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莫開偉
銀行讓利1.5萬億元,不是要銀行直接將每年經營的利潤分配給企業,讓銀行自身單獨掏腰包,硬是將銀行每年財報之后的利潤切一塊給企業,而只是通過不同的渠道或方式來共同減少銀行對實體企業的貸款利息及各種服務收費,事實上承擔1.5萬億的對象就比較多了,可大大減輕銀行讓利的壓力。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放小微企業無擔保信用貸款、減少銀行收費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這個新聞可能成為這幾天討論最為熱烈的話題,一經面世就刷爆了網絡朋友圈,引起了全社會廣泛反映,當然對于國常會的這個提議,很多人抱以贊賞和認可的態度,認為這樣更加有利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讓實體企業渡過疫期經營危機,也讓實體企業深深感受到了中央政府在關鍵時期依然心系實體企業的安危,始終沒有忘記減輕實體企業的經營負擔。當然,也有不少人持懷疑態度,甚至認為國常會的這個提議不靠譜,認為這是無視我國銀行經營實際、將會把銀行逼向經營絕境的舉動,弄不好將會使大量銀行機構瀕臨虧損的危機。
這也不怪銀行業界朋友有這樣的反應,現在銀行的日子與前十幾年相比,確實難過多了,銀行躺著賺錢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復返了,利潤增長速度由過去的2位數向現在的個位數轉化,一些中小銀行經營盈利能力更是每況愈下,不良貸款反彈,資本充足率下降,撥備覆蓋率下降,銀行業整體抗風險能力有下滑跡象。加上目前內外客觀經濟形勢越來越疲軟,還有全球肆虐橫行的疫情,全球經濟貿易可能會滑向更加嚴重的衰退周期,全球經濟危機有可能超過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時期,銀行往后的日子可能更加難過。可以悲觀一點地說,如果我國不是社會主義體制,沒有前幾年銀行業改革奠定的基礎,可能有不少銀行難以渡過這波疫期的沖擊,破產倒閉在所難免。所以,銀行的擔憂并不是沒有道理的,當前的形勢對銀行來說確實不利。
那么,現實中如果叫銀行讓利1.5萬億元,是否真的會讓銀行陷入經營絕境,國常會的這個提案是否真的不近人情,或者說根本不符合客觀金融規律?在筆者看來,銀行向實體企業讓利1.5萬億元,是應該的,也是能夠做到的,并沒有一些人說得的那樣我矯情,想象的那樣危險。
但是,我們也要學會換位思考,作為中央政府,面對當前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困難,必須要站在較高的政治經濟角度來統率國家經濟發展大計,如果銀行不讓利,仍然像過去一樣為了爭奪存款無限上浮存款利率,為了自身經營效益無限增加各種中間業務收費或變相提高各種收費,這些收費最終都歸要轉嫁到實體企業身上,所謂“羊毛出在豬身上”,那么中央政府出臺再好的財稅金融優惠政策都會無法執行到位,或被懸空打了折扣無法發揮作用,或將優惠財稅金融政策的效能全部消耗掉,最終實體企業將無法脫出融資貴、融資難困境,將會有更多的企業無法渡過疫期這個生產經營的“寒冬”。
顯然,國常會要求銀行讓利1.5萬億元,并非不為銀行考慮,或者說站著說話腰不痛,因為目前的形勢已容不得銀行是否愿意讓利,銀行與企業之間是“船與水”的關系,如果大量實體企業無法渡過疫期經營艱難期,銀行不良貸款或者貸款壞賬就會大幅上升,到時不僅使銀行利潤大幅下降,更有可能使銀行累積新的、大面積的金融風險,根本就不是讓利1.5萬元這么“損失”之大了。所以,無論從哪方面講,銀行在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是需要攻堅克難,樹立大局意識,與實體企業共同渡過目前的“危局”,是銀行應該努力而為之的,也是必須是要做到的;否則,等待銀行的命運或結局就不會是那么樂觀了。這一點,中央政府領導是相當清楚的,相信銀行業界的管理者們也應該是心知肚明的。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目前銀行讓利1.5萬億,確實可能會對銀行尤其是中小法人銀行的經營帶來不小的影響或沖擊,比如利潤大幅減少會使銀行機構彌補資本的能力下降、提取呆賬損失準備金減少,導致撥備覆蓋率下降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銀行資產負債規模的收縮,使銀行暫時擴張經營的態勢得以放緩。而且,一些農村中小銀行本身就在夾縫中求生存,競爭壓力大,為爭奪存款或穩定負債端業務,往往靠存款利率上浮手段來維持經營現狀,使得經營成本大幅上升,如果貸款利率不提高,不僅無法正常經營下去,還可能面臨陷入新的經營危機的可能。盡管如此,在當前這種形勢下,讓利又都成了銀行不得不做出的必然選擇,這些選擇事實上是必要的,也是應該的,因為銀行的思維也應因勢而定,不能墨守陳規,隨著客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對各種經營目標或經營指標進行必要的、暫時的調整,一切為了經濟穩定的大局,都是值得的。所以,銀行在目前經濟形勢之下,適當收縮一下資產負債規模是應對經濟下行和幫助實體企業渡過疫情危機的必要之舉和正確之舉。
退一步看,目前銀行讓利1.5萬億元,不是要銀行直接將每年經營的利潤分配給企業,讓銀行自身單獨掏腰包,硬是將銀行每年財報之后的利潤切一塊給企業,而只是通過不同的渠道或方式來共同減少銀行對實體企業的貸款利息及各種服務收費,事實上承擔1.5萬億的對象就比較多了,可大大減輕銀行讓利的壓力。最為明顯的是,降低銀行負債端的成本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居民存款利率可適當下降,或者上浮的幅度降低,也在客觀上承擔了相當部分的讓利“義務”,是在給銀行讓利間接的幫忙。最近監管部門清理結構性存款亂象以及商業發行大額存單降低利率,尤其是央行創造的貨幣政策直達工具等,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引發負債端的融資成本降低,進而促使銀行貸款利率的下降,最終惠及實體企業,讓實體企業大大降低各類經營成本,實現輕裝上陣。還有政府部門也會承擔相應的稅費優惠、利息補貼等,在很大程度上為銀行減少經營支出奠定了基礎。如此,使得社會各經濟層面共同來為銀行讓利1.5萬億元“添磚加瓦”,這讓銀行讓利1.5萬億元的負擔相對變得較輕,銀行不是單打獨斗地承擔讓利1.5萬億元,又有何可擔心的呢?
還有讓我們充滿信心的是,盡管近年來我國銀行業的盈利增幅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有所放緩,利潤增長率由2位數降為個位數,但始終保持盈利局面并呈逐年增長態勢,并沒有出現過虧損。據銀保監會數據,從2015年到2019年5年來,我國銀行業累計凈利潤分別為1.59萬億元、1.65萬億元、1.75萬億元、1.83萬億元、1.99萬億元。這說明銀行即便要讓利還是有相當底氣的,也是可以做得到的;加之銀行歷年盈余積累,相信在1至2年短期內讓利1.5萬億元,也不會讓銀行傷筋動骨,更不會把銀行拖進經營“死胡同”。
總之,銀行業對讓利1.5萬億元,不應感到驚訝和為難,而是積極應對,想辦法將讓利的各種措施或預案做到位,在大銀行與小銀行之間確定合理的讓利比例,不打亂仗,以便使讓利工作得心應手,使讓利的好處真正惠及中小微實體企業,推動銀行與中小微企業共同渡過疫期經營難關??蓮乃姆矫媾獙Γ阂皇巧舷陆y一思想認識,樹立大局意識,把讓利幫助企業渡過經營難關當成當前銀行業最大的經營政治任務,為讓利掃除思想上的障礙。同時,做好讓利各項科學預案,使讓利各類措施科學合理,并及時向政府部門匯報,供政府部門選擇,以便讓利工作能夠如期推進,消除各種弄虛作假行為,使讓利政策真正惠及實體企業。二是各類銀行機構在央行、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督之下,進行適當的分類,比如分為大型經營規模銀行、一般經營規模銀行、小型經營規模銀行,按銀行經營規模確定科學合理的讓利比例,消除各類銀行在讓利上的苦樂不均現象。三是盡快對各類銀行的資產利潤率、收入成本比等經營指標進行科學測算,根據不同的經營指標來確定各銀行讓利的比例,防止“泥鰍鱔魚扯成一樣齊”現象的發生。四是可與銀行利潤上繳、稅費優惠等進行掛鉤,既銀行讓利的額度可納入上繳利潤的總盤子,如一些大型國有銀行因為讓利可減少上繳財政部的收入,或者因為讓利而直接由國家稅務部門給予優惠營業稅率、增值稅率等,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銀行讓利帶來的利潤減少的壓力。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獨立經濟學者)
責任編輯:張緣成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