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11月17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5762元,較上一交易日上升286基點,步入“6.5時代”。
11月1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較上日調升169點至6.5593,中間價升值至2018年6月27日以來最高。
市場方面認為,當前一輪匯率大漲主要受消息面影響。尤其在RCEP正式簽署的利好消息刺激之下,人民幣匯率突破了6.5。
事實上,今年5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一路高歌猛進,漲幅已超過8%。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斌看來,“人民幣近期升值主要還是受到國內經濟復蘇情況較好的推動,出口有出色的表現,資本流入的動力也較強,市場上對人民幣的信心在不斷強化。”
10月上旬,央行將風險準備金率從20%降到0,出手穩定外匯市場價格。當前形勢下,央行是否應該繼續采取手段進行調節?
“不能輕易干預外匯市場。”張斌強調,“這方面我們過去有很多的教訓,干預帶來的往往是市場壓力得不到釋放形成的單邊預期和大量的投機資本。貨幣政策主要盯住物價和就業就好了。”
他也同時提醒,復雜國際形勢下,需要防范投機性資本流動的沖擊;實體部門則需要做好套期保值,減少匯率波動對日常業務的不利影響。
國內經濟景氣度支撐匯率走勢
人民幣不是弱勢貨幣
11月15日,RCEP正式簽署,中國加入全球最大自貿區,超9成商品或零關稅。消息傳來,人民幣匯率隨后步入“6.5時代”。
長遠來看,讓人民幣在RCEP參與各國的貿易結算與支付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對吸引RCEP各國來中國投資、增加RCEP各國對人民幣需求等方面都將帶來利好,這樣的結果也會對人民幣匯率持續保持升勢帶來一定推力。
整體而言,此輪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可追溯至2020年5月28日。自5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強勁,對美元步入“升值之旅”。
近日,CF40特邀研究員、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中銀國際研究公司CEO程漫江表示,中美兩國經濟基本面差異擴大支撐人民幣走強。由于今年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并迎來經濟復蘇,而美國疫情持續加重拖累經濟復蘇前景,中美兩國經濟基本面差異擴大,支撐人民幣短期進入升值通道。
張斌也表示,“人民幣近期升值主要還是受到國內經濟復蘇情況較好的推動,出口有出色的表現,資本流入的動力也較強,市場上對人民幣的信心在不斷強化。”
談及對未來人民幣走勢的判斷,張斌稱,“與人民幣走勢關系最緊密對還是國內經濟增長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度高對人民幣最大的支持。長期來看,如果中國經濟保持在正常增長軌道上,人民幣不是弱勢貨幣。”
防范投機性資本流動沖擊
復雜國際形勢下,中國及人民幣成為全球“避風港”。人民幣匯率大漲是否存在被動升值和高估風險?
在張斌看來,目前來看人民幣升值主要還是經濟基本面驅動,對匯率波動要有容忍度,匯率波動是實現宏觀經濟穩定的自動穩定器。
“當然需要防范投機性資本流動的沖擊,但總得來看,這方面的壓力在更有彈性的匯率制度下得到了很大緩解。”張斌表示。
對此問題,也有分析師持有較為悲觀的觀點。近日,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譚雅玲對媒體表示,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目前中國經濟增速僅為2%,本輪人民幣升值對于中國經濟走強也有不利影響。
“這跟美元貶值有直接關系。從8月、9月的指標看,美元貶值幅度大約為1.3%,人民幣升值幅度卻達到了約1.8%,美元價格是自由浮動,而人民幣是有限浮動,但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卻超過了美元的貶值幅度。”譚雅玲認為,這種異常現象背后,可能有海外對沖基金打壓中國利潤的可能。
實體部門需要做好套期保值
人民幣的升值趨勢仍在,金融部門與實體部門應如何趨利避害加以應對?
張斌對此問題稱,人民幣升值對經濟會起到一定的收緊作用,但貨幣政策無需過度關注匯率波動,把精力放在維持內需穩定方面。
但他同時提醒,實體部門需要做好套期保值,減少匯率波動對日常業務的不利影響。
對于實體部門而言,人民幣匯率的上漲確有利空之處。
一方面,許多外資企業在中國的投資成本上漲,首先不利于我國引進境外直接投資。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意味著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降低,或是跨境出口商的產品利潤降低,這樣看來,我國出口企業或受到較大沖擊,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
譚雅玲表示,人民幣兌美元走進“6.5時代”,外貿企業面臨著“生存危機”。她以江浙一帶規模比較小的企業為例,“它們的生存線是‘7’,如果到了6.7,它們幾乎沒有利潤。”
她還舉例子稱,外貿企業主若手持200萬美金,在人民幣升值到6.5,他會掂量利潤壓縮了多少,會在交割、匯兌上舉棋不定,這就叫做“賬面恐慌”。
此前,國家層面也曾在人民幣大幅升值背景下喊話外貿企業。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10月2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強的背景下,企業應積極預防匯率風險,樹立風險中性理念。
不能輕易干預外匯市場
10月10日,央行決定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自10月12日起正式執行。
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是一種逆周期資本流動調節工具。央行下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或具有一定信號意義——央行希望匯率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而非形成明顯的單邊升值或貶值的市場預期。
一個多月后的今天,人民幣匯率繼續走高并步入“6.5時代”。當前形勢下,央行是否應該繼續采取手段進行調節?
“不能輕易干預外匯市場。”張斌表示,“這方面我們過去有很多的教訓,干預帶來的往往是市場壓力得不到釋放形成的單邊預期和大量的投機資本。貨幣政策主要盯住物價和就業就好了。”
張斌此前曾表示,防范外匯市場形成單邊升值預期,最好的方式就是浮動匯率,因為匯率的彈性本身就會消除這些單邊升值或者貶值的預期。
“有很多人擔心人民幣匯率會不會出現過度的升值,我認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中國經濟對匯率變化的適應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可以給匯率波動留下較大的單邊升值或者貶值的空間。”張斌稱,由此來看,央行還是應該盡可能的不要干預外匯市場。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定位為“平臺+實體”新型智庫,專注于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