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陶金
自6月份以來,中國外貿進出口連續5個月實現正增長,出口國際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提升,外貿發展韌性強勁。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中國外貿延續增長態勢,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9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其中,出口14.33萬億元,增長2.4%;進口11.62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2.71萬億元,增加16.9%。
10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2.84萬億元,增長4.6%。其中,出口1.62萬億元,增長7.6%;進口1.22萬億元,增長0.9%;貿易順差4017.5億元,增加34.9%。
機電產品、紡織品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長,服裝、鞋靴和箱包等出口下降。前10個月,中國出口機電產品8.45萬億元,增長3.8%。同期,出口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9084.1億元,增長34.8%。
主要貿易伙伴外貿規模全面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10個月,中國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前五大貿易伙伴的進出口同比均增長。
其中,東盟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3.79萬億元,增長7%。歐盟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與歐盟貿易總值為3.62萬億元,增長3.5%。美國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美貿易總值為3.2萬億元,增長3.9%。
中國對5大主要貿易伙伴的外貿規模全面增長,說明了進出口利好因素在持續,也反映了疫情在全球的持續蔓延。
出口繼續高增的三大原因
10月份進出口的復蘇速度延續了三季度的良好態勢,根源在于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分化的延續。
總體而言,出口展現出以下三因素的結合:全球需求增長、對歐美供給替代效應、新興經濟體供應能力恢復緩慢。
首先,全球經濟不顧疫情繼續重啟,經濟基本面客觀上是在改善的,需求提振也支撐中國出口繼續高增。
例如,美國10月就業數據復蘇程度超市場預期,10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63.8萬人,較9月新增66.1萬有所降低,但高于市場預期的60萬人;10月美國失業率為6.9%,較9月的7.9%下降明顯。防疫物資、“宅經濟”需求、基本消費等需求盡管增速并未持續提升,邊際效應也在減弱,但絕對規模仍較大。例如,塑料制品同比增長98%,醫療儀器及器械同比增長30%。
其次,歐美供給疲弱,中國替代了一部分他們的出口。
中國在專用設備、電氣機械、電子產品等領域的比較優勢可能并非是暫時的,也展現出了一定的“粘性”,即“替代效應”逐漸轉化成為永久優勢。即使疫情形勢好轉,歐美在短期內也可能較難搶回這部分份額。
最后,新興經濟體也在持續地受到疫情侵擾,加之這些經濟體的供給競爭力相對較弱,因而對中國的進口粘性較大,也增加了一部分中國出口份額。
進口增速回落,但無需過分擔憂
進口方面,國外供給能力受限和國內前期景氣度高帶來的補庫現象(導致10月進口需求相對減少),是10月進口較9月增速下滑的重要因素。
前期國內工業企業的補庫趨勢在10月有所緩解,可能限制了進口增速,國外的供給能力恢復趨緩,也是10月進口增速較9月下滑的原因。
但和整個三季度相比,10月進口增速仍然在提升。同時,國際原油等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導致進口相關原材料的金額增長較小。
四季度和明年進出口展望
展望未來,若全球疫情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疫苗不能在明年早些時候大規模投入使用,則中國出口超預期表現的主導因素仍然不會發生本質變化。
四季度出口仍然有望保持較高增速,主要是國外主要貿易合作伙伴互相之間的貿易循環被破壞,中國強勢介入了多個地區的貿易循環,在全球經濟的主要矛盾——疫情形勢尚未明顯改變的情況下,中國退出這些循環的趨勢尚未出現。
進口方面,仍然要看國內主循環對工業企業補庫需求的支撐,前期補庫較多,會對未來進口產生限制,但內循環繼續發力、進博會等擴大對外開放措施以及海外尤其是美國政治形勢的變化,可能依然會對未來進口產生長期支撐。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專注研究宏觀經濟、大類資產配置等領域)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