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港股(微信公眾號xlgg-sina)專欄作家 陳錦興
餐飲股可以是潮流股、動力股;而不是具有用戶黏性的品牌股、增長型股份。投資者要緊貼業績,隨時評估其基本因素的變化。
上半年,要數最弱勢的股份,火鍋股應屬當之無愧。海底撈(6862)年初染藍,氣勢一時無兩,惟三月打后,股價一跌再跌,連帶呷哺呷哺(520)及關連股份頤海(1579)等也受累,持續被沽售。這樣反復、持續的下跌,無法展開技術性反彈,明顯是行業變化、公司基本面轉差的結果,而市場過度追捧也造就殺估值的巨大空間。
餐飲股從來不是容易投資的板塊,早年的味千中國(538),收入及盈利增長強勁,也挾著內地城市化及消費升級的賣點,一度吸引外資基金的關注,股價節節上升,其后受到市場負面消息的打擊及企業管治問題等,股價就一瀉如注,至今仍未能翻身。當然,海底撈不能直接與味千比較,但市場消費口味變化及過度擴張,都是她們股價轉弱的共同原因。
除麥當勞、KFC以外,很難找到一家餐飲企業長時間得到消費者的支持。今天,飲食文化更加多元,潮流的變化更加快速,飲食企業要將受歡迎的菜式、品牌一路維持已經不容易,何況要受到新菜式、新口味的不斷挑戰,業績年年上升,似乎是過度的樂觀。海底撈正是面對這樣的挑戰,而疫情反加速了這個變化。
新冠疫情爆發之初,投資者對海底撈信心十足,海底撈自己也堅信疫情受控會迎來火鍋消費的報復性反彈,因而去年續大舉擴張門店。然而,事與愿違,內地火鍋消費不似預期,海底撈去年收入只增長7%,同時每天翻枱率由4.8次降至3.5次,多開店鋪不單對收入無幫助,更成為盈利的拖累,因為擴張導致整體成本、資本開支大增。不要忘記,當擴張策略失敗,企業要縮減規模,當中也涉及重整架構的成本,這個一放一收的動作,對企業價值絕對有所傷害,也是海底撈殺估值的前題。
火鍋股殺掉一半估值后,目前已到估值相對合理的水平,而近期海底撈的翻臺率也有改善,股價的跌勢有望喘定,亦可能觸發遲來的技術性反彈,惟不要寄望有很強的動力,因市場此刻并無太大的估值重估誘因,起碼到中期業績時,市場或借壞消息出盡,及火鍋進入季節性消費等因素而再真正炒上。
海底撈的故事,說明餐飲行業不能無限制地擴張,就算已建立起品牌,也不是企業堅實的護城河,因消費者在餐飲的消費習慣上有太多的選擇、太多的誘惑,而她們轉投其他品牌的成本也很低。因此,餐飲股可以是潮流股、動力股;而不是具有用戶黏性的品牌股、增長型股份。投資者要緊貼業績,隨時評估其基本因素的變化。
(本文作者介紹:畢業于香港大學經濟系,具20年股市分析經驗,深明股市中的風險與機遇。此外,曾擔任一家本地精品投行的首席分析師,專門研究本地的中小型股。現任英皇證券(香港)有限公司研究總監,不時在香港的電臺、電視及報章雜志評論港股。)
責任編輯:馬婕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