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徐靜波
日本沒有法律意義上的“首都”,東京都只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東京都之所以不敢稱自己是“首都”,因為日本還有一個“都”,叫“京都”。
京都人稱東京人是“田舍者”,“田舍者”翻譯成中國語的話,就是“鄉下人”。
京都人之所以敢稱東京人為“鄉下人”,是因為他們覺得,京都才是日本的真正首都,東京都只是假冒偽劣產品。
京都是日本的千年古都
所以,在上世紀50年代初,日本制定了一部法律,叫《首都圈建設法》,第一次將東京稱為“首都”。但是,立即遭到了京都人的質疑。此后國會多次就“首都”的概念進行辯論,政府至今也無法明確表態:日本的首都到底在哪里?
京都與東京的恩怨,起源于明治時期。
明治之前,日本是江戶時代,那時候,天皇住在京都,但是屬于傀儡。國家的統治大權,掌控在將軍德川家族手中。而德川將軍府就設在“江戶”,“江戶”就是現在的東京。
所以,在明治之前的1000年,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都城,而江戶充其量,只是一方諸侯的領地。京都人壓根兒就沒把江戶人放在眼角里。
壞事的是明治天皇自己。
明治天皇照片
明治元年(1868年),德川將軍宣布放棄國家管理權,并奉還給天皇。在江戶城實行“無血開城”之后半年,也就是11月,明治天皇第一次從京都來到了東京,入住德川將軍府“江戶城”,同時將江戶城改名為“東京城”,把江戶稱為“東京奠都”,因為從京都來看,江戶在京都的東邊。
明治天皇在江戶城里兜了一圈,發現江戶城比京都還好,因為江戶城面臨東京灣,背靠大山,有山有水,不僅東京灣的鮮活魚類十分的豐富,而且冬季溫和很少下雪。而京都不靠海,在當時的物流與保鮮條件下,無法吃到鮮魚,只能吃腌制魚或魚干。
更為重要的是,東京比京都熱鬧,東京當時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00萬人,要什么有什么,商業極度繁榮。
江戶城的風貌
明治天皇心動,于是在第二年,干脆離開了京都,搬到了東京居住,將德川將軍府改建成皇宮,而京都的皇宮,變成了“行宮”。
京都的藝妓拴不住天皇的心,但是東京的“江戶前壽司”,卻誘惑了天皇的味蕾。
京都人原本以為明治天皇只是心血來潮,到東京只是找找樂子,結果是一去不復返。京都一夜之間,就失去了京城的地位,京都人不再是引以為自豪的“皇城根人”。
京都人不敢遷怒天皇,但是可以遷怒東京人。
這件事雖然過去了150多年,京都人對于東京人的恨,至今依然!
進入二十世紀,東京人開始把自己當成“新皇城根人”,但是,京都人給這群新皇城根人取了一個綽號,叫“工作蟲”。
地道的東京人,自稱是“江戶子”,這些人大多生活在江東區和千代田區、中央區。新宿區在江戶時代,還屬于江戶城的城外人,夠不上“江戶子”的資格。
日本內閣府的統計資料稱,由于外來人口的大量移入,2019年時,真正可稱得上“江戶子”的人,東京是十個人中只有一個,也就140萬人。
很奇怪,天皇雖然搬到了東京,但是,千年古都的京都人,并沒有追隨天皇到東京居住,他們依然固守京都,自娛自樂,苦苦等待天皇的回歸。
當年的江戶城變成了現在的日本皇宮
但是,京都邊上的大阪人靈活,善做生意的大阪人一看經濟中心已經東移,于是,紛紛跑到東京開店,實際起源于大阪的三井財團、住友財團、三菱財團也將總部搬遷到了東京,支撐了日本近代經濟的繁榮。
除大阪人之外,涌入東京最多的是,日本的東北人。
二戰投降后,日本進入了戰后復興的時期,東京首都圈到處新建工廠,城市不斷擴大。但是,“江戶子”不愿干太多的體力活,于是政府號召在東北農村無活可干的年輕人進城打工。
從50年代末開始,東北的年輕人坐著深夜火車背著一床鋪蓋來到了東京找工作,叫“集團就職”。
當時沒有新干線,這群農民工抵達東京的車站,不是東京站,而是上野站。所以,上野車站纏繞著許許多多東北人的鄉愁。
如今的上野車站
與腰纏萬貫的大阪人不同的是,東北人進東京時,個個都是窮光蛋,他們只好到大阪人開的工廠里干活,聽大阪人的使喚。
所以,日本東北人對于大阪人的心境,依然十分復雜。一些人以能夠進入三大財閥公司為榮,但是,始終感覺抬不起頭來。直到進入70年代,東北新潟縣出身的田中角榮當了首相,東北人才感覺到,在東京有了一點揚眉吐氣,因為大阪人開始拍田中角榮的馬屁。
(故事還將繼續)
(本文作者介紹:亞洲通訊社社長)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