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盤和林
日前,廣電運通與廣東揭陽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以新基建、智慧城市治理和智能公共安全為出發點,以數字政府為核心,以在當地成立合資公司和研究機構的形式,共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這是廣電運通“技術+資本”新基建戰略構想首次落地。
新基建自從在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被提出之后,全國掀起了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的大幕,在整個新基建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痛點。
首先,是資本的問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由于其科技含量高,技術要求精,覆蓋范圍廣,區域作用大,所以往往投資較大。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高達1.2萬億元。如此龐大的資金量需求如果完全交由政府負擔投建是不現實的,而且政府還需要為新基建匹配相應的土地等資源,這給地方財政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同時過度的政府投資還將對民間投資造成一定的擠出效應,并不利于新基建發揮經濟撬動作用。
其次,技術仍然是制約新基建發展的瓶頸,也是新基建未來的保證。
盡管我們已經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方面取得了技術上的突破,在國際范圍內占據了較為有利的競爭位置,但是在芯片、傳感器等領域我們的新基建依然對國外技術依賴程度較高。以工業互聯網建設中的BIM技術為例,它是一套基于建筑設計、施工管理、項目協同和項目運維為一體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辦法,是促成裝配式建筑新模式的重要技術之一,而該技術目前前沿研發仍然掌握在其他國家手里,一旦國際關系和貿易出現波動,這必然會影響我們的新基建進程和項目安全。
不僅如此,新基建也絕不是可以像傳統基建一樣一窩蜂建設,頂層設計的前瞻性與科學性是新基建發揮其作用的根本前提。前面已經提到,新基建的資本不能僅僅依靠政府,技術突破當前還有待提高,這就意味著從資金方面,新基建將囊括政府投資和企業投資兩方面,技術研發將涵蓋民營企業,高等院校,政府有關部門等多個主體。而且新基建還需要充足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的供給,像特高壓等項目還需要跨區域的統籌協作,這些都需要政府從中進行頂層設計和合理規劃。
廣電運通的“技術+資本”結合“政府”的合作模式,恰可以有助于解決新基建的上述三點痛點。
技術+資本能夠將技術創新與場景落地相融合。
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相結合讓新基建的資本更加充裕,可以促進相關科技的進一步研發創新,有助于技術革新,同時,由于民間投資的回報率需求,再加上有實體企業的參與,他們對于技術落地資金回籠的需求也將促使相關科技更快與現實建設運營場景相結合,在技術創新和場景落地之間建立紐帶。
結合政府的統籌規劃,能夠進一步發揮新基建的產業鏈帶動作用和區域協同作用。以特高壓建設為例,它將帶動從建筑到設備制造再到電力供應,再到終端電力設備等多個產業鏈環節,同時還需要跨區域的資源流動和協同規劃,當政府從中進行統籌設計之后,將有助于形成特高壓產業鏈集群,降低交易成本同時在區域間形成良好的工程合作,降低電力供應成本,促進資源流動,形成從碎片化發展到片狀化發展的改變。
這種三元合作模式,還有助于打造新基建平臺型公司。正如廣電運通董事長黃躍珍所言,通過技術和資金合作,與政府建立緊密聯系有助于打造成一個新基建平臺型公司,在規劃、設計、建設、服務、運營等方面全方位參與城市新基建建設。三元合作模式將帶動包括政府、國企、民企、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多個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形成一個根植于新基建,基于資源高效配置、業務高度融合的平臺公司的完整生態,進而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綜上,竊以為,未來的新基建絕不是政府的單打獨斗,而應當遵循“技術+資金+政府”的三元合作模式,充分調動社會各方的力量,參與新基建進程中,在提升項目建設運營效率的同時,提升產業鏈競爭力,深化區域合作,增強經濟增長實力。
(本文作者介紹:現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產業升級與區域金融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著名財經作家、著名財經評論員。《5G新產業》《5G大數據》《宅經濟》《新基建》作者。)
責任編輯:陳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