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洪偌馨、伊蕾
又一個新經濟IPO超級周期降臨。
2020年,全球資本市場受疫情影響充滿了不確定性,而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更是再添變數。但是,這一切似乎都沒有減弱企業去資本市場上‘乘風破浪’的決心。
就說我們關注的新金融領域,今年下半年,繼螞蟻集團宣布啟動上市進程、京東數科接受上市輔導之后,國內另一大新金融巨頭陸金所也傳來已遞交上市申請的消息。
據外媒報道,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計劃年內登陸納斯達克,籌資規模達30億美元,并已邀請美國銀行,高盛,匯豐銀行,摩根大通和瑞銀參與發行。
與前幾年上市的公司相比,這三家公司無論是從前期估值、公司規模、還是行業地位來說都是毫無爭議的‘第一梯隊’。
正在沖擊上市的螞蟻集團、京東數科和陸金所,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估值分別為1500億美金、1330億人民幣和394億美金。
根據恒大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獨角獸報告:2020》,截止到去年底,螞蟻集團、陸金所和京東數科的估值分別占據中國獨角獸排行榜的第一位、第四位和第七位。
可以說,這幾家巨頭的上市不只是一場行業內的狂歡,也是對全球金融科技公司的一次價值重估。
有意思的是,這三家公司的上市地涉及到美股、港股和科創板,三個市場對于金融科技巨頭的態度也備受關注。
尤其是在2020這個特殊的時點上,蔓延全球的疫情、復雜多變的國際關系以及頗為動蕩的市場環境是否會讓這場IPO盛宴生變?巨頭扎堆的下半年是否真的是一個好的上市時點?
最近,參加了一場線下交流活動,也跟一些投行的朋友聊了聊這個話題,今天整理一些觀點跟大家分享。
1
下半年是IPO的好時機嗎?
在新金融領域,除了前述三家巨頭之外,之前我們聊到過的微眾信科等新興公司也計劃在下半年登陸資本市場。而在新金融行業之外,更多醫療、芯片等新經濟公司也陸續披露了上市計劃。
事實上,如果我們回顧剛剛過去的上半年,全球資本市場是喜憂參半的。
憂的是疫情爆發之初,人們對于宏觀經濟在疫情籠罩下的預期悲觀,美股市場10天4次熔斷創下歷史記錄,引發全球資本市場的劇烈震蕩。
但喜的是伴隨著各國政府一系列應對措施的出臺,各國資本市場普遍轉暖。尤其是新經濟企業、科技板塊大多出現深V反轉,表現遠超傳統行業。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截止到6月30日),盡管以傳統企業為主要成分股的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5.50%,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10.31%,但匯集了科技巨頭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10.05%。
國內市場也是如此。雖然上半年上證指數累計微跌2.15%,但深證成指卻累計上漲14.97%,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分別累計上漲20.85%和35.60%,領漲全球主要市場。
那對于那些準上市公司來說,2020下半年的環境又將如何呢?
上周末,馨金融在參加‘深響·資本偵探’線下沙龍活動時,與來自資本市場、投行和券商的從業者進行了交流。
他們提到的一個共同觀點是,下半年依然是這些新興公司IPO的窗口期。其中的原因也并不復雜,在持續寬松的貨幣政策之下,市場上資金充足,為上市提供了充分條件。
而從6月開始,全球主要資本市場涌現的IPO熱,也印證了這種看法。從市場數據來看,盡管受到疫情沖擊,上半年中國企業在全球主要市場的IPO都一度陷入停滯,但從6月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反彈。
以納斯達克為例,其中國區首席代表郝毓盛提到,‘往年的7月都是美國IPO淡季,但今年卻異常火爆’。數據顯示,去年7月,納斯達克市場上有30家公司完成IPO,累計融資額為61億美元;而今年7月則有49家公司IPO,融資額高達193億美元。’
反觀中國市場,在科創板開閘的刺激下,同樣也是熱情高漲。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有118家公司在滬深兩市IPO,同比上升84.3%,其中登陸科創板的46家公司總計募資501億,在上市公司總數和總募資金額中的占比分別達到39%和36%。
與之相對應的是,國內新經濟公司對于資本的渴求。
尤其像螞蟻集團這樣的巨額融資標的,對于上市時間的選擇也有充分的考量,不僅要考慮自身的價格,還得顧及對市場流動性造成的沖擊。‘在市場好的情況下,企業可以稀釋更少股份來獲得較高估值。’郝毓盛強調。
但相比其它類型的公司,新金融企業面臨的局面更為復雜。
一方面,不同金融市場的監管體系和發展階段差異較大,如何定義中國新金融巨頭的價值仍有懸念;另一方面,放眼全球范圍內,前幾年上市的新金融概念股都表現堪憂,市場對這類公司并不友好。
再加上,新金融企業一直面臨極大的監管挑戰,不管是前一段時間的‘互聯網貸款管理辦法’,還是關于利率紅線下調的傳言,都對這類企業的經營帶去了一定的壓力,也對它們的未來發展造成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2
美股、港股、A股哪家強?
再來看看不同市場的情況。
從眼下的環境來看,無論是美股市場、港股市場還是A股的科創板,普遍都對這些新興的公司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一位投行的朋友坦言,現在不少公司在籌謀上市時都會通盤評估三個市場,選擇機會最大的一個。尤其,這兩年不確定因素太多,大家會做好不同的預案。
比如,陸金所就在港股、美股來回折騰過幾次。今年因為疫情,和瑞幸事件,就有客戶把上市地從美股轉到港股。
相比于其他兩地,2020年的美股市場可能是對中國企業來說不確定性最大的一個。郝毓盛將其概括為企業面臨的‘三座大山’:疫情影響、中概股危機和國際形勢,即疫情所帶來的線下路演受阻,個別中概股財務造假帶來的信任危機以及國際關系的動蕩。
眼下看來,疫情造成的隔離環境并不是最大的問題,云路演甚至比傳統的線下路演更加高效;從新上市的公司數量來看,今年5月份至今已經有10個中國企業順利赴美IPO,中概股風波也未減緩中國公司的上市步伐。
但不明朗的國際形勢仍待觀望,也是許多公司最為擔心的一點。
相比之下,港股市場的情況要樂觀一些。尤其是港股二次上市政策的開放,繼阿里之后,京東、網易等互聯網巨頭接連赴港二次上市,使得港股市場在上半年大放異彩。雖然上半年掛牌上市的新股數量同比有所下滑,但總計融資金額同比增長25%。
不過,港股市場雖然愈發對新經濟公司敞開懷抱,但估值定價還是頗為保守。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生物科技公司——華熙生物,這家于2008年登陸港股的公司,到2017年私有化退市時,市值僅有60多億港幣。但時隔兩年后,華熙生物登陸科創板,其最新市值高達655億人民幣。
這其中當然與公司戰略調整、業務發展有關,但兩個市場對待新經濟公司的定價和態度不同還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此外,港股市場的破發率一直居高不下,許多公司都面臨‘上市即巔峰’的局面。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港股市場新上市的64只新股中,首掛破發率高達41%,月底破發率為59%,半年破發率則達到61%,即便是網易、京東這樣的巨頭在上市后也未獲得太多漲幅。
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其投資者結構和投資習慣有關,‘不少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都經歷過縮量、盤整、下跌、市值往下的情況’,富途金融與企業服務總裁鄔必偉在上周的分享中提到,他們面臨的共同問題是流動性過低。
在這兩個市場上,由于散戶投資者占比較低、機構投資者很難提流動性,加上大多數中概股標的較小,因此交易額極為有限,他們中的大部分在上市后經歷短暫的股價沖高之后,幾乎就淪為‘一潭死水’,而上一輪上市潮中的許多新金融公司長期處于這種尷尬的境地。
相比之下,作為新經濟公司上市的新選擇,科創板在過去一年對新經濟公司則顯得格外‘熱情’,不僅是在審批和上市速度方面屢屢創下最快紀錄,股價和估值也一路看漲。
數據顯示,截止到7月20日科創板運行一年,在上市的132家企業中,市盈率超過一千倍的公司有6家,五百倍以上的公司有8家,一百倍以上的公司有64家。
科創板的定位是這一輪上市潮中新金融和新經濟巨頭青睞它的重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由于運行時間較短,科創板還有一些潛在的機會尚待挖掘。
華熙生物CFO欒依崢在分享中提到,比如對標納斯達克來看,兩個市場上市值前十名的公司在分布領域上截然不同。
其中,納斯達克市場上的蘋果、微軟、亞馬遜、Facebook和PayPal等大多是面向C端的互聯網和科技巨頭,而科創板市值前十主要被半導體、軟件類企業占領。
從這個角度看,出于標的稀缺因素的考慮,更多新金融、新經濟公司們可能會在科創板迎來更大的機會。
3
新‘散戶’時代
在保持樂觀的同時,保持警醒同樣重要。
在上一輪IPO超級周期到來時,我們就在說,上市很近,上岸很遠,現在這句話同樣有意義。
這不只是針對公司的發展,需要不斷適應新的環境變化,同時也指向新的市場環境和投資者需求。
在機構投資者占據絕對主力的美股市場上,新興券商在疫情期間不斷創下開戶記錄。數據顯示,美國經紀商TD Ameritrade公布了一季度財報,新客戶資產凈值達到450億美元,新增零售賬戶數量達60.8萬戶,較去年同期大增249%。
而另一零傭金交易平臺Robinhood數據顯示,其銀證轉賬資金在一季度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流入量,日均股票交易量比去年四季度暴增300%左右。
國內市場也同樣如此。財報顯示,富途全一季度凈增有資產客戶數超4萬,再創單季度凈增客戶數歷史新高,同比增長達153%,期末客戶資產達988億,同比增長58.8%。此外,擁有互聯網券商和基金代銷業務的東方財富一季度凈利潤大漲126.48%。
這些互聯網券商、交易平臺的興起,最大的影響不只是交易方式,而是整個財富管理市場服務方式、參與方式、投資主體的改變——90后年輕群體在財富管理、投資領域進入主流視野。
尤其是對于大部分流動性較差的中概股而言,如果能夠激活這些零售用戶認識到公司的投資價值,也變得愈發重要。這也是螞蟻集團上市預期高漲的重要原因,對于很多中國的年輕人來說,對于支付寶的信任和忠誠度足以支撐它的高估值。
當然,這些都還只是新的資本大潮中一個小切面而已,面對活躍的年輕用戶群體,如何滿足新市場環境下新的需求,如何更多地分享其中的紅利,這也是準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們所要面對的新課題。
(本文作者介紹:洪偌馨,資深財經記者、主持人,自媒體“馨金融”創始人。)
責任編輯:張譯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