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俞燕
在保險業的歷史上,不乏更名、易主、甚至“變性”的保險公司。比如,有的從合資公司變為中資或反之,有的從國企變身民企或反之,隨新股東而更名者更是多達數家。
有這么一家保險公司,不僅經歷了從合資變身中資,還經歷了從合資變身民企,又從民企變身國企的歷程,歷經保險業近三十年的風雨。
天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安人壽”),23年前叫恒康天安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恒康天安”),是一家中美合資壽險公司。14年前,它改成了現名,并且從合資公司變身中資公司,且由有限責任公司變為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天安人壽又有了新的變化。
6月2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公告顯示,已在前一日(6月25日)批準中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匯人壽”)取得保險許可證發證。
這意味著,從此天安人壽將成前世,中匯人壽乃是今生。
2022年7月MT系九司接管期臨近結束時,彼時華夏人壽和天安人壽風險處置方案尚未出爐。如今,隨著華夏人壽變身瑞眾人壽、天安人壽變為中匯人壽,MT系風險處置收官之戰已至尾聲。
“中”字打頭的中匯人壽,將作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匯金公司”)的旗下一員,加入到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公司”,CIC)的陣營,與新華保險、中再集團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一起成為中投系險企。
隨著MT系九司各自找到新的歸宿,MT系的魅影將逐漸消散,成為遙遠的季節。多年之后,再提起“天安人壽”這四個字,大概會讓人恍若隔世。
六一兒童節這一天,天眼查上的信息顯示,天安人壽以“中匯”及其拼音申請了商標和LOGO。這條信息迅速被眾媒體捕捉到。坊間傳聞良久的天安人壽的命運,終于有了進一步的實質性動作。
上一條動態還是發生在2022年7月。一年前的7月11日,即將退休的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華保險”,601336.SH,1336.HK)副總裁李源以出于“穩定金融秩序的需要”為由辭職,六天后獲核準成為天安人壽總裁。
2020年7月17日天安人壽被接管時,新華保險便是天安人壽的托管方,李源彼時已參與到天安人壽的風險處置之中。
隨后,一批新華保險的高管或中層也充實到天安人壽。
新華保險與天安人壽素有淵源。2010年,來自新華保險的郭自光加盟天安人壽任董事長特別助理,后任天安人壽總裁。彼時便有新華保險的一隊人馬隨其加入天安人壽,使得天安人壽儼然有“小新華”的畫風。
如今,新華保險與天安人壽的淵源不僅在于又迎來新的一批新華保險干將,兩家公司更是成為了“同門兄弟”,有了共同的股東——匯金公司。
其實早在天安人壽迎來李源等一批新高管加入之時,坊間便傳言匯金公司將接手天安人壽。不過該風險處置方案一直按下不表,直到一年后才公之于眾。
自從2019年以來,中投公司和匯金公司便參與到金融風險攻堅戰之中。這一年8月便傳出匯金公司戰略入股恒豐銀行的消息。
一個月后(2019年9月),在中投公司2018年年報發布會上,中投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彭純確認了匯金公司入股恒豐銀行之事,并表示匯金公司將根據國家的部署,參與一些高風險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方案,幫助問題金融機構在線修復,進一步完善匯金模式。
在入股恒豐銀行之后,匯金公司又參與到華融系風險資產的處置,接手華融湘江銀行(現為湖南銀行)20%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參與天安人壽的風險處置,成為匯金公司的風險處置又一役。天安人壽也成為繼新華保險、中再集團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之后的又一家中投系保險公司。
據了解,中匯人壽并非由天安人壽更名而來,而是作為一家新的保險主體而成立。天安人壽的資產負債、機構網點和人員剝離和轉移至中匯人壽。
此前這種方式在處置安邦系時已有所實踐,比如安邦財險之于大家財險。在MT系風險處置中則得到進一步應用,天安財險之于申能財險,華夏人壽之于瑞眾人壽,天安人壽之于中匯人壽,皆采用這種模式。待新舊切換完畢,舊主體將“銷號”。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徹底與MT系切割,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既有權益。
天安人壽這家畫風彪悍經的MT系公司,如今已浸潤在國企的管理風格之中。
根據公告,中匯人壽的機構住所位于北京金寶街52號。
金寶,多吉祥的名字!但愿中匯人壽成為金融之寶。
至于天安人壽,就趕緊“安息了”吧!
(本文作者介紹:“喻觀財經”創始人、資深財經媒體人。長期觀察和研究金融領域。)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