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唐建偉
國家統計局連續兩次出現數據烏龍的概率不大,只可能是統計局存在高報全國居民實際收入增速的傾向!我們不想去推測統計局要高報居民實際收入增速的原因,但想要提醒居民實際收入增速的不真實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國家統計局2017年4月17日公布了一季度的經濟數據,除了一季度GDP表現亮眼,同比增長了6.9%,增速比去年四季度繼續加快0.1個百分點之外。筆者還關注的一個數據就是居民收入。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同比名義增長8.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0%,收入增速比GDP增速高0.1個百分點,是幾個季度以來再一次跑贏了GDP,而且是在GDP增速加快的過程中實現的,應該說是一個不小的成績,更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情,居民收入增長能夠持續跑贏GDP正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我們的經濟增長就是為了惠及民生,讓全體居民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分享GDP做大之后的蛋糕。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們再仔細看統計局公布的分項數據卻發現了問題:按常住地分,今年一季度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0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2%。城鎮居民收入高于全國居民的平均收入且占比超過一半,但其實際增速是低的,而農村居民收入低于全國居民的平均收入且占比少于一半,雖然其增速高。
也就是說,從對全體居民平均收入增速的整體拉動來看,應該是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速作用要大于農村居民收入。考慮到城鎮居民的實際收入增速是低于農村居民的實際收入增速的,所以全體居民的實際收入增速應該是略高于城鎮居民的6.3%但要遠低于農村居民的7.2%的,應該不太可能得出全體居民收入的實際增速達到7%的數據。
我們按照2016年底常住人口城市化率的口徑作為城鎮與農村居民占比的權重來計算一下這個收入的真實增速:按常住人口統計2016年未我國城市化率為57.35%,這意味著城鎮居民人口占比是57.35%,而農村居民人口占比為42.65%。
按這一權重來折算,我國全體居民收入2017年一季度的實際增速應該等于城鎮居民收入的實際增速乘上其權重再加上農村居民的實際收入增速乘以其權重的,即:6.3%*57.35%+7.2%*42.65%=6.68%。這一數據明顯小于統計局公布出來的7%的增速,如果按照這一數據,2017年一季度我國居民收入的實際增速是繼續跑輸6.9%的GDP增速的!而且跑輸的幅度還不小。
有意思的是,這不是國家統計局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數據烏龍。我們再次去查閱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6年全年的居民收入增長數據,發現了更加讓人費解的數據矛盾: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增長7.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
仔細來看以上數據,我們發現,作為全國居民收入構成的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的實際增速分別只有5.6%和6.2%,但全國居民的實際增速卻達到6.3%!這個即使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也看得出來有問題:整體收入的實際增速怎么可能高于兩個構成因素實際增速的任何一個!
如果同樣按照2016年末我國城鎮與農村居民人口的占比作為權重來折算的話,我們算出來2016年全國居民收入的實際增速應該是:5.6%*57.35%+6.2%*42.65%=5.86%,這個數據是遠低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6.3%的實際增速的。
從以上兩組居民收入統計數據我們可以得出推斷:國家統計局連續兩次出現數據烏龍的概率不大,只可能是統計局存在高報全國居民實際收入增速的傾向!有意思的是國家統計局恰恰在今年的4月20日宣布專門成立了統計執法監督局,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成立大會上要求該局“充分發揮統計執法監督利劍作用,堅決維護統計數據真實準確”。
我們也不想去推測統計局要高報居民實際收入增速的原因,但想要提醒的是居民實際收入增速的不真實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一是可能延緩收入分配改革的推進進度;二是可能使得我國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成為空談;三是可能掩蓋消費增速持續放緩的事實真相,從而拖累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首先,高估居民收入實際增速可能延緩收入分配改革的推進進程。收入分配改革從上一屆政府任上開始提出,到目前為止還停留在方案階段,這其中就可能有決策層被近年收入增速數據誤導的原因。
2013年2月3日,國務院批轉了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制定的《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執行。《方案》明確提出,要使“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明顯提升”。
其中第一點要使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關鍵的一個條件就是居民的實際收入增速要能夠持續跑贏GDP的增速。而如果我們的居民的實際收入增速數據是虛高的,則最后帶來的結果則可能是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比重的持續下降而不是提高!
其次,居民收入實際增速虛高可能使得我國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成為空談!“十八大”提出“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就是所謂的收入倍增計劃。居民收入倍增目標明確納入黨的報告在我國還是第一次。有人測算,GDP年均增速達到7.1%左右,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就可以實現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相比2010年翻一番。
而如果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從2012年一季度至2017年一季度,GDP的季度平均增速是7.29%,2013年至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季度平均實際增速則為7.47%。按以上數據來看,在2020年實現國民收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增計劃似乎沒有太大問題!但如果考慮到以上對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速存在高估的可能性,則近年來居民收入的實際平均增速可能明顯低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47%數據。
至少從2016年以及今年一季度的實際數據來看,目前我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速是明顯低于7%的。如果這種趨勢保持下去而我們的決策層卻因為被統計局虛高的居民收入的增速數據所誤導而沒有采取任何提升居民收入的措施的話,則意味著后面三年時間要實現2020年收入倍增的戰略目標可能是存在問題的!
最后收入增速虛高可能掩蓋消費增速持續放緩的真相,從而拖累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雖然近幾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在提升,但主要原因是投資增速下降快于消費增速的下降速度,并不能忽視消費增長持續放緩的真實狀況。
從數據來看近幾年消費增速是逐年下降,2010年消費增長18.3%, 到2016年則下降至10.4%,今年一季度的消費增速更降至10%,增速比上年全年繼續回落了0.4個百分點;1-2月份剔除價格的實際消費增速只有8.1%,為2003年6月以來最低。今年一季度消費增速繼續放緩的事實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實際增速跑贏GDP的數據出現了背離!
這恰恰反映了居民收入實際增速數據的不真實性!特別是在收入增速下降的同時再疊加了生活成本特別是住房成本的持續走高。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價持續走高,居民為了負擔繁重的購房支出,必然也會擠壓當前的消費支出。如果我們不能在居民增收方面做些改變的話,那么消費持續減速的狀況就難有根本性改觀。
考慮到近年來消費已經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第一駕馬車,這駕馬車的持續減速無疑將給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帶來壓力!
(本文作者介紹:經濟學者)
責任編輯:馮夢雪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