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曹中銘
科創板主要為高新技術企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企業服務的,是為具備科創屬性的企業服務的,那些不符合科創板定位與不具備科創屬性的企業在科創板掛牌,無形中將導致科創板資源配置功能的扭曲,也不利于科創板自身的發展。
日前,中國證監會發布《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下稱《指引》),首次出臺對科創板申報企業科創屬性的統一評價體系。證監會表示,出臺《指引》的目的是落實科創定位,更好地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促進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個人以為,《指引》的出臺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將在多方面產生積極效果。
《指引》提出了3項常規指標和5項例外條款的“3+5”評價體系。具體而言,3項常規指標主要涉及發行人的研發投入、發明專利、營收等方面,5項例外條款則主要包括發行人須擁有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核心技術運用于主營業務狀況、發行人是否獨立或者牽頭承擔與主營業務和核心技術相關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核心技術形成的產品(服務)能否替代進口、發明專利50項以上等。一家企業要么同時滿足3項常規指標,要么須滿足5項例外條款中的任意1項,才會被認定具有科創屬性。
科創板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承擔著多方面的重任。自去年7月22日開市以來,就受到市場的強烈關注。截至目前,在科創板掛牌的上市公司已達到92家,也涵蓋了不同類型的企業。不過,如果按照《指引》的衡量標準,不具備科創屬性的企業則超過20家,這樣的比例其實并不低。
科創板定位于高新技術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只有符合這個定位的企業,才能在科創板掛牌。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那些不符合定位的企業,不會通過蒙混過關的方式躋身于科創板。畢竟,相對于其他板塊,整體上科創板的估值更高,如果相關股東今后能以更高的價位套現,將能實現其利益最大化。
目前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有五套衡量標準,未彌補虧損的企業、未實現盈利的企業、同股不同權的企業等,都可在科創板掛牌。相對于主板、創業板等板塊而言,科創板上市門檻更低。但是,既然在科創板掛牌,發行人必須符合科創板的定位,也必須具備科創屬性。
事實上,在《指引》未出臺以前,除了五套上市標準,企業需要具備怎樣的科創屬性,并沒有統一的衡量指標,因此也導致在審核時更多的是一企業一議,既容易引發爭議,也容易產生不公平。而且,對于掛牌企業也無法進行很好地把關。客觀上講,這也是造成20多家不具備科創屬性的企業能夠在科創板掛牌的根本原因。
此次證監會出臺《指引》所產生的積極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將有利于進一步發揮科創板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科創板主要為高新技術企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企業服務的,是為具備科創屬性的企業服務的,那些不符合科創板定位與不具備科創屬性的企業在科創板掛牌,無形中將導致科創板資源配置功能的扭曲,也不利于科創板自身的發展。
另一方面,《出臺》指引,上交所實施審核時,也將“有法可依”。由于制定了更細化、也更具操作性的衡量標準,將能避免此前審核人員自由裁量權過大的問題,也能避免一企業一議現象的出現,無形中將大大提高科創板新股的審核效率。與此同時,也有利于在市場上制造更加公平的環境。
當然,最重要的還在于,證監會出臺《指引》后,能將那些偽科創企業擋在科創板的大門之外,不符合條件的企業無法在科創板掛牌將變成事實。如此,將能避免溫氏股份這樣的養殖企業以創新的名義在創業板掛牌等現象的出現,讓科創板真正變成科創企業的家園,讓科創板成為中國“谷歌”、“微軟”的孵化器。
(本文作者介紹:獨立財經撰稿人 在三大證券報等多家媒體發表文章數百篇)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