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銀行資本的危與機

2018年07月02日16:48    作者:楊宇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楊宇

  分析師 / 蔡夢苑

  研究助理 / 范文婧

  監管層為銀行發行各類創新型資本工具創造了有利條件,資本工具創新有望加速。銀行也應結合自身情況,有效選擇資本創新工具,合理配置資本,促使資本結構的多元化和融資成本的最優化。

  1.銀行資本的困局

  1.1.被高估的資本充足率,資本補計提將加速進行

  在過去金融加速創新的過程中誕生了很多可以減少銀行表內資本計提的監管套利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通過表外理財實現資產出表,規避資本計提;二是以同業買入返售科目對接資產,降低風險權重;三是在應收款項科目下,利用各類信托計劃、資管計劃等隱匿底層資產,減少資本占用;四是發行以信貸資產或資管產品為基礎資產打包而成的類資產證券化產品,實現資產非潔凈出表并減少資本計提。以上幾種套利模式下,銀行實際承擔的風險大于顯露出的風險,導致資本充足率被高估。

  隨著去杠桿、打破剛兌、上下穿透等監管要求的嚴格推進,表外資產逐漸回表,表內非標穿透至底層資產,以往被隱藏的資本占用將浮出水面,被高估的資本充足率也將回歸真實。在這一過程中,銀行的資本將被加速消耗。

  1.2.資本監管日漸升級,銀行當前的資本現狀如何?

  資本監管日漸升級。目前國內銀行資本主要受銀監會的資本充足率(資本/風險加權資產)和央行MPA考核中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兩個指標的監管。根據銀監會的過渡期要求,2018年底前,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需達到8.5%、9.5%、11.5%,其他銀行需分別達到7.5%、8.5%、10.5%。央行的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將廣義信貸資產納入評估資本充足率的重要參數,且該指標在MPA考核中擁有一票否決權,即一旦不達標便落入C檔。除此之外,在5月28日舉辦的“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中”,銀保監會負責人還表示將結合2017年12月發布的《巴塞爾協議III》最終方案,針對銀行業出現的新變化、新情況、新問題,繼續推進監管制度的建設工作。

  整體達標情況尚可,但壓力不可忽視。根據Wind數據,我們統計了截止2017年底共67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達標情況,按照銀監會過渡期要求,僅有2家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不達標,其余均在紅線之上。雖然整體達標情況尚可,但若將資本充足率與監管要求的差值在0.5%以內算作“有較大達標壓力”,那么將新增7家銀行落入該區間;若將差值擴大至1%以內,將新增10家銀行,合計共17家銀行有達標壓力,占比達到25.37%。

  資本充足率呈現下降趨勢,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出現普降。從趨勢上看,與2016年同期相比,2017年67家銀行資本充足率呈現下降態勢,其中資本充足率下降的有27家,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降的有34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降的有42家,占比達到63%。一方面逐漸下降的資本充足率將加劇銀行達標的壓力,另一方面在資本結構中,可以發現相較于二級資本,銀行的一級資本,尤其是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壓力非常大。

  面對當前的嚴監管環境和資本困局,如何滿足日漸趨緊的考核指標是所有銀行都在思考的難題,尤其是部分同業業務、銀行理財和投資業務發展過快的銀行,將面臨更大的資本考核壓力,對資本的補充也顯得更加迫切。要想提高資本充足率,無外乎提高分子端“資本”和壓降分母端“風險加權資產”兩個途徑。本篇報告將主要從分子端出發,對銀行的資本補充策略嘗試探討,提供一些思路。

  2.資本補充機制不通暢,中小行壓力最大

  當前銀行常用的資本補充渠道主要有:通過利潤留存、發行普通股(IPO、定增、配股)、可轉債(轉股后方可補充)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發行優先股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發行二級資本債或是利用超額撥備補充二級資本。從不同公司類型看,上市銀行所有資本補充渠道都可以使用;非上市公眾公司可以通過新三板發行普通股和優先股,其余銀行只能在交易所外定向發行普通股;二級資本債的發行主體沒有太大限制。

  2.1.一級資本增量有限

  銀行目前直接一級資本來源中:利潤留存因資產增速減緩、息差收窄、資產質量承壓等因素,增速出現下滑,對于核心一級資本補充的有效性出現下降;發行普通股門檻高、流程長且限制較多,不適合大部分中小型銀行;其他一級資本補充主要以優先股為主,缺乏適用范圍更廣的債務性工具。根據銀監會數據,2017年全年,其他一級資本工具的增量為1799億,占一級資本增量的比重為12.30%,占總資本增量的比重為8.82%,可見優先股并非是銀行主流的資本補充渠道。

  而可轉債作為間接的一級資本來源,目前也受限頗多。這里定義為間接,主要是因為可轉債只有在轉股后才能補充資本。與其他資本工具相比,可轉債融資成本較低且轉股后補充的資本質量很高,在定增受到再融資新規約束的情況下,銀行的部分再融資需求轉向了可轉債。從數據上來看,今年以來已有三家上市城商行完成可轉債發行,且目前仍有多家銀行的可轉債處于待發行狀態。與過去相比,銀行的發行意愿有所抬升。然而可轉債雖具有一定優勢,但是限制也頗多,尤其是在轉股的主動性和時效性上。投資者握有轉股的主動權,雖然下修和贖回等條款可以給予銀行一定的主動性,但仍需與市場不斷的博弈。歷史上已經退市的銀行轉債雖最終均成功轉股,但整體耗時較長,在2-5年間不等;且當前股市低迷,多只銀行股已跌破凈資產值,給轉債的發行和轉股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整體來看,目前銀行一級資本增量有限,在數據上我們也看到了很多中小行的一級資本指標出現下滑;部分壓線滿足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的中小行很容易不滿足一級資本充足率的標準。

  2.2.二級資本債的普適性與局限性

  由于資產承壓背景下利用超額撥備補充二級資本的方式不是非常有效,銀行只能更多的依賴二級資本工具進行補充。2013年以前以次級債為主,但由于大部分都不含有減記和轉股條款,根據2012年發布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屬于不合格二級資本工具,2013年以后需按年遞減10%計入監管資本,2022年開始不可再計入。當前次級債規模約7000億,期限在10年以上,均是2013年以前發行的,2018年可計入二級資本的比例為40%。

  2013年后銀行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替代次級債,目前銀行間市場存量規模約為1.4萬億。近年來發行支數雖然不斷攀升,但單只規模卻逐漸下降,主要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中小行參與了進來。事實上,由于常用的一級資本補充工具發行門檻較高,二級資本債便成為了中小行尤其是未上市中小行相對高效的資本補充方式。不過2018年以來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的熱度較2017年明顯下降:從供給端看,由于二級資本債無法緩解當前一級資本面臨的更大壓力,影響了銀行的發行動力;從需求端看,根據中債登數據,二級資本債的持有人主要是廣義基金,存量持有比例達到75.74%,其中銀行理財占到1/3,約3600億。嚴監管環境下銀行理財等廣義基金規模收縮壓力較大,對二級資本債的配置需求也有一定影響。

2.3.中小行資本補充壓力最大

  2.3.中小行資本補充壓力最大

  在這場資本補血的競賽中,中小行顯然承受了更大的壓力:一是過去幾年部分銀行業務做得較為激進,資本補計提壓力大;二是資本補充渠道單一,主要以利潤留存和增資擴股為主;三是資本管理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專業的資本管理技術人才。

  細看中小行的資本補充渠道,內源方面,此前依靠監管套利的銀行已經出現“縮表”和利潤增速下滑。外源方面,未上市中小行僅能通過增資擴股(向大股東定增或引入戰略投資)和二級資本債進行補充。但一方面向大股東定增可能受制于大股東的實力和諸多限制,引入戰略投資者可能會引起新老股東的博弈提升成本;另一方面,二級資本債只能補充二級資本,無法緩解一級資本壓力偏大的現狀。

  在此背景下,有的中小行想要沖刺IPO,從根本上解決資本補充的難題。然而核準制下上市資源較為稀缺,大量非上市中小銀行難以具備發行條件,同時審批或轉化周期較長,無法解決補充資本的燃眉之急。

  3.分子策略:謀求通暢的資本補充渠道

  無固定期限資本債破冰,資本工具創新加速

  監管層對于銀行補充資本的迫切性非常了解,在2018年2月時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明確表示將總結銀行發行優先股、減記型二級資本債券的實踐經驗,為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資本工具創造有利條件。之后的4月份,哈爾濱銀行發布公告稱擬發行不超過150億元人民幣無固定期限資本補充債券,補充其他一級資本。這也是國內銀行首次披露運用新型一級資本工具,填補了其他一級資本工具中債務性工具的空白。相比權益性資本工具,債務性工具的適用范圍更廣,對中小行來說也是有利的。

  監管層為銀行發行各類創新型資本工具創造了有利條件,資本工具創新有望加速。銀行也應結合自身情況,有效選擇資本創新工具,合理配置資本,促使資本結構的多元化和融資成本的最優化。

  (本文作者介紹:國內機構研究部負責人。)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可轉債 銀監會 資本充足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評論:許家印20億美元買下新能源汽車的一張昂貴門票 賈康:不宜將個稅起征點提高到1萬元 應培養納稅意識 賈躍亭造車難言未來:資金不等于核心競爭力 拼多多公布招股書:三年虧損13億 收入靠廣告和傭金 微信收費再升級 面向10億用戶薅羊毛為何能如此任性? 午評:滬指震蕩走低跌1.13% 海南板塊領漲兩市 滬指大跌2.4% 再創兩年多新低 人民日報海外版:“不公平貿易”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 股災背后的原因:股民缺乏金融理解力 俠客島:誰推高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