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梁建章
21世紀有兩件特別大的事:第一,中國的崛起,問題是能持續多久?第二,大家不想生孩子了。這兩件事有一定的關系,把它們搞清楚就可以回答中國的崛起能持續多久。
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新經濟競爭中的國家人口因素”。
我認為21世紀有兩件特別大的事:
第一,中國的崛起,問題是能持續多久;
第二,大家不想生孩子了。
這兩件事有一定的關系,把它們搞清楚就可以回答中國的崛起能持續多久。
我們在過去幾十年處于崛起和追趕狀態,未來的崛起肯定是要靠創新。
創新跟人口的關系其實就是創新與交流的關系:人口流量越大,交流的流量越大,創新越旺盛。聰明的大腦在一起碰撞能產生創新;很多人在一起以開放的態度交流,就能產生創新。一個大國具有很多人口,就具有創新方面的規模優勢。
創新的人口因素,可以從兩個層面分析:一是市場規模因素;二是人才規模因素,包括需求、供給。
1
市場規模因素
1.規模效應
人越多,效率越高,或者是創造力越旺盛。
在計劃經濟階段,大家比較封閉,缺乏對外和市場的交流,上下級的交流方式阻礙了創新。當然也有很多其他因素。
在市場經濟中,很多行業存在規模效應——人越多,市場越大,效率越高。
① 不同行業的規模效應的產生
農業、自然資源行業,不僅有規模正效應,還有規模負效應——人越多,人均土地越少,可能效率越低。中國早已過了農業為主的階段,目前農業、自然資源相關產業不到GDP的5%,重要性逐漸降低。
其他產業,比如服務業、制造業都存在規模效應,但是產生機理不太一樣。
制造業規模效應很強,一輛車設計、研發一次,可以賣到全國甚至全世界。
簡單的服務業規模效應小,餐館是一個典型例子,基本都是小微企業。但是,高端服務業需要很大的覆蓋面,比如航空公司、金融,有很大的品牌效應,也需要創新,需要規模效應。
② 互聯網企業的規模效應
傳統產業的規模效應與高科技、互聯網、高端信息服務業相比,還是小很多。
互聯網行業的研發、復制跟其他制造業是一樣的,但品質和口碑變得更重要,同時更具有全球性的規模效應。
在新興的高端信息服務、互聯網行業中,客戶參與了創新,形成了“產品用戶越多,交互、積累的數據越多,產品越好,企業競爭力越強”的效應,企業具有壟斷性和高利潤。
這種創新規模效應在最近十幾年越來越被大家認可,是現在新型行業中的規模效應。
現在互聯網行業的公司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值錢的,也是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希望發展的。在這些行業如此強的規模效應下,會出現大國的人口效應。
③ 企業象限圖
規模效應很小的基本是小微企業。規模效應比較強的傳統行業跟國家的本土化難度產生一個交叉作用,使得某一類企業會成功。
制造業雖然有很強的規模效應,但它的產品容易全球化,本地化難度低,一個小國完全可以通過創新使它的企業成為跨國企業,把產品賣到全球去。比如,德國的汽車、以前的諾基亞手機。
如果本地化難度太高,則只有本國企業可以取勝。比如說媒體報紙,每個國家都有一定的保護,其他國家比較難進入。
此外,還存在本地化難度適中的情況,比如金融、航空公司、電影行業。美國的公司為什么特別強?就是因為利用了發達國家中最大的人口規模在這方面取得一定的優勢。
如果是互聯網行業,其規模效應更強;如果是互聯網公司,大國企業會有更大的優勢。
④ 國家人口的規模效應
假設一個大國跟一個小國同時出現創新型互聯網公司,大國的企業在本國市場會比較大,人口規模比較多,它可以在本國快速取得市場份額,積累經驗,經過一定的本地化,在進入小國的市場后會比較容易發展。
反過來卻不行,小國的企業沒有辦法進入到大國市場,因為它的用戶規模不大,產品不夠好。當它想進入大國市場時,大國的對手已經很強大了。
互聯網、電商等本地化適中的行業,在這樣的邏輯作用下,大國的企業會很有優勢。這也是為什么美國互聯網公司在美國取得一定規模進入其他發達國家,比如歐洲、日本,能夠占領市場,形成一個大國企業優勢。
但唯獨在中國不行。因為中國的企業也成長得非常快,當它來到中國時,類似的企業已經很強大了。
只有中國跟美國具有這樣的大國優勢。現在全球企業界中利潤最豐厚、最具戰略地位的是互聯網信息行業,只有中國和美國的跨國企業、大國企業能夠取得優勢。這跟以前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制造業、其他行業也有很強的跨國企業的格局是完全不一樣的。
2.國家人口要素結論和預測
現在的規模效應比以前更大,使得大國的企業具有更強的優勢。對于互聯網行業來說,因為客戶參與了創造、本地化難度適中,所以造成大國的人口規模優勢。
未來很有前景的行業,比如互動文娛產業,也可能會產生巨大的人口規模效應,中國跟美國的公司也會很強。
2
人才規模效應
人才,一般是跟自己國家的人交流比較多。一個大國不僅人口池子多,還很可能會在上海和深圳這樣的創新城市產生人口集聚效應。所以,人才規模也是創新的一個重要因素。
1.中美人口池子比較
中國年輕人口中擁有大學以上學歷的人口數比較多,但美國不光利用了本國人才池子,它還有一個巨大的移民效應。美國部分的創新、創業者來自于移民,它可利用的人才池子使本國人口放大了一定的倍數。
① 中國人才池子
中國總人口還在上升,但年輕人口在2010年左右達到頂峰,在2020年已經開始顯著下降。計劃生育是80年代開始,但前推30年是1990年,真正對中國新生人口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的可能是90年代這一代人。
好的一方面是,中國總體年輕人口的教育水平質量在提升。2003年高校擴招,目前人力資源質量提升的慣性還存在。
每年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總的人口比退休的人已經差不多,未來可能會下降,但是現在,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大學畢業生要遠遠大于退休的大學畢業生,這個慣性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年輕人口中具有大學學歷以上的人口,可能會在2040年達到頂峰,然后開始下降。
②美國的移民放大效應
中國現在是全世界生得最少的國家,平均每個婦女可能只生一個小孩。一代人以后,中國的年輕人數量可能只有上一代人的一半。
有人說這不是一個大問題,因為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減少了一半,我們還有一倍。但是我們要考慮到美國的另外一個優勢——移民效應,通過吸收全球的人才,放大人才池子。
在美國,理工科中40%多的博士生是外國人;2010-2020年美國獲得諾貝爾獎的頂尖學者中,企業家領域有1/3是移民,科學家領域基本有一半是移民。
美國的移民效應幾乎把人口池子放大了一倍左右。
2.中國未來人口資源
① 中國科技創新趨勢
中國會超過美國的情況跟現在的科技水平是吻合的。中國現在的科技水平非常接近于美國,正以非常快的速度上升以趕超美國,可能會在2040年左右會達到高峰再開始下降。
人口形勢非常嚴峻,但人口所有嚴峻的事情都是“慢性病”,是一代人以后的事,需要二三十年的教育把它養大。
近期10-20年,中國人力資源優勢還會繼續發揮出來,在科技創新方面繼續趕超美國。
中國現在的生育率非常低,如果沒有強有力的鼓勵政策,繼續維持低生育率水平的話,我們對美國的優勢也只能持續一代人。到2040年左右,人口優勢開始縮小,人口相對于美國會發生逆轉,科技創新的優勢就會在一代人的時間里發生逆轉。
② 中國的生育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生得最少的國家之一,其中原因很復雜。
中國現在人均GDP只有一萬美元,如果城市化進一步發展,人們更加有錢的話,未來的生育率可能會更低。
和中國生育率差不多的韓國和新加坡都是小國,但它們可以通過移民來解決問題。日本是老齡化最老的國家,而且生育率一直非常低,但日本現在的生育率比中國還是要高很多。
生育率取決于兩個因素:
第一,撫養壓力。中國補課的激烈程度只有韓國和新加坡可以比。
第二,房價。中國的房價相對于我們的收入來說,是世界上最高的,這也導致了我們的生育率可能是未來世界上最低的。
3
中美科技競賽
1.未來10—20年,中國繼續趕超美國
總結一下,2021年最大的兩個趨勢——中國的崛起和人口結構的變化。中國的崛起在未來10~20年還是非常樂觀的,因為中國人力資源慣性的優勢還在未來10年~20年發揮出來,但是中國的崛起這個趨勢會被全球總體的人口趨勢打斷。
2.中國需要更多孩子,美國需要更多移民
美國可以通過移民解決它的人才問題,繼續保持對中國留學生,以及全球人才的開放,保證移民效應優勢的最重要源泉。
中國以后會存在比全球更嚴重的低生育率問題,能不能讓更多的年輕人生得起更多的小孩,要看未來人口政策的走向。我覺得整個社會的共識是有的,中國政府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有很多資源可以提供福利。
很期待未來中國政府有更好的幫助年輕人生得起小孩、養得起小孩的政策。
我就分享到這里,謝謝大家。
本文為梁建章在2020年12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學“安泰交響”新年論壇暨“安泰視界”年度盛典上的分享。
(本文作者介紹:攜程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局主席)
責任編輯:戴菁菁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