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孫彬彬/陳寶林/許銳翔
摘要:
金融穩定報告突出目前整體金融風險可控的同時,特別強調需防范因為應對疫情采取寬松政策后的相關風險。這一論述基本延續今年6月18日陸家嘴金融論壇以來的基調。防風險仍然是當前政策的重心所在。
報告提出要妥善應對大型企業債務風險,一方面要求通過分類施策、多元化機制加速處置風險資產,另一方面也強調在處置中要維護債券市場融資功能,依法保障債券持有人合法權益。特別強調了在處置過程中要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責任。
從金融機構運營情況觀察:銀行壓力測試不及去年,保險資金運用面臨挑戰,信托風險加速暴露,當然銀行總體評級情況略好于上一年度。
在繼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方面,報告提出以發行永續債補充銀行資本金、繼續推進資管行業轉型,并將關注重點轉向信托業。在穩妥化解高風險金融機構的處置過程中,除了分類施策、多元化機制,還需要考慮高風險機構是否“資不抵債”、以及面臨的系統性影響和外部約束還特別強調了地方政府責任。
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后續工作將轉入常態化的風險防控和風險處置,并將積極防范化解潛在金融風險,關注疫情防控期間支持政策的后遺癥,實現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長期均衡。金融穩定報告體現出當前中國金融風險狀態的復雜性,但同時也確實存在改善的一面,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的同時,宏觀審慎管理會穩步推進,這也體現了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的一面。在這個基調下,流動性環境雖然有緊平衡的一面,甚至易上難下,但是畢竟要積極穩妥處置各類風險,同時要繼續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對應都需要資金利率中樞相對穩定,所以我們預計央行后續仍然會維持MLF超量投放以穩定市場預期,我們繼續強調當前市場需要關注宏觀此消彼長帶來的左側窗口,同時明確十年國債3.2%、十年國開3.7%具備一定安全邊際。
金融穩定報告說了什么
11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如何看待當前國內金融風險?如何處置與推進?本文進行簡要解讀。
1.1. 繼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重點關注大型企業違約風險
今年的金融穩定報告指出,2019年以來,全球政治經濟局勢更加復雜嚴峻,中國經濟金融體系面臨的外部壓力明顯加大。面對復雜局面,金融系統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2019年,在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發展成果難能可貴。2020年,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沖擊前所未有,當前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
在宏觀穩杠桿、有效、妥善應對金融風險方面,攻堅戰取得重要成果。但面對的困難和問題仍然嚴峻,國際形勢更加不穩定不確定,外部約束加大;國內高質量發展仍有短板,部分企業債務違約風險加大,可能傳導至金融體系。
展望未來,金融防風險工作的基礎與決心沒有變,將保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下一階段,金融防風險工作料將堅持當前態勢,并將重點轉向防范大型企業債務違約風險。
1.1.1. 金融穩定報告具體關注哪幾個方面?
我們先對金融穩定報告主要內容進行簡要梳理。
《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整體結構與2019年相似,全文共20個專題。今年新增的內容主要有主要經濟體應對疫情的財政金融政策梳理、大型企業風險監測、信托、金融科技發展與監管、金融控股公司、數字貨幣等,突出了今年疫情防控和宏觀經濟逆周期調控政策對金融風險防范的挑戰,以及近年來的市場發展和監管動向。同時也有一些重復的主題:銀行業壓力測試、基金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資管新規、央行金融機構評級、金融機構風險處置以及TLAC。
1.1.2. 防風險后續工作安排
2020年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收官之年,后續工作將轉入常態化的風險防控和風險處置,并將積極防范化解潛在金融風險,關注疫情防控期間支持政策的后遺癥,實現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長期均衡。關注精準處置重點領域風險,補齊監管制度短板,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1.2. 防范大型企業債務違約的潛在風險
為應對疫情沖擊,主要經濟體均推出大規模財政金融政策組合??傮w看,這些應對政策發揮了民生保障作用,緩解了企業和居民的現金流壓力,有助于緩解經濟下行趨勢,穩定金融市場,但一些潛在影響也不容忽視。
IMF10月最新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提到,經濟復蘇后亟需應對的遺留問題主要有三方面:高企的公共與私人債務、失業率走高以及不斷加劇的不平等和貧困問題。
今年報告在上述影響外,還特意關注了疫情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一是政府赤字和債務規模大幅上升,加大金融脆弱性。二是未來政策邊際調控效果弱化。三是無基本面支撐的情況下助推股市大幅反彈,推高金融市場泡沫。四是溢出效應明顯,無限量化寬松政策雖有指標作用、治本效果有限,政策退出存在挑戰。
結合實際情況,由于中國疫情防控態勢較好,在上述提到的長期潛在問題中,政府赤字與證券市場問題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相對較輕,證券市場泡沫問題較小,股票指數與利率債收益率水平基本與2019年年初持平。
主要關注還是在私人債務規模增長方面,特別是大型企業違約風險上。
過去兩年金融報告重點關注非金融企業、地方政府隱形債務、住戶部門債務與房地產市場,今年則將重點關注大型企業。原因一是近年來宏觀穩杠桿工作初見成效,宏觀杠桿率的快速上升勢頭得到遏制。二是反應了近年來債務風險的新特征,信用狀態邊際好轉,違約風險回落,但大型企業違約風險逐步暴露,并伴隨進一步擴散趨勢。三則是體現了金融風險防范的底線思維,“大型企業普遍具有市場份額大、就業職工多、供應鏈長等特點,在實體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區域金融穩定具有重要影響?!?/p>
數據顯示,2018年,雖然起信用狀態邊際向好,債務逾期規模增速明顯放緩、新增違約主體數持續降低、邊際違約率開始回落。但問題在于,市場前期認為風險較低的高評級、大型、上市、國有企業的債務風險逐步暴露,新增違約主體的平均負債規模與資產規模較2018年以前均快速提升,單一企業債務違約可能造成的系統性風險大幅提升。
我們梳理了信用債市場資產總額超1000億元的新增違約主體。近年來,大型企業違約呈現出了明顯的數量上升、行業分布廣泛、國企占比提高、違約因素復雜等多方面特征。
為更好化解大型企業風險,提出應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持續深化企業改革。
二是分類施策化解風險,資金鏈緊張的企業要及時調整債務結構,加大資產處置力度,加快資金周轉;發展前景良好但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可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改革重組、市場化債轉股等方式化解債務風險;產能過剩行業企業要加大兼并重組力度,整合資源,減少同質化無序競爭和資源浪費;救治無望的“僵尸企業”應依司法程序進行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
三是拓寬不良資產處置渠道和處置方式。推動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改革,加大不良資產收購力度。發展不良資產處置市場,加快不良資產交易平臺和拍賣平臺建設。
四是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債券違約處置機制。積極落實《關于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處置有關事宜的通知》,維護債券市場融資功能,依法保障債券持有人合法權益,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豐富市場化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支持各類債券市場參與主體通過合格交易平臺參與違約債券轉讓活動。
五是充分發揮債委會作用。推動出臺效力更強的制度文件,明確債委會以及地方政府、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職責,增強債委會對成員單位的約束力。
六是完善企業破產法律體系。發揮破產法庭作用,實現案件審理的專業便捷化,加快企業重整、清算進程,避免處置周期過長導致企業資產貶值。報告要求穩妥應對大型企業債券違約風險。
在妥善應對企業債務違約風險的總基調下,一方面要求通過分類施策、多元化機制加速處置風險資產,另一方面也強調在處置中要維護債券市場融資功能,依法保障債券持有人合法權益。此外,還特別強調了在處置過程中要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特別是債務會與地方政府的責任。1.3. 金融行業穩健性情況
1.3.1. 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不及去年
客觀事實是,疫情沖擊下,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速為-1.6%,實際低于去年銀行業壓力測試的重度沖擊宏觀情景假設。結果顯示,銀行業(特別是中小型銀行)資本補充壓力較大,信用風險是影響資本充足水平的主要因素,部分中小銀行的抵御能力較弱。
償付能力測試方面,在輕度沖擊與重度沖擊下,年末30家參試銀行整體的資本充足率均能滿足高于10.5%的監管要求。而在重度沖擊下,若不考慮外源資本補充,則無法滿足監管要求。
同時,參試銀行個體風險抵御能力有所差異。在輕度、中度、極端沖擊下,2020年末分別有10家、13家、21家銀行未通過測試,均高于去年未通過銀行數。并且在不考慮外源資本補充的情況下,多數銀行無法僅靠利潤留存逐步滿足監管要求。
信用風險是影響參試銀行資本充足水平的主要因素,在輕度、中度、極端壓力情景下,銀行不良貸款率都將大幅上升,且同樣普遍高于去年測試水平。市場風險對參試銀行資本充足水平影響有限。
敏感性壓力測試方面,大中型銀行對整體信貸資產質量惡化的抵御能力較強,部分中小銀行的抵御能力較弱。相對于去年測試水平,結果同樣有所下滑。即使在低檔次的沖擊假設中(沖擊1假設整體不良貸款率上升100%、房地產貸款不良率增加5%、受疫情影響較大領域中50%變為不良、地方政府債務不良提高5%、最大1家非同業違約損失率60%,利率債收益上行250BP、表外業務墊款敞口5%),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小銀行未能測試,30家大中型銀行則全部通過測試。
流動性測試方面,參試銀行流動性承壓能力整體較強。1550家參試銀行輕度和重度壓力測試通過率分別為94.90%和91.87%,較2019年分別上升2.59和5.45個百分點。其中,輕度情景下,30家大中型銀行全部通過測試;重度情景下,有6家銀行未通過測試,好于2019年測試結果。但同業依賴高的銀行流動性承壓能力較差。
1.3.2. 保險資金運用挑戰
報告提出,保險行業資金面臨市場利率下行、債券市場違約增加和長久期資產供應不足等挑戰,資產配置壓力有所加大。
一是資產負債錯配。2019年第二季度末,人身險公司負債平均久期13.19年,較2018年底延長2.01年,而資產久期僅延長0.52年達到5.76年,導致久期缺口擴大近2年達到7.43年。二是投資收益受股票市場波動影響較大;三是固定收益類資產信用風險上升;四是另類投資項目透明度和流動性低,管理難度大等問題和風險。
報告具體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議:
一是立足保險業長期發展,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
二是加強另類投資管理能力,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保險業應充分利用自身資金長期、穩定的優勢,對具有盈利能力但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提供股權、債權融資支持,也可以優先選擇資質較好、信用等級較高的基礎設施、不動產進行投資,還可以在養老健康服務產業、新型城鎮化、科技創新企業等市場前景廣闊、潛力巨大的領域有所作為。同時,針對保險另類投資金額較大、期限較長、操作復雜、風險隱蔽性強的特點,要注重防范投資過程中的法律風險、操作風險和利益輸送問題。
三是通過科技賦能等多種方式,加強風險管理。
四是加強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防范金融風險。按照“放開前端、管住中后端”的總體思路,強化對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監管的硬約束,強化資金運用內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的硬要求,推進資產管理公司法人監管、分類監管、產品監管、行為監管,落實資管新規要求。
五是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增加長期債券供給。保險資金債券投資規模巨大,高效規范的債券市場可對保險資金運用提供良好支撐。為解決保險公司“長錢短用”資金錯配難題,應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債券市場結構,增加長期債券供給。
六是全面深化股票市場改革,促進與保險資金的良性互動。
保險資金運用轉型有利于債券市場的長期發展,短期內,資管新規仍對需求有一定程度沖擊。期限選擇上利好于長期債券,行業選擇上利好于新型城鎮化、新基建與新型產業。
1.3.3. 信托業風險加速暴露
報告今年以專題形式討論了信托業風險。指出,“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信托業風險加速暴露,少數信托公司已劣變為高風險機構,需要予以高度關注,多措并舉防范化解相關風險?!?/p>
2007-2017年以前是我國信托業的高速發展階段,但激進的經營風格也積聚了大量風險。2018年以后,信托業進入轉型調整時期。2018年4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出臺《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監管標準,防控金融風險。信托業自此開始轉型,壓降通道業務和多層嵌套規模,行業規模有所回落。
轉型調整下,我國信托業行業規模有所回落,經營業績保持平穩。行業整改取得了一定成效,單一資金信托規模下降明顯,通道業務降幅明顯。
但如此同時,信托業風險也加速暴露,存在外溢可能。強監管、嚴排查使行業風險暴露更為充分。截至2019年末,信托資產風險率2.67%,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1.69%;管理類信托資產風險率3.04%,同比上升1.75%,相關風險可能跨行業、跨市場、跨區域傳染;事務管理類信托資產風險率2.29%,同比上升1.53個百分點。今年7月,新華信托已被監管部門依法監管。
信托風險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經營風格激進,部分信托公司過度追求盈利目標而忽視風險防控,利用固有資產激進從事股票和股權等高風險投資,可能遭受較大程度的投資損失;違規開展或參與具有滾動發行、集合運作等特征的非標資金池信托業務,導致期限錯配,可能面臨兌付風險。
二是治理不健全,股東違規明顯。
三是未能“賣者盡責”,剛性兌付違背“買者自負”。
四是濫用制度靈活性,監管套利活動層出不窮。
五是外部環境尚不成熟,信托業回歸本源存在難度。
監管將重點轉向信托業,勢必進一步壓降非標業務,短期可能沖擊債市需求,但長期有利于標準化業務的開展與債券市場穩定。對高風險信托的處置,可參考本文后續內容。
1.4. 宏觀審慎管理
1.4.1. 央行金融機構評級
2019年第四季度,央行評級范圍涵蓋了440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相較于2018年四季度多出23家。
整體上看,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整體經營穩健,風險總體可控。2019年第四季度高風險金融機構數量環比大幅減少104家,較上年同期減少42家,風險有所收斂,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
從機構類型看,大型銀行評級結果最好,農合機構風險較高。
1.4.2. 資管行業轉型發展
《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實施以來,央行同監管部門,通過去通道、破剛兌、限錯配、降杠桿等措施,引導資管業務良性發展,影子銀行無序擴張得到有效治理。
今年7月底,在充分考慮2020年以來疫情影響的實際情況,在堅持資管新規政策框架和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審慎研究決定,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至2021年底,同時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配套政策安排,平穩有序推進資管行業規范發展。
今年金融管理部門繼續完善資管業務標準規制,補齊監管短板。即便在資管新規延期的情況下,資管行業轉型仍將穩步推進,并不會出現大幅放松。
1.4.3. 穩妥化解三家中小銀行風險
精準處置高風險中小銀行風險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最艱巨的任務之一。截至今年7月份,已穩妥處置包商銀行、恒豐銀行、錦州銀行等中小銀行風險。
高風險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仍需持續,2020年7月,相關監管部門依法接管天安財險、華夏人壽、天安人壽、易安財險、新時代信托、新華信托、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等9家機構,將堅持分類施策,根據每家機構的風險情況,采取不同化解方式。
回顧三家中小銀行的風險處置,分類施策是充分考慮了各機構的不同特征,才相應采取了不同處置方式,實現了風險的有序穩妥化解。以收購承接方式處置包商銀行風險,有序打破剛性兌付;以“地方政府注資+引戰重組”的方式處置恒豐銀行風險;以“在線修復”方式化解錦州銀行風險。在處置過程中,報告提出了三點考慮:
一是對于出現流動性風險但資可抵債的金融機構,在其提供合格且充足的抵質押物的前提下,盡量推動“在線修復”,存款保險基金或中央銀行可提供流動性資金支持;對于資不抵債的機構,原則上應嚴肅市場紀律,實施市場退出。
二是要考慮系統性影響,對于具有系統性影響的金融機構,即使其已資不抵債,實踐中也難以“一破了之”,要權衡好防范系統性風險和防范道德風險之間的關系。
三是要考慮外部約束,外部約束包括對風險底數的掌握程度、處置時的市場狀況以及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金融風險處置需充分發揮地方政府作用,壓實其屬地責任。實踐表明,往往地方政府越主動擔當、責任壓得越實,處置效果越好、進展越順利。
從這個角度看,后續監管可能仍會相對溫和地處置高風險金融機構。并且會更為強調在處置過程中壓實各方責任,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責任,這也是本次報告專題討論建立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加強中央和地方金融協作的政策邏輯。
1.4.4. 銀行發行永續債
今年金融穩定報告提出,“下一階段,相關部門還要繼續推動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一級資本,進一步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人民銀行將綜合考慮市場情況和金融機構合理需求,繼續采用市場化方式穩妥審慎開展CBS操作,支持各類銀行特別是經營穩健的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努力形成市場化補充銀行資本、恢復銀行信貸擴張能力、支持經濟企穩向好的經濟金融良性循環?!?/p>
銀行永續債的發行始于2019年1月,目的是補充銀行其他一級資本。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銀行信貸資產風險上升,核心資本進一步充足率有所降低。分情況看,近年來大型商業銀行與股份行的資本充足率穩步提升,而城商行與農商行有下行趨勢,因此補充一級資本金的需求更為強烈。
為推動銀行永續債發行,解決永續債發行障礙,今年以來,央行會同相關部門積極解決永續債發行障礙。主要有兩方面工作:
一是央行持續開展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提高了永續債市場的流動性。人民銀行在2019年1月首只銀行永續債發行時,即創設了央行票據互換工具(CBS)。機構可以使用其持有的合格銀行發行的永續債,支付必要的費用,從人民銀行換入等額央行票據。去年8月以來,截至今年10月28日,央行連續15個月開展50億元以上的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并將費率從0.25%降低至0.1%。但相對而言,銀行永續債的流動性仍相對較弱。
二是明確了銀行永續債的債權類資產認定與會計處理。人民銀行與財政部和監管部門積極協調,明確銀行永續債可以稅前列支,提高了銀行發行永續債的意愿及永續債的吸引力。
但銀行永續債的發行可能仍有一定壓力。一方面受資金利率與利率回升預期的影響,另一方面受資管新規影響,產品凈值化整改、老產品退出、現金管理類理財對期限以及資產投資范圍要求更為嚴格等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對投資者與發行人會計處理一致性的問題的擔憂,本次報告也并未明確提及是否需要執行永續債在發行人與投資人兩端需采取一致的會計確認,這對銀行永續債的發行可能形成一定壓力。
整體而言,當前銀行永續債供給壓力較大,后續票面利率有望提升,壓縮與非金融機構永續債的利差空間,同時進一步提升中小銀行(城商行與農商行)的發行比例。
1.5. 小結
金融穩定報告突出目前整體金融風險可控的同時,特別強調需防范因為應對疫情采取寬松政策后的相關風險。這一論述基本延續今年6月18日陸家嘴金融論壇以來的基調。防風險仍然是當前政策的重心所在。
報告提出要妥善應對大型企業債務風險,一方面要求通過分類施策、多元化機制加速處置風險資產,另一方面也強調在處置中要維護債券市場融資功能,依法保障債券持有人合法權益。特別強調了在處置過程中要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責任。
從金融機構運營情況觀察:銀行壓力測試不及去年,保險資金運用面臨挑戰,信托風險加速暴露,當然銀行總體評級情況略好于上一年度。
在繼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方面,報告提出以發行永續債補充銀行資本金、繼續推進資管行業轉型,并將關注重點轉向信托業。在穩妥化解高風險金融機構的處置過程中,除了分類施策、多元化機制,還需要考慮高風險機構是否“資不抵債”、以及面臨的系統性影響和外部約束還特別強調了地方政府責任。
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后續工作將轉入常態化的風險防控和風險處置,并將積極防范化解潛在金融風險,關注疫情防控期間支持政策的后遺癥,實現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長期均衡。金融穩定報告體現出當前中國金融風險狀態的復雜性,但同時也確實存在改善的一面,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的同時,宏觀審慎管理會穩步推進,這也體現了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的一面。在這個基調下,流動性環境雖然有緊平衡的一面,甚至易上難下,但是畢竟要積極穩妥處置各類風險,同時要繼續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對應都需要資金利率中樞相對穩定,所以我們預計央行后續仍然會維持MLF超量投放以穩定市場預期,我們繼續強調當前市場需要關注宏觀此消彼長帶來的左側窗口,同時明確十年國債3.2%、十年國開3.7%具備一定安全邊際。
(本文作者介紹:天風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孫彬彬)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