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彭文生(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過去一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線上教育、互聯網醫療、直播電商、遠程辦公等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發展強勁。1月9日,在2021年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上,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彭文生發表了題為《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主旨演講。
彭文生提出,數字經濟的核心層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包括通信技術、信息技術等。數字經濟的應用層即大數據的應用所帶來的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產業,突出的例子是平臺企業,數字經濟的第三個層次是產業數字化,即所有的行業、產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從三個層次來看,中國的情況是兩頭弱中間強,核心層、產業數字化兩個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在中間層即平臺企業方面,相對發展較強。
數字經濟的特殊性在于,其在工業經濟的基礎上產生了新的生產要素,即數據,使得數字經濟的產品或服務在微觀層面具有非競爭性。
數據作為新的生產力,可以提高效率、產生規模經濟。從未來經濟發展模式來看,落后經濟體追趕發達經濟體,重要的方面就是服務業可貿易,因此新的發展模式未來可能更多體現在服務業的發展。
以下為彭文生演講全文:
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是核心層
2020年在新冠病毒肺炎沖擊之下,在社會、經濟很多層面都帶來很大的影響,我們抗擊疫情,這里面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科學,從科學的防疫到疫苗的研發,到整個經濟活動也是科學在維持正常的經濟活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一個方面就是無接觸經濟或者數字經濟的發展,比如說遠程辦公、遠程教育、遠程醫療、在線會議、遠程配送等等這些,都是展示數字經濟發展很大的潛力。有人做過這樣的估算,去年疫情的沖擊對加速數字化轉型,加速了幾年呢?有一些估算,不同的行業,大概加速了5-7年的時間。有一些是5-7年以后才發生的事情,現在已經開始發生了。所以疫情的沖擊,對我們看未來經濟發展,經濟結構的變化,甚至到每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制藥、投資都有深遠的影響,在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和數字經濟的關系。怎么理解數字經濟,它帶來哪些機遇,也可能帶來哪些挑戰,無論從社會、個人層面還有公共政策層面,這是我今天想跟各位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
首先講什么叫數字經濟,這沒有一個有共識的簡單的定義,一般來講是指數字技術、大數據的引用,對技術發展,甚至生活工作方式的改變及影響。從經濟分析來講,可能更有效的或者更好的視角是從三個層次,一個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層,也就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通信技術、信息技術等等這些。沒有這些基礎設施就談不上數字經濟,核心層相當于工業經濟時代的公路、鐵路。
第二個層次就是大數據的引用所帶來的新的商業模式,叫引用層或者叫數字產業化,依據數據所形成的新的產業,這里面突出的例子就是所謂的平臺企業,美國的亞馬遜、谷歌、臉書,中國的阿里、騰訊等等這些。它的特殊性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所以對經濟各方面的影響是比一個傳統的模式由于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它的影響更大,我們一般把平臺企業、平臺經濟作為數字經濟的一個重要創新的一部分,單獨列出來看。
第三個層次就是更廣義來講,其實今天所有的行業、產業都有數字化轉型的問題,叫產業數字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數字經濟,這三個層次來講應該說我們中國大概的情況是兩頭弱中間強,兩頭弱這個核心層,我們在一些關鍵的技術,半導體這些還是跟發達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和短板。我們在產業數字化,農業、工業等等數字化轉型方面跟發達國家比也還有差距。我們在中間平臺企業層次來講,相對來講發展比較強一些。剛才列的幾個例子,最大的平臺企業就是在美國和中國,這是數字經濟目前發展的這樣一個態勢。
數字經濟的重要特征在微觀層面
第二個講的問題,數字經濟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為什么把數據單獨列出來,現在一個很熱門的說法數據是新的要素,為什么把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列出來。我們都知道在農業經濟時代,生產要素是勞動力和土地,勞動者在土地上耕種糧食,這是農業經濟兩個生產要素。在工業經濟時代,是勞動力和生產資本。到了數字經濟時代,我們在勞動力和資本之外,加上數據,這個數據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它的特殊性就在于數字經濟產品或者是服務,它的重要特征在微觀層面,所謂的非競爭性。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它的重要特征就是非競爭性,非競爭性就體現為比如說我下載微信,不影響你下載微信、使用微信,不影響你使用微信的成本。我在抖音上看一個視頻,不增加你在抖音上看一個視頻的成本。它重要的行業是什么呢?數字產品、數字商業模式,它在開發階段,比如說在開發抖音app或者開發微信這個app的時候,開發階段就有一個開發成本,開發完成以后,它的商業模式推廣,它的業務推廣,它的邊際成本很低。誰都可以下載微信,幾乎沒有什么成本。由此就會出現什么呢?商業模式的擴張非常快,規模非常大,規模經濟,同一個產品它的市場可以做的很大,為什么可以做的很大,就是因為邊際成本低,或者邊際成本幾乎是零。只要有需求,規模可以做的非常大。
不僅是同一個產品,數字經濟還有一個范圍經濟,可以通過利用現有的網絡和現有的平臺,可以向跨市場拓展業務,原來做電商的,可以拓展做其他的市場,健康、支付。本來是一種社交平臺,也可以向其他的產業模式拓展,這在傳統企業很難做到,為什么在互聯網企業平臺能夠做到,就是它的平臺網絡大量用戶,數字產品邊際成本很低。有人講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對數字經濟來講數據就像工業經濟時代的石油,在工業經濟時代石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數據和石油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兩個都重要,但是石油的開采成本和邊際成本,新開采一桶石油,還是有邊際成本。數據它的引用,它的商業模式規模可以做的非常大。這是從技術、科技的角度來講,生產力的角度來講,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效率提高、規模經濟。任何東西都是既有生產力,也有生產關系。
數字經濟時代的生產關系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數據歸誰所有,誰能夠使用這個數據,這就是數據是產權所有帶來的排他性,數據一旦被某個企業,被某個人占有,有可能就形成排他性,別人不能用。所以由此就可以看到兩個似乎是矛盾的,從生產力來講,零邊際成本,非競爭性,帶來的是規模可以做的很大,但是一旦形成產權以后,數據的使用,業務可能有排他性,別人不能用。這兩者結合起來,帶來數字經濟時代效率和公平問題,競爭和壟斷的問題。這可以說是數據這樣一個特殊性,一定隱含數字經濟時代公共政策所面臨的一些挑戰和要做的平衡。這是一個數字經濟,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的微觀基礎。
新的發展模式未來更多體現在服務業發展
從宏觀上講有幾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一個是我們看機器替代人,或者機器賦能人。我們看從老齡化的影響,這幾年經常聽到兩種擔心,一個是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供應不夠、不足,可能面臨勞動力短缺,沒有人給我們養老等等這些問題。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經常聽到另外一種擔心,機器替代人,數字經濟時代過去機器替代人,替代我們的四肢,替代我們的手和腳。現在或者未來,機器可以替代我們的大腦,人工智能。這種替代,無論是替代還是賦能,都是提高我們的勞動生產率。這兩個擔心,一個老齡化,一個是失業,擔心被機器人替代。兩個似乎是矛盾的,到底應該擔心哪個,更多擔心是老齡化、勞動力不足,還是說機器替代人,勞動力剩余等等,不少人失業。這里面可以看到從需求和供給來講,供給端、生產端來講,機器替代人,機器賦能人,一定是替代勞動生產率,提高效率。同樣一個勞動力生產更多的東西,從這點上講有利于抵消老齡化對生產、供給的影響,不要擔心我們生產的東西不夠。但是從需求端來講,可以看到機器和人的最大差別,機器有消費需求,所以老齡化和數字經濟結合起來,一個可能的現象是低欲望社會,老年人欲望比較低,機器也沒有欲望,整個社會低欲望、低消費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講,機器是替代不了人的。
第二個方面,涉及到收入分配。到底機器是替代人還是賦能人,機器幫助增加我們的勞動生產力,機器是幫助我們賦能提高每個人的生產效率,還是把我們替代了。如果替代我們的話,那當然就是收入分配有利于資本,如果是賦能我們,有可能對勞動者有利,不是對勞動者不利,或者勞動者的收入分配占比下降。怎么看待這個問題?這是和勞動力成本有關。同樣的機器人,它的國際市場價格是不一樣的。如果是替代人,很顯然,它更多的引用在美國,美國的勞動力成本比中國高。如果是賦能,和勞動者配合,可能更多引用在中國,同樣也是勞動力成本。從這個意義上講,因為勞動力成本的差異,數字經濟的發展,對美國的資本和勞動收入分配的占比來說,對在美國更有利于資本,在中國可能相對對勞動者跟友好一點。數字經濟發展對收入分配還有不同的影響,還有同樣是在勞動者之間不同的人還有收入差距,這里面就是數字經濟時代帶來的明星企業、明星個人效應,會加大勞動力世界收入分配的差距,這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收入分配。
第三,國際貿易。過去在農業經濟時代,運輸成本、溝通成本、通訊成本都非常高,那個時候沒有貿易、生產和銷售的地點,靠的比較近,連在一起。到了工業經濟時代,運輸成本大幅度降低,有海運、鐵路、空運,所以制造業產品,美國生產的產品可以運到中國消費。但是通訊,人和人之間溝通的成本由于技術條件的限制很高,所以服務業的貿易,教育、醫療這些服務業可貿易性低,在本地。那么數字經濟改變了通訊的成本,溝通成本大幅度下降,有視頻,虛擬現實,使大家在不同的地方通過數字技術可以像在同一個地方一樣進行有效的溝通。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一些跡象,現在小孩的輔導老師,課外的輔導老師。過去的輔導老師必須是本地人,現在輔導老師是外地人,甚至是外國人。這些都是服務業和貿易重要的跡象,它跟國際貿易,未來的行業,經濟模式發展的含義也非常深遠。未來的國際貿易越來越多在服務業領域,由此重要的含義是什么?服務業的生產效率提升、加速。可貿易意味著市場規模增加,市場規模增加意味著競爭增加,競爭有利于促進技術進步,促進教育提升。從未來經濟發展模式來講,新的經濟增長,落后經濟追趕發達經濟體,重要的方面就是服務業,新的發展模式未來可能更多體現在服務業發展。
技術進步的效益到底為誰所占領,兩個方面,一個是好的壟斷,好的壟斷有利于發明創造,有利于商業模式改進這些創新者,他們的收入增加,他們收入增加同時也為社會做貢獻,提高了經濟活動的效率,這是好的壟斷,比如說知識產權保護、專利權,這也是一種壟斷,但是這種壟斷是有利于社會進步的。還有一種不好的壟斷,限制了市場份額,阻礙新的競爭,阻礙未來的創新。所以我們現在講的壟斷和競爭,就是在怎么判斷好的壟斷和壞的壟斷,邊界在什么地方,我們怎么來衡量評判市場競爭度也好,或者是其他的標準所隱含的壟斷程度,達到了公共政策干預,這是思考的問題。
所有這些放在一起看,最終還是涉及到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到底為誰所有,最終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問題,我們對消費者個人數據的隱私保護,避免大數據殺熟,我們在國際層面 平臺企業的跨境業務,數字經濟模式的跨境發展,也涉及到國際層面的數據治理問題,數字經濟的社會治理問題。一個國家和另外一個國家在數據的產權、數據的共享方面,形成一個什么樣有效的機制,既促進效率,促進全球經濟效率提升,又避免不好的一面,隱私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反壟斷等等這些,這是數字經濟時代帶來的挑戰。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新的發展機遇,改善我們的生活,提高效率,同時也帶來一些新的挑戰,未來如何營造一個好的平衡。
(本文作者介紹: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