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機構 Project Syndicate
作者: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IMF前首席經濟學家,現為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
盡管受到了美國總統特朗普氣候變化拒絕派的冷嘲熱諷,但亞歷山德里亞·奧卡西奧-克爾特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的綠色新政仍然直擊要害,要求美國在全球變暖問題上以身作則。但悲哀的事實是,盡管美國的饕餮文化產生了諸多毫無必要的浪費,但到目前為止,新興亞洲才是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推動力。再歇斯底里也不能解決問題。行動方案是要給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和孟加拉國等國家建立正確的激勵。
現有多變援助機構框架下,很難找到可行之道。當前框架再氣候問題上的專業性不夠,并且根據不同的區域各有各的方向。比如,最近世界銀行頗為任性地決定停止位幾乎所有新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氣)電廠提供融資,令許多能源專家非常失望。但用相對清潔的天然氣代替骯臟的煤電正是過去十年美國成功大幅降低排放增長的訣竅(特朗普盡了力),也是著名的其后風險最小化的務實方案“普林斯頓楔子”(Princeton wedges)的核心。絕不能讓最完美的方案淪為通往碳中性未來的轉型中的公敵。
必須立即成立一個新的專門機構世界碳銀行(World Carbon Bank),為發達經濟提供協調援助和技術轉移的工具,以協調援助和技術轉移,而不再負責解決其他所有發展問題。是的,我充分理解美國現任政府連為現有國際機構撥款的意愿也已經蕩然無存。但西方無法撤出一個氣候責任互相交織的世界。
據國際原子能機構數據,亞洲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現在已是美國的兩倍,是歐洲的三倍。國際原子能機構是極少數真心實意斡旋全球氣候變化爭論的機構之一,可以以它為基礎構建新的世界碳銀行研究部。再發達經濟體,煤電廠的平均年齡為42年,許多已經達到了自然使用年限,逐步棄用并非沉重的負擔。但在亞洲,每年都有一家新煤電廠開建,煤電廠的平均年齡僅為11年,大部分還將運行數十年之久。
在增長迅速的中國和印度,煤炭貢獻了60%的發電量。雖然兩國都在大量投資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但它們的能源需求增加太快,不可能摒棄可方便獲取的煤炭。
美國如何傲慢地要求印度削減二氧化碳排放?印度的排放量不過美國的十分之一。同理,如果不提供切實的激勵,美國如何說服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政府減少亞馬遜森林采伐(熱帶雨林是大自然的碳匯)和開發?
減少碳排放有許多選項。大部分經濟學家(包括我)偏向于全球碳稅,但也有一些人認為,政治上更加易行的限額和交易模式也能起到幾乎相同的效果。但對于急于滿足人民基本能源需要的發展中國家政府來說,這些屬于空中樓閣。在非洲,只有43%的人能用上電,全世界的這一比例為87%。
除了傲慢的總統,大部分嚴肅的研究者將災難性氣候變化的風險視為也許是二十一世紀世界所面臨的最大的生存威脅。其影響已經顯現,如美國西海岸和歐洲創紀錄的熱浪;艾奧瓦州巨型洪災;氣候風險導致房屋保險價格攀升到許多人無法承受的水平等。熱帶地區太熱太旱而無法維持農業,氣候移民人數有望在本世紀末劇增至十億或以上,相比之下,當今的難民問題根本算不上什么。
美國軍隊已經在為這一威脅做好準備。2013年,美國太平洋部隊司令塞繆爾·洛克利爾上將(Samuel J. Locklear)便將長期氣候變化列為最大的國家安全威脅。人們對于現有措施——如2015年 巴黎氣候協定——阻止全球變暖的力量頗有懷疑,因此務實派將最糟糕的情況作為殘酷的必然結果來準備是正確的。
發達經濟體必須收拾好自己的環境。但如果發展中的亞洲—也許有朝一日海報口發展中的非洲—不同樣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這也許是不夠的。新的世界碳銀行幾乎肯定是一切全面方案的必備條件,即使我們擁有所有人都希望擁有的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
成本如何取決于假設和雄心,但未來十年超過一萬億美元不難想象。瘋狂嗎?也許并不,如果與不這么做相比的話。哪怕是綠色新政,也好過綠色無政。
(本文作者介紹: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被稱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專欄”,作者來自全球頂級經濟學者、諾獎得主、政界領袖,主題包括全球政治、經濟、科學與文化塑造者的觀點,為全球讀者提供來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創文章、最具深度的評論,為解讀“變動中的世界”提供幫助。)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