避害。一方面,要鼓勵跨境資本有序流動,尤其是吸引長期穩定的資本流,促進全球增長。另一方面,要防范和應對資本流過于短期化帶來的金融和經濟風險。 4. 金融監管力度 監管法規不斷加強。自1933年來,監管政策的發展經歷了保護投資者、促進主動基金發展以及鼓勵被動投資三個階段。1940年前,美國成立了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并明確了披露要求以保護投資者。隨后的60年,收入法案、職工退休收入保障法等一系列法案的建立助推了主動投資的迅猛發展。過去20年,監管政策日益趨嚴,信息不對稱降低,市場有效性改善。美國2000年公平披露規則限制內幕消息,要求上市公司及其信息披露義務人發布未公開重大信息時,必須向所有投資者公開披露;2004年SEC要求基金公司進行投資組合和費用披露;2016年,勞工部的信托規則也要求管理人在相似產品中為投資者選擇費率低廉的產品。類似的,歐洲的《歐盟的金融市場指令(第2版)》(MiFID II)也于2017年1月開始實施,旨在提高非權益類資產和股票資產交易前與交易后透明度。MiFID II的法律影響不僅局限于歐盟市場內部,部分歐盟以外的金融服務行業主體也將在這次法律變革面前承擔艱巨任務。嚴格的監管環境使得主動投資難以獲得超額收益,對比被動投資低廉的費率,資金流向出現了大幅轉移。 投資機構的受托責任增大。新頒布的金融法規中對受托責任的強化與強調占據主要地位。比如美國在金融危機之后推出了《多德弗蘭克法案》,英國有2012年的《金融服務法案》,歐盟地區也推出了《歐盟的金融市場指令(第2版)》。中國也是全球的一部分,去年也推出了資產管理新規。 由于監管力度加大,市場透明度上升,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增強。大部分主動管理的基金表現欠佳,資產管理的費用逐步下滑,機構投資者率先從主動撤資,均體現了這一趨勢的力量。 5. 科技發展進程 金融科技通過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對資產管理領域造成重大影響。其背后有三大技術支柱: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迅速發展助于實現金融監管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加拿大保險局與IBM合作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實施的概念驗證,通過分析過去六年中出現的23.3萬余起汽車保險索賠案件,發現IBM的大數據解決方案成功識別2000余起可疑詐騙索賠,減少近4100萬加元的騙保損失。區塊鏈是一種有多方共同維護,以塊鏈結構存儲數據的方式。其根本意義在于可以構建一個更加可靠的互聯網系統,從根本上解決價值交換與轉移中存在的欺詐和尋租現象,進而實現支付業務的“去信任”。人工智能近年來迅速發展,在智能投顧、自動交易、業務流程自動化方面驅動了金融科技生態的繁榮。 6. 金融服務模式 以銀行為主導的間接融資和以資本市場為核心的直接融資等不同金融模式對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有重大影響。資本市場層次清晰、金融市場體系靈活將有力促進資管行業崛起。以美國為例,納斯達克于70年代興起,主要面對中小、創新型企業,逐步完善科創資本市場。創投企業疊加資本市場和創投基金,形成三位一體的金融市場體系,直接融資發達,直接支撐、促進了私募基金等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的資本市場則是銀行主導型,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為輔。金融模式的差異使得中國資產管理行業與國際主流無論在產業、工具還是產業鏈上都有較大差別。我國以銀行為主導的間接融資體制在資源配置效率方面依有待提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資管行業的發展還有很大空間。 7. 市場競爭格局 競爭格局的演進能夠改變產業、產業鏈、產業生態,并改變企業整個發展狀況。競爭壓力加大導致管理費下降和管理成本上升,并正在改變資管行業格局。盡管金融危機來資產管理規模愈發壯大,其背后主要原因卻是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資產價格升值。管理人的收入和利潤受成本影響壓力逐漸增大。 1)資管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 一是資產管理人應對政策變化的難度加大。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央行非常規貨幣政策頻出,大國政策外溢性凸顯。在外部政策調整和內部結構性矛盾壓力下,一些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困難加大。在這種環境下,投資者盡管加大了對宏觀、市場和具體行業項目的研究力度,但應對難度總體加大。 二是競爭格局變化帶來的競爭壓力加劇。在美國受“沃克法則”監管影響,在歐洲受金融監管和銀行去杠桿沖擊,銀行類資管受到限制越來越大,一些自營交易和復雜策略等部門紛紛自立門戶。新的投資機構不斷成立,原有機構不斷轉型,市場競爭態勢明顯變化。 三是盈利壓力加大。金融危機以來,受全球范圍寬松貨幣政策影響,利率趨勢性下行,資產預期回報持續下滑。60股40債的投資組合1900年來平均預期收益達5%,而當前僅為2.3%(AQR,2017)。這使得資產管理機構收入持續承壓。盡管2016年平均管理資產額比2015年高出4%,收入水平卻下降了1%(BCG,2017)。 2) 實現投資回報目標越來越難 全球增長前景有待挖掘。從結構角度看,全球性去杠桿,疊加人口老齡化和高債務帶來的壓力,全球經濟潛在增長面臨持續壓力。從周期性角度看,美國失業率處于近幾十年低位,經濟中剩余產能逐步消失,隨著美聯儲加息和縮表推進,經濟越發向晚周期過渡。 資產估值處于歷史較高水平。由于全球利率水平處于歷史較低水平,公開市場股票和私募股權的估值水平近些年也不斷攀升。全球私募股權中位數交易倍數金融危機以來從5.6上漲至2017年10.7,幾乎出現翻翻;全球股票指數MSCI的市盈率也從2007年的10上漲至2017年的18。較高的估值將對未來潛在回報帶來負面影響。 8. 行業管理創新 相比反應行業生態的競爭格局,資管行業自身的管理創新則與行業自身定位、發展前景密切相關。當前大量資管機構正通過組織機構扁平化來增加基金管理人的靈活性,同時降低中層管理人員的人力成本。與此同時,資管行業自動化力度逐步加強。尤其在IT、投資運營等支持部門,電子化和自動化的運用能夠削減20%-30%的成本。最后,系統性的回顧流程和效率也同樣不可或缺。[詳情]
新浪財經訊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于4月20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文治堂舉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出席并演講。 林忠欽表示,站在建院十周年的新起點,希望高金能夠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是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金融學院,毫不動搖。二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毫不動搖。 林忠欽稱,10年前上海高金學院勇立全球金融教育的潮頭,搶得了先機。但面向未來,還應該在學習借鑒國際金融發展、提升管理人員的水平外,更多關注中國金融發展所提出的重大課題,為行業的進步與完善作出高金的獨特貢獻。與此同時,也要充分彰顯自身優勢,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讓他們能夠在高金得到獨特的收獲,這些都是創建世界一流金融學院的應有之義,也是高金要繼續引領金融教育發展所要思考的問題。 林忠欽強調,高金要努力發揮好黨組織的政治保障作用,踐行“價值引領、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高金的老師來自世界各國,也有一定數量的國際學生,希望他們能夠通過在這里的教研、求學過程,深刻了解真實的中國,成為知華友華的重要力量。 “未來十年,我們必須在歷史方位上重新審視和定位自己,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魄力謀篇布局,必須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和克難精神,求真務實、與時俱進、追求卓越,建成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稱的世界一流金融學院”,他說。 以下為演講摘編: 尊敬的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校友,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在這萬物復蘇、春意盎然的四月,我們迎來了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的10周歲生日。我謹代表學校向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的廣大校友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向多年來關心支持高金發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3年,辦學歷程始終與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同向同行。為了實現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國家戰略,持續為中國金融的現代化和國際化提供高端人才和創新思想,2008年1月,學校主動請纓,建議按照國際一流商學院的模式創建一所全新的金融學院。我們希望通過建設一個新學院,形成學科上的互補和互動,致力于把學校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為上海乃至中國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正是在這種強烈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的引領下,全校師生上下齊心,立志在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全力以赴,體現學校應有的價值和作為。 學校的提議也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正因為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瞻遠矚,2009年4月,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應運而生。學校作為一所全國頂尖的綜合性大學,金融和經濟一直是學校的重點發展學科,創建高金正是其中一個關鍵的戰略布局。所以,學校在辦學資源、學科交叉、政策支撐等方面給予高金最好的支持,遵循高端人才培養的市場規律,借鑒國際一流商學院成功的辦學模式,創新運行機制,助力高金實現跨越發展。 自國家提出“雙一流”建設目標以來,學校明確提出了重點建設17個“一流學科群”、以一流學科建設帶動學校整體水平提升的建設方案。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有25個學科進入A檔,其中工商管理學科排名居第一檔(A+檔,前2%),居全國第四名。 而作為學校金融學科的主要載體,高金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碩果累累,成績斐然。在師資引進、人才培養、研究智庫、國際影響、創新辦學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多項辦學指標已經躍居國際領先水平,為學校“雙一流”建設作出了貢獻。在英國《金融時報》公布的全球金融碩士項目的排名中,上海高金已經連續兩年排名亞洲第一,2018年更是躋身全球前十。 上海交通大學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快的大學之一,原因之一是我們堅持了國際化的發展戰略。早在1978年,學校就組成了新中國第一個高等教育代表團訪問美國,后來又陸續創辦了上海交大密歇根聯合學院、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等享譽海內外的中外合作辦學實體,還在新加坡成立了國內高校的第一個海外研究生院。可以說高金的創辦正是學校堅持推進國際化辦學的新篇章。所以高金從創立之初就對標世界一流商學院,聘請國際頂尖金融學者、專家,設置國際化的課程體系,選擇保持相對自主的運行體制,整合國際優勢資源,走出了一條獨樹一幟的國際化之路 站在建院十周年的新起點,我希望高金能夠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是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金融學院,毫不動搖。二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毫不動搖。 10年前我們勇立全球金融教育的潮頭,搶得了先機。但面向未來,我們還應該在學習借鑒國際金融發展、提升管理人員的水平外,更多關注中國金融發展所提出的重大課題,為行業的進步與完善作出高金的獨特貢獻。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充分彰顯自身優勢,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讓他們能夠在高金得到獨特的收獲,這些都是創建世界一流金融學院的應有之義,也是高金要繼續引領金融教育發展所要思考的問題。 高金要努力發揮好黨組織的政治保障作用,踐行“價值引領、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高金的老師來自世界各國,也有一定數量的國際學生,希望他們能夠通過在這里的教研、求學過程,深刻了解真實的中國,成為知華友華的重要力量。 有夢想才能開創未來,有擔當方能成就偉業。高金十年來的發展精勤不倦、殊為不易,這要感謝市政府、學校的老領導們,學院師生員工、校友及社會各界人士對高金建設做出的貢獻。 未來十年,我們必須在歷史方位上重新審視和定位自己,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魄力謀篇布局,必須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和克難精神,求真務實、與時俱進、追求卓越,建成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稱的世界一流金融學院。 最后,祝愿高金的未來更加璀璨奪目,在下一個十年里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謝謝大家![詳情]
新浪財經訊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于4月20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文治堂舉行。上海市副市長、高金理事長吳清出席并演講。 吳清表示,目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入沖刺階段。全球多元化發展格局,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及習總書記交給上海的三大新任務,都為金融中心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今年年初,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吹響了向國際金融中心進軍的號角。上海正按照行動計劃部署,從擴大對外開放、深化改革創新、集聚優勢資源、增強市場功能、防控金融風險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資服務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國際保險中心、全球人民幣資產定價和結算中心、金融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中心等六個中心,打造一個“國際一流”的金融生態系統,形成“6+1”金融發展格局。 吳清強調,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人。“6+1”格局、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需要強大的、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從數量上看,2018年,上海金融從業人員超過36萬,僅占全市就業人員總數的3%。相較于香港、新加坡的5%,紐約的10%以及倫敦的25%,上海金融人才還有很大缺口。與此同時,新一輪產業變革趨勢下的金融服務需求,以及新一代科技革命對金融行業的深度滲透和重構,都對金融人才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以下為演講全文: 尊敬的Franklin Allen教授,尊敬的方星海副主席,屠光紹總經理,姜斯憲書記,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謹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對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表示熱烈的祝賀。并借此機會,向大家長期以來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給予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首十年前,在全球金融大動蕩的背景下,國務院審時度勢,出臺了“19號文”,明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同年,依托百年名校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成立,致力于為中國金融的現代化和國際化提供高端人才和創新思想。可以說,學院的成立,承載了政府、金融界與教育界探索金融教育改革、培養高端金融人才的熱切期望,是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 十年來,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以打造中國的世界級金融學院為目標,匯聚一大批國際一流師資,培養大量高端金融人才,構筑國際化開放研究平臺,已成為我國金融領域高層次人才的搖籃和重要政策智庫,其取得的傲人成績也得到了國際專家和權威機構的充分肯定,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這里,我代表上海市政府,向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的全體師生、校友,以及支持學院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成長壯大的十年,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耕耘不輟、碩果累累的十年。十年間,在證監會等國家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上海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金融市場體系,集聚了一大批中外資金融機構,成為中國大陸金融對外開放的最前沿、金融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和國內金融發展環境最佳的城市之一。2018年,上海金融市場成交總額1645萬億元,同比增長15%。截至2018年末,上海的持牌金融機構達到1605家。在最新一期英國獨立智庫Z/YEN集團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上海位列第5。 目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入沖刺階段。全球多元化發展格局,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及習總書記交給上海的三大新任務,都為金融中心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今年年初,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吹響了向國際金融中心進軍的號角。上海正按照行動計劃部署,從擴大對外開放、深化改革創新、集聚優勢資源、增強市場功能、防控金融風險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資服務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國際保險中心、全球人民幣資產定價和結算中心、金融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中心等六個中心,打造一個“國際一流”的金融生態系統,形成“6+1”金融發展格局。 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人。“6+1”格局、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需要強大的、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從數量上看,2018年,上海金融從業人員超過36萬,僅占全市就業人員總數的3%。相較于香港、新加坡的5%,紐約的10%以及倫敦的25%,上海金融人才還有很大缺口。與此同時,新一輪產業變革趨勢下的金融服務需求,以及新一代科技革命對金融行業的深度滲透和重構,都對金融人才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新時代、新金融,新起點、新征程。我們期待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洞悉時勢,發揮優勢,努力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頂尖金融學術機構、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和頂級政策智庫,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張亮麗名片。上海市政府也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學院的發展,持續完善各類金融人才政策,優化環境,筑巢引鳳,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同時,我也希望在今天的論壇上,在座的各位金融家、企業家和學者專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為上海金融發展獻計獻策。 最后,預祝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十周年慶典圓滿成功!祝各位嘉賓、朋友工作順利、生活愉快!謝謝![詳情]
新浪財經訊 4月20日消息,今日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慶典大會上,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提及,中國經濟將會更深地融入世界,外資更多地進入并沒有什么不好,“誰說今年股市好轉跟外資沒有關系呢?” 方星海介紹,美國公民在海外的投資達到9萬億美元,而我國公民的海外投資超過3萬億美元,全球化時代,國內經濟利益的維護離不開其他國家的配合。 他表示,2008年9月,美國爆發嚴重金融危機后,各國要協調宏觀經濟金融政策,我國很快出臺了刺激內需的強勁措施。這些措施對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穩定全球金融市場起到了作用。任何一個大國在全球經濟情況下商討共同應對比獨自應對效果要好很多。 方星海認為,美國在人才、資金等其他重要方面對外的依存度也很大,所以大家不必擔心美國會實行孤立主義。 就中國來說,他提出,我們更需要與世界融合發展。我國外貿依存度(貨物進出口/GDP)比美國、日本還高,去年達到33.3%,而日本只有29.9%。我國石油一半以上依賴進口,大豆90%依賴進口。我國的海外投資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我們的利益也已遍布全球。 “去年我國經濟還出現了一個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卻意義深遠的變化,就是經常賬戶基本平衡,幾乎轉為逆差,這是自1993年以來未嘗有過的。”方星海稱,經常賬戶逆差表示一國自己的儲蓄不足以支持投資,需要外資來彌補缺口。尚不知道今后幾年我國經常賬戶會是怎樣,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年輕人開始借錢消費,可以肯定的是,長期大量順差已經不可能。 在方星海看來,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將更多地需要外資。當然,外資更多地進入并沒有什么不好。“誰能說今年股市的好轉與外資進入沒有關系呢?” 不過,他還提出,外資在我國投資增長中作用的加大,客觀上需要我國的經濟決策與其他國家更好地溝通,我們的政策需要增加可預見性,我們的金融市場要與境外投資者建立更多的互信。否則外資就可能頻繁進出,就會對我國經濟造成沖擊。國內外形勢都表明,中國經濟將會更深地融入世界。(許旻) 以下是方星海講話實錄: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上的演講(全文) 尊敬的屠光紹教授,馬德秀書記,張杰校長,王江院長,張春院長。各位嘉賓、老師、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會議。我首先對學院十年里的巨大發展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學院領導和老師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飲水思源,此時此刻我們要對為學院創設和成長做出決定性貢獻的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市長韓正、副市長屠光紹、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等領導表示由衷的感謝!對他們的遠見卓識表示由衷的敬佩!我本人有幸參與學院的組建并擔任第一屆學院理事會理事,這是我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期間職業生涯中的一個亮點。 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已經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今年還將取得更大的成績。這方面我就不多說了。今天我想就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和青年學生如何應對,談一點個人看法。 黨中央明確指出,世界正處于百年不遇的變局中。從經濟看,我們最關心的是當前總體上合作共贏的世界經濟體系是否會崩潰?今后將如何演變? 我們知道,以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IMF)為代表的當今世界經濟體系是二戰之后在美、英、法等國的主導下建立起來的。主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充沛的自然資源稟賦,美國在一戰之后實行了一段時間的孤立主義(Isolationism)政策。美國在1922年和1930年分別大幅增加關稅,希望豎起一道籬笆,把境外、主要是歐洲的經濟紛擾與自己隔離開,求得經濟穩定。但二戰的爆發使美國認識到,作為利益遍布全球的第一大經濟體,想躲到國境線后面獨善其身,是辦不到的。相反,只有充分介入世界事務,才能維護好自身利益。所以1944年,二戰還沒完全結束,美國即著手主導建立基于自由貿易的國際經濟體系,認為這是維護美國利益的最好方式。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這個體系從最初主要圍繞貨物貿易,擴展到包函服務貿易和投資,體系成員從以發達國家為主,擴大到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二戰之后的世界經濟發展表明,這個體系使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受益。 但是,現在有些跡象似乎表明美國要重回二戰之前的孤立主義政策。比如,美國采取措施,有意讓WTO最重要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無法運作;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和巴黎氣候協定;美國主動挑起與墨西哥、加拿大和歐盟的貿易戰,并與我國大搞貿易摩擦。等等。 一國的對外戰略固然受國內政治的一時影響,但國家的利益永遠是決定性的因素。今天的美國仍然是一個利益遍布全球的大國。美國證監會主席不久前告訴我,美國公民在海外的投資,就達到9萬億美元。因此可以說,世界上任何一個區域經濟出問題,美國民眾的海外利益都會遭受損失。而且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即便美國國內經濟利益的維護,也離不開其他國家經濟政策的配合。大家還記得,2008年9月美國爆發嚴重金融危機后,美國于11月即牽頭召開G20首腦峰會,商討共同應對危機。峰會商定各國要協調宏觀經濟金融政策,承諾都不增加貿易保護措施。我國很快推出了旨在增加內需的強勁措施。這些措施對提升國際基礎原料價格、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穩定全球金融市場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美國在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只經歷了兩個季度的短暫經濟衰退,不能不說是托了中國和其他國家聯合行動之福。很顯然,任何一國經濟受到沖擊,在全球經濟這個大池子里應對,比獨自應對,效果要好得多。今后誰能保證一個經濟大國不再發生經濟和金融危機呢?若實行孤立主義,又如何能自救呢? 這幾年美國經濟增長不錯,最近失業率下降到了3.8%這個50年來的最低點,但沒有通貨膨脹。為什么呢?因為美國經濟中的供應瓶頸,被中國等其他國家的出口緩解了。否則美國通脹早就上來、利率早就上去、經濟增速早就下來了。美國去年貿易逆差創出歷史記錄,那是事出有因的。 美國在人才、資金等其他重要方面對外的依存度也很大,所以大家不必擔心美國會實行孤立主義。 就中國來說,我們更需要與世界融合發展。我國外貿依存度(貨物進出口/GDP)比美國、日本還高,去年達到33.3%,而日本只有29.9%。我國石油一半以上依賴進口,大豆90%依賴進口。我國的海外投資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我們的利益也已遍布全球。去年我國經濟還出現了一個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卻意義深遠的變化,就是經常賬戶基本平衡,幾乎轉為逆差,這是自1993年以來未嘗有過的。經常賬戶逆差表示一國自己的儲蓄不足以支持投資,需要外資來彌補缺口。尚不知道今后幾年我國經常賬戶會是怎樣,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年輕人開始借錢消費,可以肯定的是,長期大量順差已經不可能。 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將更多地需要外資。當然,外資更多地進入并沒有什么不好。誰能說今年股市的好轉與外資進入沒有關系呢?但外資在我國投資增長中作用的加大,客觀上需要我國的經濟決策與其他國家更好地溝通,我們的政策需要增加可預見性,我們的金融市場要與境外投資者建立更多的互信。否則外資就可能頻繁進出,就會對我國經濟造成沖擊。國內外形勢都表明,中國經濟將會更深地融入世界。 中美如此,其他國家也一樣。當今世界,誰都無法孤立地發展。展望未來,世界各大國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競爭只會加劇,將呈現出既充分合作、又尖銳競爭的局面。有時合作的一面多一些,有時競爭的一面多一些,近期則是競爭的一面多一些。本輪競爭之后形成的新的國際經濟體系是否符合我國的發展利益,那要靠我們自己去爭取。面對這樣的世界,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我們青年學生應該怎樣準備自己呢?我提三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首先要明白中國、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為何能歷五千年之久而彌新?為何我們至今仍是一個14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國?我以為,中華民族基于人本主義的勇于應變創新,是最重要的原因。周之代商是巨大的制度創新,秦與西漢的建立也是巨大的制度創新,隋唐和宋明在制度上有許多重要的創新和創新的嘗試。面對近代中國大幅落后于世界的嚴峻局面,中國共產黨人勇敢地領導了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艱難、最深刻的應變和制度創新,使得中國大踏步地跟上了時代,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發展的奇跡。只有深刻地認識自己的歷史,才能做到理論、道路、制度和文化這“四個自信”,才能在與各國的合作和競爭中不為一時的困難所嚇到,也不為一時的潮流所迷惑。 其次要明白美歐為何近代能獨霸全球這么久?當時它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在當今全球化時代,這些競爭力如何體現?部分美歐國家當前出現的內政和外交紛亂,到底意味著什么?哪些是它們制度中長期的變化,哪些是短期的波動?青年學生要走出去學習、工作,增長見識,廣交天下朋友。如此我們才能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第三,我們要勇敢地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本領是學出來的,但主要是練出來的。我希望大家抓住“練”的機會,踴躍地站到國際舞臺中來,練出一身本領,為國家爭得利益、贏得榮譽。 我就講這些,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詳情]
新浪財經訊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于4月20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文治堂舉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并演講。 方星海說,去年我國經濟還出現了一個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卻意義深遠的變化——經常賬戶基本平衡,幾乎轉為逆差,這是自1993年以來未嘗有過的。 他解釋稱,經常賬戶逆差表示一國自己的儲蓄不足以支持投資,需要外資來彌補缺口。尚不知道今后幾年我國經常賬戶會是怎樣,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年輕人開始借錢消費,可以肯定的是,長期大量順差已經不可能。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將更多地需要外資。 以下為全文: 方星海:尊敬的屠光紹教授,馬德秀書記,張杰校長,王江院長,張春院長。各位嘉賓、老師、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會議。我首先對學院十年里的巨大發展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學院領導和老師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飲水思源,此時此刻我們要對為學院創設和成長做出決定性貢獻的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市長韓正、副市長屠光紹、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等領導表示由衷的感謝!對他們的遠見卓識表示由衷的敬佩!我本人有幸參與學院的組建并擔任第一屆學院理事會理事,這是我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期間職業生涯中的一個亮點。 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已經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今年還將取得更大的成績。這方面我就不多說了。今天我想就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和青年學生如何應對,談一點個人看法。 黨中央明確指出,世界正處于百年不遇的變局中。從經濟看,我們最關心的是當前總體上合作共贏的世界經濟體系是否會崩潰?今后將如何演變? 我們知道,以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IMF)為代表的當今世界經濟體系是二戰之后在美、英、法等國的主導下建立起來的。主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充沛的自然資源稟賦,美國在一戰之后實行了一段時間的孤立主義(Isolationism)政策。美國在1922年和1930年分別大幅增加關稅,希望豎起一道籬笆,把境外、主要是歐洲的經濟紛擾與自己隔離開,求得經濟穩定。但二戰的爆發使美國認識到,作為利益遍布全球的第一大經濟體,想躲到國境線后面獨善其身,是辦不到的。相反,只有充分介入世界事務,才能維護好自身利益。所以1944年,二戰還沒完全結束,美國即著手主導建立基于自由貿易的國際經濟體系,認為這是維護美國利益的最好方式。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這個體系從最初主要圍繞貨物貿易,擴展到包函服務貿易和投資,體系成員從以發達國家為主,擴大到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二戰之后的世界經濟發展表明,這個體系使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受益。 但是,現在有些跡象似乎表明美國要重回二戰之前的孤立主義政策。比如,美國采取措施,有意讓WTO最重要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無法運作;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和巴黎氣候協定;美國主動挑起與墨西哥、加拿大和歐盟的貿易戰,并與我國大搞貿易摩擦。等等。 一國的對外戰略固然受國內政治的一時影響,但國家的利益永遠是決定性的因素。今天的美國仍然是一個利益遍布全球的大國。美國證監會主席不久前告訴我,美國公民在海外的投資,就達到9萬億美元。因此可以說,世界上任何一個區域經濟出問題,美國民眾的海外利益都會遭受損失。而且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即便美國國內經濟利益的維護,也離不開其他國家經濟政策的配合。大家還記得,2008年9月美國爆發嚴重金融危機后,美國于11月即牽頭召開G20首腦峰會,商討共同應對危機。峰會商定各國要協調宏觀經濟金融政策,承諾都不增加貿易保護措施。我國很快推出了旨在增加內需的強勁措施。這些措施對提升國際基礎原料價格、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穩定全球金融市場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美國在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只經歷了兩個季度的短暫經濟衰退,不能不說是托了中國和其他國家聯合行動之福。很顯然,任何一國經濟受到沖擊,在全球經濟這個大池子里應對,比獨自應對,效果要好得多。今后誰能保證一個經濟大國不再發生經濟和金融危機呢?若實行孤立主義,又如何能自救呢? 這幾年美國經濟增長不錯,最近失業率下降到了3.8%這個50年來的最低點,但沒有通貨膨脹。為什么呢?因為美國經濟中的供應瓶頸,被中國等其他國家的出口緩解了。否則美國通脹早就上來、利率早就上去、經濟增速早就下來了。美國去年貿易逆差創出歷史記錄,那是事出有因的。 美國在人才、資金等其他重要方面對外的依存度也很大,所以大家不必擔心美國會實行孤立主義。 就中國來說,我們更需要與世界融合發展。我國外貿依存度(貨物進出口/GDP)比美國、日本還高,去年達到33.3%,而日本只有29.9%。我國石油一半以上依賴進口,大豆90%依賴進口。我國的海外投資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我們的利益也已遍布全球。去年我國經濟還出現了一個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卻意義深遠的變化,就是經常賬戶基本平衡,幾乎轉為逆差,這是自1993年以來未嘗有過的。經常賬戶逆差表示一國自己的儲蓄不足以支持投資,需要外資來彌補缺口。尚不知道今后幾年我國經常賬戶會是怎樣,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年輕人開始借錢消費,可以肯定的是,長期大量順差已經不可能。 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將更多地需要外資。當然,外資更多地進入并沒有什么不好。誰能說今年股市的好轉與外資進入沒有關系呢?但外資在我國投資增長中作用的加大,客觀上需要我國的經濟決策與其他國家更好地溝通,我們的政策需要增加可預見性,我們的金融市場要與境外投資者建立更多的互信。否則外資就可能頻繁進出,就會對我國經濟造成沖擊。國內外形勢都表明,中國經濟將會更深地融入世界。 中美如此,其他國家也一樣。當今世界,誰都無法孤立地發展。展望未來,世界各大國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競爭只會加劇,將呈現出既充分合作、又尖銳競爭的局面。有時合作的一面多一些,有時競爭的一面多一些,近期則是競爭的一面多一些。本輪競爭之后形成的新的國際經濟體系是否符合我國的發展利益,那要靠我們自己去爭取。面對這樣的世界,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我們青年學生應該怎樣準備自己呢?我提三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首先要明白中國、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為何能歷五千年之久而彌新?為何我們至今仍是一個14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國?我以為,中華民族基于人本主義的勇于應變創新,是最重要的原因。周之代商是巨大的制度創新,秦與西漢的建立也是巨大的制度創新,隋唐和宋明在制度上有許多重要的創新和創新的嘗試。面對近代中國大幅落后于世界的嚴峻局面,中國共產黨人勇敢地領導了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艱難、最深刻的應變和制度創新,使得中國大踏步地跟上了時代,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發展的奇跡。只有深刻地認識自己的歷史,才能做到理論、道路、制度和文化這“四個自信”,才能在與各國的合作和競爭中不為一時的困難所嚇到,也不為一時的潮流所迷惑。 其次要明白美歐為何近代能獨霸全球這么久?當時它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在當今全球化時代,這些競爭力如何體現?部分美歐國家當前出現的內政和外交紛亂,到底意味著什么?哪些是它們制度中長期的變化,哪些是短期的波動?青年學生要走出去學習、工作,增長見識,廣交天下朋友。如此我們才能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第三,我們要勇敢地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本領是學出來的,但主要是練出來的。我希望大家抓住“練”的機會,踴躍地站到國際舞臺中來,練出一身本領,為國家爭得利益、贏得榮譽。 我就講這些,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詳情]
新浪財經訊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于4月20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文治堂舉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金融及經濟學教授、美國金融學會前主席Franklin Allen出席并演講。[詳情]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祁豆豆)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舉辦建院十周年慶典大會。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前副董事長、總經理屠光紹在主旨演講中表示,國際資產管理市場和行業發展呈現出十大新趨勢,其中一個重要趨勢是,隨著股票和債券市場開放,外國機構投資者加大力度投資布局中國市場。屠光紹認為,這些新趨勢和變化將對未來國際資產管理行業和市場發展帶來重要影響。 十大新趨勢包括:一是資產管理規模更加壯大。屠光紹指出,受益于管理資產本身增值以及新的資金流入影響,資產管理規模正在快速增長。 二是資產管理主體更加多元化,包括資產所有者和資產管理者,其中資產管理產業鏈在不斷延長,資金、客戶、產品及投資方式及形態等都不斷發生變化。 三是資產配置作用更顯突出。主要體現在大型機構投資者高度重視并不斷完善資產配置,有不斷調整配置模式適應需要;同時,資產管理者開發大量配置型產品,服務各類資產所有者需求。 四是資產配置中另類資產更受重視。在屠光紹看來,另類資產逐漸成為主流,包括私募基金、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等實物資產以及對沖基金等。同時可以看到,全球利率危機后下行,公開市場收益走低,機構投資者向另類資產要收益;全球主權基金和各類養老金加大另類投資的配置成為明顯趨勢。屠光紹表示,近幾年資管機構新增投資幾乎一半流入另類資產,預計未來另類資產重要性會進一步提高。 屠光紹特別強調,另類資產中,私募基金發展迅速。其中,私募股權和私募信用在內的資產規模增長迅速,機構數量成指數增長。亞洲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其在風投和成長類私募基金占重要位置。投資私募市場可獲得市場Beta敞和非流動性溢價。同時,另類資產中,實物資產受到歡迎。實物資產包括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回報具有長期穩定特征。其資產的現金流特點決定了其持有期限天然較長,風險調整后的收益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目前不僅主權基金和養老金,保險資金也在加大配置。 五是另類資產中私募股權發展更為積極。屠光紹介紹稱,私募股權基金在管資產規模增速快于公開市場。同時私募股權基金可以獲取股權敞口、非流動性溢價,也可通過價值增值獲取收益,回報好于公開市場股票,收益穩定性較好。同時為被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越來越受重視。 六是公開市場投資方式更趨被動。屠光紹認為,在相對有效的公開市場,越來越被動。在有效性較低的公開市場,主動投資仍然有一定機會。而在公開市場,Smart Beta等一些量化投資方式快速發展。 七是資產管理機構更加分化。資管巨頭越來越集中,資管細分行業越來越聚焦。 八是新科技的滲透更加充分。科技運用催生資產管理業態、提升資產管理效率并產生了新的投資方式。 九是中國市場受到更多關注。屠光紹指出,從區域看,北美占據主要地位,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取得較高增長。從資金互聯互通看,隨著股票和債券市場開放,外國機構投資者加大力度投資布局中國市場。從市場準入和機構開放看,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外資占股比例逐步放開。 十是ESG投資更受認同。E是環境,S是社會,G是公司治理。屠光紹認為,中國市場對ESG市場開發及認同還需要進一步跟進。中國對外投資中要更加重視運用國際通行語言和表達方式。 屠光紹指出,國際資產管理市場和行業發展的十大新趨勢背后,主要受到八大驅動因素影響,包括社會需求變化、宏觀政策環境、跨境資本流動、金融監管力度、科技發展進程、金融服務模式、市場競爭格局和行業管理創新。[詳情]
新浪財經訊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于4月20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文治堂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前副董事長、總經理屠光紹出席并演講。 屠光紹認為,當前國際資產管理呈現以下十大新趨勢:1.資產管理規模更加壯大;2. 資產管理主體更加多元;3. 資產配置作用更顯突出;4. 資產配置中另類資產更受重視;5. 私募股權發展更為積極;6. 公開市場投資方式更趨被動;7. 資產管理機構更加分化;8. 新科技的滲透更為充分;9. 中國市場受到更多關注;10. ESG投資更受認同。 以下為全文: 屠光紹:資產管理行業是將社會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重要金融領域,在改善資金配置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在各個方面呈現出新的變化。這些變化是在此前基礎上的進一步演化,也是行業內外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也必然對資產管理行業本身產生深遠影響。這些變化首先體現在全球資管行業得到迅猛發展,資產規模不斷上漲,主體更加多元。此外,隨著新科技不斷滲透和監管等因素影響,行業競爭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與此同時,投資中出現一些新趨勢,資產配置更加受到關注,在配置中私募股權等另類投資更加普遍,在公開市場方面投資方式更趨于被動,長期資產受到歡迎等等。 造成資管行業發生新變化、投資中出現新趨勢的原因是多樣的。一方面,外部沖擊帶來重要影響。社會需求變化、宏觀環境波動、監管力度演變和新科技滲透等在推動行業整體發展的同時,也在改變行業內部結構,重塑行業競爭格局,催生新的業態。二方面,行業本身的創新和對外部沖擊的響應成為變化的內在動因。資管行業主體通過加大管理創新、結構重組、產品變革和模式創新等方面努力,在整個金融行業中的作用越發突出,在資源配置方面核心作用得到強化。 一、 國際資產管理的新趨勢 1. 資產管理規模更加壯大 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資產管理行業蓬勃發展,規模快速增長。截止2017年,全球資管行業在管資產價值7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2%。從結構看,資產增值和資本凈流入是資產增長兩個渠道,前者是主要原因。 2. 資產管理主體更加多元 從資產所有者角度看,除傳統的養老金、保險基金等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外,主權財富基金異軍突起。據主權基金研究所統計,1990年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只有約5億美元,2008年增長到3萬億;金融危機后,再次快速增長,2017年主權財富基金規模合計約7.5萬億,與全球另類資產在管總規模的8.3萬億相當。 從資產管理者角度看,多元化趨勢明顯。在經歷“沃克法則”和“銀行去杠桿”后,除傳統銀行資管機構外,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優勢凸顯,新的機構不斷誕生,一些專業機構實力得到壯大。 3. 資產配置作用更顯突出 一是大型機構投資者高度重視資產配置,很多機構經歷配置模式轉型。一些機構拋棄了傳統的“戰略-策略配置”模式,選擇“參考組合-政策組合”模式,少數還采用“因子配置或風險配置”模式。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過去一些年 經歷了上述配置模式轉向。加拿大大型養老金CPPIB經過調整也轉向“參考組合-政策組合”模式。 二是資產管理者順勢而為,開發了大量配置型產品服務資產所有者需求。一些風險平配產品、多資產投資策略作為服務于大型機構投資者跟蹤市場、服務和支持配置、多元化投資的工具,受到了普遍歡迎。 4. 資產配置中另類資產更受重視 金融危機之后利率下行,導致公開市場的收益不斷走低,使得全球范圍內的機構投資者更加關注另類資產,比如直接投資、對沖基金、房地產等。相比公開市場,另類資產管理方式更為主動。過去五年,資產管理機構資金新增的投資幾乎一半都流入了另類資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的主權財富基金和各類的養老金加大另類投資的配置也成為明顯的趨勢。另類資產不再另類,成為主流資產,而且將來其重要性還會進一步提高。 另類資產中,私募市場發展迅速。從規模看,過去一些年增長迅速。2006年規模為1.16萬億,截至2017年6月增長至2.83萬億,待投資本超越1萬億美元。 從機構數量看,呈現出指數增長。投資私募股權不僅可取得市場Beta敞口增值,也可獲取非流動性溢價,還可通過投后管理推動價值增長。從區域看,亞洲的地位越來越突出。有趣經濟快速增長,亞洲在風投和成長類私募基金占據著重要位置。 另類資產中,配置和投資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等實物資產受到歡迎,變的普遍。從全球看,不僅主權基金、養老金和捐贈基金,甚至受監管約束較強的保險資金,也加大對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等實物資產投資力度。這類資產現金流特點決定了其持有期限天然較長。對該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增加,體現了大型機構資金在策略上向“更長期投資”傾斜的意愿。 與此相對,對沖基金作為另類投資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趨勢正經歷重要格局變化。對沖基金對沖功能下降、多元化效果有所減弱,且內部不同策略表現周期性明顯。近些年,對沖基金超額收益和夏普比均持續下滑,在市場下行時提供保護和分散化的效果有所下降。一些有預見性的捐贈基金和機構投資者已開始調整戰略,應對行業的變化。當前機構投資者占對沖基金總資產的資金占比不斷下滑。2013年前占比曾不斷上升,份額占比達到65%,至2016年已經下滑至58%(Preqin,2016)。展望未來,盡管面臨結構壓力,但預計隨著經濟周期的成熟和市場波動上升,對沖基金行業可能出現周期性好轉。 5. 私募股權發展更為積極 私募股權基金不但能獲取股權敞口和非流動性溢價,還可通過價值增值獲取收益,因此發展迅速。金融危機以前,私募股權基金和公開市場股權增長速度雷同,但危機后私募基金增速明顯超越公開市場。私募股權基金受到投資者歡迎 并取得快速增長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長期來看私募股權能產生更為優異的平均回報。據劍橋咨詢(CA)統計,全球私募股權基金指數的十年期和二十年期平均回報達到12%和15%,但是同期的全球主要股票指數回報僅為6%和7%。其次,私募股權在市場發生極端波動時受到的沖擊相對更小、價值損失更少。第三,私募股權相對于公開市場的超額回報在經濟蕭條的時候最為顯著。在全球公開市場不確定增大背景下,機構投資者更加重視這一特性,加大在該領域布局。第四,私募股權投資更加注重為被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提升價值。如KKR成立專門投后管理的價值增值團隊Capstone;一些大型資產所有者和機構投資者如CPPIB,也成立專門團隊關注私募投資的投后管理。 在私募股權基金領域,長期投資開始成為新趨勢。一是拉長基金的期限。一般私募基金的期限是5-7年,長一點8-10年。但是最近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國際大的私募基金出現了更長的期限配置,可能二十年、三十年。而且現在已經推出了一系列長期限的產品。二是私募股權基金在投資標的持有期限上也顯著上升。這對投資機構在如何平衡短期和長期目標、設定投資基準、保證投資的紀律性和完善投后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 公開市場投資方式更趨被動 在相對有效的公開市場,越來越被動。從1995年開始到2017年,指數基金20年內規模和市場份額翻了整整10倍。資金從主動投資不斷撤出,除亞洲外,股票投資資金明顯從主動轉被動,美國被動基金占股權資產近3成。機構投資者從主動撤出速度近幾年明顯加快,公開市場主動投資比例從30年前近80%降至約40%(Vanguard和Credit Swiss,2018)。 在有效性較低的公開市場,主動投資仍然有一定機會。特別在新興市場,由于零售投資者較多、市場監管和透明度有待加強等原因,一些有投資研究能力等特定優勢的主動管理基金能夠帶來持續超額回報。 此外,在公開市場,Smart Beta等一些量化投資方法崛起。一些專業投資人甚至認為Smart Beta等因子投資可能會成為介于主被動之間、顛覆資產管理行業的第三條路。被動指數是典型的Beta產品,代表了市場收益;主動管理則主要尋求Alpha超額收益,要求基金經理的主動選股與擇時能力。因子投資認為,大部分Alpha超額收益都可被典型的因子解釋,可通過系統化方式獲取因子敞口,將主動管理轉化為指數投資,從而在享受Beta收益的同時,獲取大部分Alpha收益。據晨星統計,經過短短幾年發展,截止2016年底,全球目前已有1123只Smart Beta ETF,管理資產規模逾5505億。目前市場上采用常用的因子和風格包括價值、質量、波動性、動量等不同類型。 7. 資產管理機構更加分化 資管巨頭越來越集中。截止2016 年底,全球前20 大資產管理機構資產管理總規模超過38 萬億美元,占全球資產管理市場份額超過54%,前50大市占率則超過80%。目前前20 家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近41.3 萬億美元,占全球資產管理市場份額預計進一步提升,成為全產業鏈的巨無霸。在持有的股權和債券上,這些機構的集中度也越來越高。 資管巨頭經營模式各異。主要包含兩種。一是利用資金和渠道端優勢拓展全產業鏈。這主要以銀行為代表,他們往往先通過與傳統業務部門(信貸、投行等)協同提供服務來維持客戶轉化率,進而通過財富管理業務引導客戶資金,并逐步擴充產品品類和資產范圍,最終實現產業鏈貫通。二是利用產品和業績端優勢拓展全產業鏈。這主要以獨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例如貝萊德、先鋒、富達等)為代表,他們早期通過拓展產品線和保持業績來增強獲客能力,后續通過零售券商、網上券商業務鎖定資金端。 資管細分行業越來越聚焦。在巨頭擠壓下,不同類型資管機構根據自身優勢重新定位,向精品和特定領域聚焦和拓展,增強細分市場競爭力。精品型機構涉及資產類別或策略相對單一,規模擴張空間有限,通過內生增長打通資管全產業鏈比較困難。他們主要通過在特定領域維持高業績并收取 高管理費和業績分紅。橋水(Bridgewater)、德明信(Dimensional)、KKR和黑石等都可歸類于該類別。隨著資管行業集中度的快速提升, “精品店”(Boutique)成為新興資管機構普遍采取的發展路徑,其中的優秀者或可通過并購加入資管巨頭的全產業鏈行列。 8. 新科技的滲透更為充分 1) 科技運用催生資產管理業態 一是傳統科技巨頭侵入帶來的新業態。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帶來的新業態最值得關注。2013年,阿里成立螞蟻金服來運營在線和移動支付平臺支付寶。螞蟻金服為支付寶用戶提供了將閑置資金投資于貨幣市場基金的機會,并逐漸將業務延伸到網上銀行、基金管理和其他金融服務領域。如今螞蟻金服管理著全球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網上銀行和財富管理提供商。美國科技企業借鑒中國經驗,積極布局。 二是新興初創公司里利用科技帶來的新業態。P2P和智能投顧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尤其是近些年來智能投顧產業(Robo-Advisor)蓬勃發展,得到風險資本和私募基金的關注。智能投顧特點在于量身定制、成本低和智能化。2010年后以Wealthfront 、Betterment和Kenso為代表的財富科技公司迅速興起,以零售客戶為目標,以低費率、低門檻和自動化的投資組合為賣點,實現規模迅速增長。主流財富管理機構迅速意識到科技的巨大推動力,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服務存量客戶,因此紛紛以自主 研發或并購的方式跟進。2013年至今,先鋒基金(Vanguard)、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富達投資(Fidelity)、美銀美林等紛紛推出低費率、低門檻的智能理財產品以搶占市場。貝萊德集團(BlackRock)于2015年收購財富科技公司FutureAdvisor,進一步強化其技術能力,確保在數字化財富管理市場上的競爭力。在中國,互聯網發展也催生了專業的基金銷售和FOF行業的發展。 2) 科技運用提升資產管理效率 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近年來顯著地改變了資管行業格局及發展前景。新科技通過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對資產管理領域造成重大影響。新技術對于資產管理行業的滲透主要反映在:第一,數據分析能力大幅度提升;第二,成本控制得到優化;第三,風險管理更加有效;第四,參與主體將愈加豐富資產管理行業有些邊界開始模糊;第五,區塊鏈技術不斷迭代,未來將在貿易會計和資產服務方面出現許多具體的應用場景。 3) 科技運用產生新的投資方式 隨著技術的進步,Smart Beta、量化投資、高頻交易、大數據和智能投顧等新技術為資管產業帶來了新的投資方法。以Smart Beta為例,該策略得益于計算技術和金融學自身的雙重進步,才得以快速發展。技術發展、信息透明和量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幫助人們對超額收益的來源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從而使得投資者可以利用量化技術系統獲取超額收益。 9. 中國市場受到更多關注 從區域看,北美占據主要地位,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取得較高增長(BCG, 2018)。隨著中國去年來宣布一系列開放的措施,尤其加大金融領域開放,國際資金和資產管理公司正在加速布局中國市場。 從資金互聯互通看,隨著股票和債券市場開放,外國機構投資者加大布局我國。在股票市場,A股成功納入明晟指數,“深港通”、“滬倫通”、中國存托憑證(CDR)等創新型政策不斷推進。在債券市場,外國機構開放不斷增加,2017年7月正式推出的“債券通”打通了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通道,顯著提高了境外投資者的持債規模。 從市場準入和機構開放看,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外資占股比例逐步放開。最近有一些國際巨頭紛紛取得了私募基金管理的資格,有的在取得資格的同時已經開始發行境內私募產品,最近的一家發行公開市場的產品稅費大幅度降低,對資產管理行業帶來很大震動。 另一方面,從中國企業和投資“走出去”看,中國資產管理走出去也是大勢所趨。 10. ESG投資更受認同 所謂ESG:“E”是環境,“S”是社會,“G”是公司治理。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各國的共同課題,追求長期價值增長、兼顧社會效益和社會責任的投資理念在資產管理行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2016年全球在投資中納入到了ESG因素的資產總量是22.89萬億美元,占全球資產總量的26%。歐洲、美國和加拿大在ESG資產總量的前三位,總計占到全球ESG總量90%以上。 1990年全球最早的ESG指數在美國發布。隨著ESG投資理念的發展,國際主要的指數公司都推出了ESG指數及衍生投資產品。中國的A股已經加入到了MSCI, MSCI發布了ESG系列指數,發布了社會責任指數,標普道瓊斯也發布了類似可發展的指數,主流的共同基金在全球來看也紛紛發行ESG的主題基金。這意味著ESG在資產管理方面,在全球的投資方面是一個大趨勢和潮流。 二、 新趨勢的一些動因 1. 社會需求變化 金融危機后,全球財富增長迅速。在居民財富方面,2008年全球居民財富規模僅200萬億左右,但至2018年攀升至超過300萬億美元。居民財富的增長主要由于:一是中國等新興市場快速崛起創造了大量財富,帶來了格局變化;二是受主要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經濟緩慢復蘇和調整帶動,居民儲蓄率出現回升,資產價格上漲。作為居民財富的補充,在國家財富方面,主權財富基金異軍突出。截止2017年底主權 基金規模達到7.5萬億,預計到2020年超過10萬億美元。尤其是在新興市場,主權財富基金受到更大重視,在穩定當地金融市場、吸引外資、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球財富規模增長在促進資產管理行業大幅發展的同時,也由于結構多樣化推動著行業變化。由于人口老齡化加劇和人力資本作用增強,對養老金和教育儲蓄的儲蓄投資需求上升,一些適應這類需求特征的機構、產品和投資方式得以發展壯大。而主權財富基金則由于資金來源等特點成為全球長期資本的重要來源。一些以資源型出口收入形成的主權基金,試圖通過長期的增值保值管理,從而為代際的變化,為國家、社會的長期的發展提供足夠的儲備。一些由經常項目順差形成的主權基金,通過為社會穩定提供長期儲備,發揮了應對新興自身發展過程當中不確定性的重要戰略儲備作用。 2. 宏觀政策環境 宏觀環境范圍廣泛,包括財政和貨幣等周期性政策,也包含結構改革措施等。其中貨幣政策尤其是大國央行貨幣政策調整的影響越來越重要。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央行零利率甚至負利率、資產負債表政策等非常規貨幣政策頻出。近幾年來,美聯儲開啟了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縮表和加息同時推進,大國政策外溢性明顯。全球流動性演變以及資金在區域和產品流向上的變化對市場環境、投資風格產生較大影響。 正是由于全球央行非常規政策擾動,疊加政治等風險頻發,市場同漲同跌(Risk on Risk off)特征突出。這種市場特征帶來了廣泛影響。一是主動投資難度加大。主動投資獲取超額收益,主要依靠個券選擇和擇時。當驅動資產價格的技術、行業、公司等異質性因素占據主導地位,市場熱點和主題紛呈時,主動投資機會較大。然而,近些年來由于宏觀和政治等因素占據主導地位,股票等資產價格的驅動因素日趨一致,促使市場同漲同跌。多數風格基金趨勢趨同,使得主動投資難以獲得超額收益。二是由于公開市場估值和波動性上升,促使投資者向另類資產轉移,增加管理難度和復雜性。盡管長期資產、非流動資產等潛在回報更高,風險收益更加穩定,但在投資技能、投后管理和總組合管理等方面復雜度明顯上升。 3. 跨境資本流動 跨境資本流動既影響全球資產管理資金來源,也影響資產管理的資產端,因此資本流動及其影響愈發重要。跨境資本流動是全球資源有效配置和價值增值的必備條件。這些資金改善了流入國的融資條件,為實體經濟提供了信貸和金融支持,為流出國的資本也帶來更高的回報。 我們要高度關注近些年跨境資本流動的新變化和新特征,趨利避害。一方面,要鼓勵跨境資本有序流動,尤其是吸引長期穩定的資本流,促進全球增長。另一方面,要防范和應對資本流過于短期化帶來的金融和經濟風險。 4. 金融監管力度 監管法規不斷加強。自1933年來,監管政策的發展經歷了保護投資者、促進主動基金發展以及鼓勵被動投資三個階段。1940年前,美國成立了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并明確了披露要求以保護投資者。隨后的60年,收入法案、職工退休收入保障法等一系列法案的建立助推了主動投資的迅猛發展。過去20年,監管政策日益趨嚴,信息不對稱降低,市場有效性改善。美國2000年公平披露規則限制內幕消息,要求上市公司及其信息披露義務人發布未公開重大信息時,必須向所有投資者公開披露;2004年SEC要求基金公司進行投資組合和費用披露;2016年,勞工部的信托規則也要求管理人在相似產品中為投資者選擇費率低廉的產品。類似的,歐洲的《歐盟的金融市場指令(第2版)》(MiFID II)也于2017年1月開始實施,旨在提高非權益類資產和股票資產交易前與交易后透明度。MiFID II的法律影響不僅局限于歐盟市場內部,部分歐盟以外的金融服務行業主體也將在這次法律變革面前承擔艱巨任務。嚴格的監管環境使得主動投資難以獲得超額收益,對比被動投資低廉的費率,資金流向出現了大幅轉移。 投資機構的受托責任增大。新頒布的金融法規中對受托責任的強化與強調占據主要地位。比如美國在金融危機之后推出了《多德弗蘭克法案》,英國有2012年的《金融服務法案》,歐盟地區也推出了《歐盟的金融市場指令(第2版)》。中國也是全球的一部分,去年也推出了資產管理新規。 由于監管力度加大,市場透明度上升,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增強。大部分主動管理的基金表現欠佳,資產管理的費用逐步下滑,機構投資者率先從主動撤資,均體現了這一趨勢的力量。 5. 科技發展進程 金融科技通過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對資產管理領域造成重大影響。其背后有三大技術支柱: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迅速發展助于實現金融監管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加拿大保險局與IBM合作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實施的概念驗證,通過分析過去六年中出現的23.3萬余起汽車保險索賠案件,發現IBM的大數據解決方案成功識別2000余起可疑詐騙索賠,減少近4100萬加元的騙保損失。區塊鏈是一種有多方共同維護,以塊鏈結構存儲數據的方式。其根本意義在于可以構建一個更加可靠的互聯網系統,從根本上解決價值交換與轉移中存在的欺詐和尋租現象,進而實現支付業務的“去信任”。人工智能近年來迅速發展,在智能投顧、自動交易、業務流程自動化方面驅動了金融科技生態的繁榮。 6. 金融服務模式 以銀行為主導的間接融資和以資本市場為核心的直接融資等不同金融模式對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有重大影響。資本市場層次清晰、金融市場體系靈活將有力促進資管行業崛起。以美國為例,納斯達克于70年代興起,主要面對中小、創新型企業,逐步完善科創資本市場。創投企業疊加資本市場和創投基金,形成三位一體的金融市場體系,直接融資發達,直接支撐、促進了私募基金等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的資本市場則是銀行主導型,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為輔。金融模式的差異使得中國資產管理行業與國際主流無論在產業、工具還是產業鏈上都有較大差別。我國以銀行為主導的間接融資體制在資源配置效率方面依有待提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資管行業的發展還有很大空間。 7. 市場競爭格局 競爭格局的演進能夠改變產業、產業鏈、產業生態,并改變企業整個發展狀況。競爭壓力加大導致管理費下降和管理成本上升,并正在改變資管行業格局。盡管金融危機來資產管理規模愈發壯大,其背后主要原因卻是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資產價格升值。管理人的收入和利潤受成本影響壓力逐漸增大。 1)資管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 一是資產管理人應對政策變化的難度加大。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央行非常規貨幣政策頻出,大國政策外溢性凸顯。在外部政策調整和內部結構性矛盾壓力下,一些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困難加大。在這種環境下,投資者盡管加大了對宏觀、市場和具體行業項目的研究力度,但應對難度總體加大。 二是競爭格局變化帶來的競爭壓力加劇。在美國受“沃克法則”監管影響,在歐洲受金融監管和銀行去杠桿沖擊,銀行類資管受到限制越來越大,一些自營交易和復雜策略等部門紛紛自立門戶。新的投資機構不斷成立,原有機構不斷轉型,市場競爭態勢明顯變化。 三是盈利壓力加大。金融危機以來,受全球范圍寬松貨幣政策影響,利率趨勢性下行,資產預期回報持續下滑。60股40債的投資組合1900年來平均預期收益達5%,而當前僅為2.3%(AQR,2017)。這使得資產管理機構收入持續承壓。盡管2016年平均管理資產額比2015年高出4%,收入水平卻下降了1%(BCG,2017)。 2) 實現投資回報目標越來越難 全球增長前景有待挖掘。從結構角度看,全球性去杠桿,疊加人口老齡化和高債務帶來的壓力,全球經濟潛在增長面臨持續壓力。從周期性角度看,美國失業率處于近幾十年低位,經濟中剩余產能逐步消失,隨著美聯儲加息和縮表推進,經濟越發向晚周期過渡。 資產估值處于歷史較高水平。由于全球利率水平處于歷史較低水平,公開市場股票和私募股權的估值水平近些年也不斷攀升。全球私募股權中位數交易倍數金融危機以來從5.6上漲至2017年10.7,幾乎出現翻翻;全球股票指數MSCI的市盈率也從2007年的10上漲至2017年的18。較高的估值將對未來潛在回報帶來負面影響。 8. 行業管理創新 相比反應行業生態的競爭格局,資管行業自身的管理創新則與行業自身定位、發展前景密切相關。當前大量資管機構正通過組織機構扁平化來增加基金管理人的靈活性,同時降低中層管理人員的人力成本。與此同時,資管行業自動化力度逐步加強。尤其在IT、投資運營等支持部門,電子化和自動化的運用能夠削減20%-30%的成本。最后,系統性的回顧流程和效率也同樣不可或缺。[詳情]
新浪財經訊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于4月20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文治堂舉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出席并演講。 林忠欽表示,站在建院十周年的新起點,希望高金能夠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是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金融學院,毫不動搖。二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毫不動搖。 林忠欽稱,10年前上海高金學院勇立全球金融教育的潮頭,搶得了先機。但面向未來,還應該在學習借鑒國際金融發展、提升管理人員的水平外,更多關注中國金融發展所提出的重大課題,為行業的進步與完善作出高金的獨特貢獻。與此同時,也要充分彰顯自身優勢,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讓他們能夠在高金得到獨特的收獲,這些都是創建世界一流金融學院的應有之義,也是高金要繼續引領金融教育發展所要思考的問題。 林忠欽強調,高金要努力發揮好黨組織的政治保障作用,踐行“價值引領、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高金的老師來自世界各國,也有一定數量的國際學生,希望他們能夠通過在這里的教研、求學過程,深刻了解真實的中國,成為知華友華的重要力量。 “未來十年,我們必須在歷史方位上重新審視和定位自己,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魄力謀篇布局,必須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和克難精神,求真務實、與時俱進、追求卓越,建成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稱的世界一流金融學院”,他說。 以下為演講摘編: 尊敬的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校友,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在這萬物復蘇、春意盎然的四月,我們迎來了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的10周歲生日。我謹代表學校向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的廣大校友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向多年來關心支持高金發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3年,辦學歷程始終與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同向同行。為了實現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國家戰略,持續為中國金融的現代化和國際化提供高端人才和創新思想,2008年1月,學校主動請纓,建議按照國際一流商學院的模式創建一所全新的金融學院。我們希望通過建設一個新學院,形成學科上的互補和互動,致力于把學校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為上海乃至中國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正是在這種強烈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的引領下,全校師生上下齊心,立志在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全力以赴,體現學校應有的價值和作為。 學校的提議也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正因為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瞻遠矚,2009年4月,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應運而生。學校作為一所全國頂尖的綜合性大學,金融和經濟一直是學校的重點發展學科,創建高金正是其中一個關鍵的戰略布局。所以,學校在辦學資源、學科交叉、政策支撐等方面給予高金最好的支持,遵循高端人才培養的市場規律,借鑒國際一流商學院成功的辦學模式,創新運行機制,助力高金實現跨越發展。 自國家提出“雙一流”建設目標以來,學校明確提出了重點建設17個“一流學科群”、以一流學科建設帶動學校整體水平提升的建設方案。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有25個學科進入A檔,其中工商管理學科排名居第一檔(A+檔,前2%),居全國第四名。 而作為學校金融學科的主要載體,高金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碩果累累,成績斐然。在師資引進、人才培養、研究智庫、國際影響、創新辦學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多項辦學指標已經躍居國際領先水平,為學校“雙一流”建設作出了貢獻。在英國《金融時報》公布的全球金融碩士項目的排名中,上海高金已經連續兩年排名亞洲第一,2018年更是躋身全球前十。 上海交通大學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快的大學之一,原因之一是我們堅持了國際化的發展戰略。早在1978年,學校就組成了新中國第一個高等教育代表團訪問美國,后來又陸續創辦了上海交大密歇根聯合學院、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等享譽海內外的中外合作辦學實體,還在新加坡成立了國內高校的第一個海外研究生院。可以說高金的創辦正是學校堅持推進國際化辦學的新篇章。所以高金從創立之初就對標世界一流商學院,聘請國際頂尖金融學者、專家,設置國際化的課程體系,選擇保持相對自主的運行體制,整合國際優勢資源,走出了一條獨樹一幟的國際化之路 站在建院十周年的新起點,我希望高金能夠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是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金融學院,毫不動搖。二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毫不動搖。 10年前我們勇立全球金融教育的潮頭,搶得了先機。但面向未來,我們還應該在學習借鑒國際金融發展、提升管理人員的水平外,更多關注中國金融發展所提出的重大課題,為行業的進步與完善作出高金的獨特貢獻。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充分彰顯自身優勢,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讓他們能夠在高金得到獨特的收獲,這些都是創建世界一流金融學院的應有之義,也是高金要繼續引領金融教育發展所要思考的問題。 高金要努力發揮好黨組織的政治保障作用,踐行“價值引領、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高金的老師來自世界各國,也有一定數量的國際學生,希望他們能夠通過在這里的教研、求學過程,深刻了解真實的中國,成為知華友華的重要力量。 有夢想才能開創未來,有擔當方能成就偉業。高金十年來的發展精勤不倦、殊為不易,這要感謝市政府、學校的老領導們,學院師生員工、校友及社會各界人士對高金建設做出的貢獻。 未來十年,我們必須在歷史方位上重新審視和定位自己,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魄力謀篇布局,必須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和克難精神,求真務實、與時俱進、追求卓越,建成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稱的世界一流金融學院。 最后,祝愿高金的未來更加璀璨奪目,在下一個十年里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謝謝大家![詳情]
新浪財經訊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于4月20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文治堂舉行。上海市副市長、高金理事長吳清出席并演講。 吳清表示,目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入沖刺階段。全球多元化發展格局,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及習總書記交給上海的三大新任務,都為金融中心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今年年初,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吹響了向國際金融中心進軍的號角。上海正按照行動計劃部署,從擴大對外開放、深化改革創新、集聚優勢資源、增強市場功能、防控金融風險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資服務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國際保險中心、全球人民幣資產定價和結算中心、金融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中心等六個中心,打造一個“國際一流”的金融生態系統,形成“6+1”金融發展格局。 吳清強調,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人。“6+1”格局、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需要強大的、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從數量上看,2018年,上海金融從業人員超過36萬,僅占全市就業人員總數的3%。相較于香港、新加坡的5%,紐約的10%以及倫敦的25%,上海金融人才還有很大缺口。與此同時,新一輪產業變革趨勢下的金融服務需求,以及新一代科技革命對金融行業的深度滲透和重構,都對金融人才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以下為演講全文: 尊敬的Franklin Allen教授,尊敬的方星海副主席,屠光紹總經理,姜斯憲書記,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謹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對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表示熱烈的祝賀。并借此機會,向大家長期以來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給予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首十年前,在全球金融大動蕩的背景下,國務院審時度勢,出臺了“19號文”,明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同年,依托百年名校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成立,致力于為中國金融的現代化和國際化提供高端人才和創新思想。可以說,學院的成立,承載了政府、金融界與教育界探索金融教育改革、培養高端金融人才的熱切期望,是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 十年來,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以打造中國的世界級金融學院為目標,匯聚一大批國際一流師資,培養大量高端金融人才,構筑國際化開放研究平臺,已成為我國金融領域高層次人才的搖籃和重要政策智庫,其取得的傲人成績也得到了國際專家和權威機構的充分肯定,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這里,我代表上海市政府,向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的全體師生、校友,以及支持學院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成長壯大的十年,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耕耘不輟、碩果累累的十年。十年間,在證監會等國家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上海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金融市場體系,集聚了一大批中外資金融機構,成為中國大陸金融對外開放的最前沿、金融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和國內金融發展環境最佳的城市之一。2018年,上海金融市場成交總額1645萬億元,同比增長15%。截至2018年末,上海的持牌金融機構達到1605家。在最新一期英國獨立智庫Z/YEN集團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上海位列第5。 目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入沖刺階段。全球多元化發展格局,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及習總書記交給上海的三大新任務,都為金融中心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今年年初,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吹響了向國際金融中心進軍的號角。上海正按照行動計劃部署,從擴大對外開放、深化改革創新、集聚優勢資源、增強市場功能、防控金融風險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資服務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國際保險中心、全球人民幣資產定價和結算中心、金融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中心等六個中心,打造一個“國際一流”的金融生態系統,形成“6+1”金融發展格局。 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人。“6+1”格局、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需要強大的、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從數量上看,2018年,上海金融從業人員超過36萬,僅占全市就業人員總數的3%。相較于香港、新加坡的5%,紐約的10%以及倫敦的25%,上海金融人才還有很大缺口。與此同時,新一輪產業變革趨勢下的金融服務需求,以及新一代科技革命對金融行業的深度滲透和重構,都對金融人才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新時代、新金融,新起點、新征程。我們期待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洞悉時勢,發揮優勢,努力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頂尖金融學術機構、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和頂級政策智庫,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張亮麗名片。上海市政府也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學院的發展,持續完善各類金融人才政策,優化環境,筑巢引鳳,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同時,我也希望在今天的論壇上,在座的各位金融家、企業家和學者專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為上海金融發展獻計獻策。 最后,預祝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十周年慶典圓滿成功!祝各位嘉賓、朋友工作順利、生活愉快!謝謝![詳情]
新浪財經訊 4月20日消息,今日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慶典大會上,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提及,中國經濟將會更深地融入世界,外資更多地進入并沒有什么不好,“誰說今年股市好轉跟外資沒有關系呢?” 方星海介紹,美國公民在海外的投資達到9萬億美元,而我國公民的海外投資超過3萬億美元,全球化時代,國內經濟利益的維護離不開其他國家的配合。 他表示,2008年9月,美國爆發嚴重金融危機后,各國要協調宏觀經濟金融政策,我國很快出臺了刺激內需的強勁措施。這些措施對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穩定全球金融市場起到了作用。任何一個大國在全球經濟情況下商討共同應對比獨自應對效果要好很多。 方星海認為,美國在人才、資金等其他重要方面對外的依存度也很大,所以大家不必擔心美國會實行孤立主義。 就中國來說,他提出,我們更需要與世界融合發展。我國外貿依存度(貨物進出口/GDP)比美國、日本還高,去年達到33.3%,而日本只有29.9%。我國石油一半以上依賴進口,大豆90%依賴進口。我國的海外投資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我們的利益也已遍布全球。 “去年我國經濟還出現了一個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卻意義深遠的變化,就是經常賬戶基本平衡,幾乎轉為逆差,這是自1993年以來未嘗有過的。”方星海稱,經常賬戶逆差表示一國自己的儲蓄不足以支持投資,需要外資來彌補缺口。尚不知道今后幾年我國經常賬戶會是怎樣,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年輕人開始借錢消費,可以肯定的是,長期大量順差已經不可能。 在方星海看來,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將更多地需要外資。當然,外資更多地進入并沒有什么不好。“誰能說今年股市的好轉與外資進入沒有關系呢?” 不過,他還提出,外資在我國投資增長中作用的加大,客觀上需要我國的經濟決策與其他國家更好地溝通,我們的政策需要增加可預見性,我們的金融市場要與境外投資者建立更多的互信。否則外資就可能頻繁進出,就會對我國經濟造成沖擊。國內外形勢都表明,中國經濟將會更深地融入世界。(許旻) 以下是方星海講話實錄: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上的演講(全文) 尊敬的屠光紹教授,馬德秀書記,張杰校長,王江院長,張春院長。各位嘉賓、老師、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會議。我首先對學院十年里的巨大發展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學院領導和老師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飲水思源,此時此刻我們要對為學院創設和成長做出決定性貢獻的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市長韓正、副市長屠光紹、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等領導表示由衷的感謝!對他們的遠見卓識表示由衷的敬佩!我本人有幸參與學院的組建并擔任第一屆學院理事會理事,這是我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期間職業生涯中的一個亮點。 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已經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今年還將取得更大的成績。這方面我就不多說了。今天我想就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和青年學生如何應對,談一點個人看法。 黨中央明確指出,世界正處于百年不遇的變局中。從經濟看,我們最關心的是當前總體上合作共贏的世界經濟體系是否會崩潰?今后將如何演變? 我們知道,以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IMF)為代表的當今世界經濟體系是二戰之后在美、英、法等國的主導下建立起來的。主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充沛的自然資源稟賦,美國在一戰之后實行了一段時間的孤立主義(Isolationism)政策。美國在1922年和1930年分別大幅增加關稅,希望豎起一道籬笆,把境外、主要是歐洲的經濟紛擾與自己隔離開,求得經濟穩定。但二戰的爆發使美國認識到,作為利益遍布全球的第一大經濟體,想躲到國境線后面獨善其身,是辦不到的。相反,只有充分介入世界事務,才能維護好自身利益。所以1944年,二戰還沒完全結束,美國即著手主導建立基于自由貿易的國際經濟體系,認為這是維護美國利益的最好方式。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這個體系從最初主要圍繞貨物貿易,擴展到包函服務貿易和投資,體系成員從以發達國家為主,擴大到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二戰之后的世界經濟發展表明,這個體系使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受益。 但是,現在有些跡象似乎表明美國要重回二戰之前的孤立主義政策。比如,美國采取措施,有意讓WTO最重要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無法運作;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和巴黎氣候協定;美國主動挑起與墨西哥、加拿大和歐盟的貿易戰,并與我國大搞貿易摩擦。等等。 一國的對外戰略固然受國內政治的一時影響,但國家的利益永遠是決定性的因素。今天的美國仍然是一個利益遍布全球的大國。美國證監會主席不久前告訴我,美國公民在海外的投資,就達到9萬億美元。因此可以說,世界上任何一個區域經濟出問題,美國民眾的海外利益都會遭受損失。而且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即便美國國內經濟利益的維護,也離不開其他國家經濟政策的配合。大家還記得,2008年9月美國爆發嚴重金融危機后,美國于11月即牽頭召開G20首腦峰會,商討共同應對危機。峰會商定各國要協調宏觀經濟金融政策,承諾都不增加貿易保護措施。我國很快推出了旨在增加內需的強勁措施。這些措施對提升國際基礎原料價格、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穩定全球金融市場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美國在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只經歷了兩個季度的短暫經濟衰退,不能不說是托了中國和其他國家聯合行動之福。很顯然,任何一國經濟受到沖擊,在全球經濟這個大池子里應對,比獨自應對,效果要好得多。今后誰能保證一個經濟大國不再發生經濟和金融危機呢?若實行孤立主義,又如何能自救呢? 這幾年美國經濟增長不錯,最近失業率下降到了3.8%這個50年來的最低點,但沒有通貨膨脹。為什么呢?因為美國經濟中的供應瓶頸,被中國等其他國家的出口緩解了。否則美國通脹早就上來、利率早就上去、經濟增速早就下來了。美國去年貿易逆差創出歷史記錄,那是事出有因的。 美國在人才、資金等其他重要方面對外的依存度也很大,所以大家不必擔心美國會實行孤立主義。 就中國來說,我們更需要與世界融合發展。我國外貿依存度(貨物進出口/GDP)比美國、日本還高,去年達到33.3%,而日本只有29.9%。我國石油一半以上依賴進口,大豆90%依賴進口。我國的海外投資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我們的利益也已遍布全球。去年我國經濟還出現了一個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卻意義深遠的變化,就是經常賬戶基本平衡,幾乎轉為逆差,這是自1993年以來未嘗有過的。經常賬戶逆差表示一國自己的儲蓄不足以支持投資,需要外資來彌補缺口。尚不知道今后幾年我國經常賬戶會是怎樣,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年輕人開始借錢消費,可以肯定的是,長期大量順差已經不可能。 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將更多地需要外資。當然,外資更多地進入并沒有什么不好。誰能說今年股市的好轉與外資進入沒有關系呢?但外資在我國投資增長中作用的加大,客觀上需要我國的經濟決策與其他國家更好地溝通,我們的政策需要增加可預見性,我們的金融市場要與境外投資者建立更多的互信。否則外資就可能頻繁進出,就會對我國經濟造成沖擊。國內外形勢都表明,中國經濟將會更深地融入世界。 中美如此,其他國家也一樣。當今世界,誰都無法孤立地發展。展望未來,世界各大國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競爭只會加劇,將呈現出既充分合作、又尖銳競爭的局面。有時合作的一面多一些,有時競爭的一面多一些,近期則是競爭的一面多一些。本輪競爭之后形成的新的國際經濟體系是否符合我國的發展利益,那要靠我們自己去爭取。面對這樣的世界,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我們青年學生應該怎樣準備自己呢?我提三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首先要明白中國、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為何能歷五千年之久而彌新?為何我們至今仍是一個14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國?我以為,中華民族基于人本主義的勇于應變創新,是最重要的原因。周之代商是巨大的制度創新,秦與西漢的建立也是巨大的制度創新,隋唐和宋明在制度上有許多重要的創新和創新的嘗試。面對近代中國大幅落后于世界的嚴峻局面,中國共產黨人勇敢地領導了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艱難、最深刻的應變和制度創新,使得中國大踏步地跟上了時代,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發展的奇跡。只有深刻地認識自己的歷史,才能做到理論、道路、制度和文化這“四個自信”,才能在與各國的合作和競爭中不為一時的困難所嚇到,也不為一時的潮流所迷惑。 其次要明白美歐為何近代能獨霸全球這么久?當時它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在當今全球化時代,這些競爭力如何體現?部分美歐國家當前出現的內政和外交紛亂,到底意味著什么?哪些是它們制度中長期的變化,哪些是短期的波動?青年學生要走出去學習、工作,增長見識,廣交天下朋友。如此我們才能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第三,我們要勇敢地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本領是學出來的,但主要是練出來的。我希望大家抓住“練”的機會,踴躍地站到國際舞臺中來,練出一身本領,為國家爭得利益、贏得榮譽。 我就講這些,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詳情]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