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劍閣
1能力建設與保有成本之間要有權衡
實行大規模投資拉動和刺激經濟的時候,投資效益的原則也決不能廢棄。以往每次重大災情之后,往往提出要大規模追加相關領域的投資。補短板固然是必要的,但從投資角度講,也要有一個成本與效益的分析,要考慮投資的實際作用、建設與維護的成本負擔等問題。不能因此擠占其他必要領域的支出,要在能力建設與保有成本之間有所權衡。無論從中期還是長期,投資的社會效益和現金流回報是必須考慮的。
2堅持市場化改革,不走回頭路
每一次災害發生,計劃經濟就有回潮的苗頭,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傾向。例如1998年的三江泛濫、2003年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這次的新冠肺炎。2003年非典過后,籌備多年剛起步的醫療改革布局,就因為醫療改革失敗的呼聲,導致了在六年之久的時間里醫改停滯甚至倒退。直至2009年才又重啟了“新醫改”。新醫改的方向和內容延續了2003年以前的中央文件精神,醫改白白耽誤了六年。這次新冠肺炎發生后,輿論上又有較多關于強化公有醫院、批評前期醫療改革成果的聲音,認為國家要像辦軍隊一樣,完全包攬公立醫院,而且要一統天下,否定“社會辦醫”在醫療衛生體系中的作用。這個傾向是非常危險的,容易導致“財政真花錢、基層假干活”。因此,重大災難之后,我們應該對體制機制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完善,而不能重走計劃經濟的老路,否則同樣的問題還會出現在下一次危機事件中。
3新基建要堅持市場導向
關于新基建等投資建設問題,要考慮在現有體制下,避免與實際脫節。有些地方將某些“新基建”的項目攤派給基層,如5G基站建設。這樣產生不了投資帶動效果,還擠占了基層的日常開支,扭曲了政府和企業、企業和市場的關系。
資金來源方面,有專家提到一個貨幣理論,認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就相當于一個公司的股票。對于有發展前景的優質公司,可以通過增發股票的方式籌集資金,不僅不會影響股價,還會增強市場信心。同樣,對于有信譽、有前景的國家,增發貨幣,幣值也不僅不會貶,也會增強社會的信心。這個觀點很新穎,值得參考。只要我們繼續堅持改革開放,建立良好的國家信譽,體制是健康的,方向是正確的,錢應該不是問題。我們有足夠的財力去應對這次的經濟衰退。
(本文作者介紹:教授、研究員、博導、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
責任編輯:張譯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