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王永利
自銀行等金融機構運用電腦開始,金融科技的發展,不斷推動金融的進步與升級換代,呈現出自身不斷提升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金融機構自身運營IT化(電子化)
金融機構運用電腦局限于機構內部,主要是提升自身業務處理和數據管理水平。在此基礎上,隨著通訊和加密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推動總分支機構相互之間的系統統一、相互聯網(局域網、專用網)和客戶唯一性、數據大集中(一本賬),實現集團內部跨機構、跨地區通存通兌和業務實時處理等。
機構內部“自我應用”成為這一階段的基本特點。
第二階段,金融機構與客戶或合作伙伴系統對接實現業務聯網協同處理
自銀行卡出現后,銀行信息科技應用突破了機構自身邊界,開始用專門的終端設備與客戶實現系統連接,由客戶將其業務信息在終端設備上輸入(要素必須輸全,系統自動控制),并輸入自身密碼,通過終端設備迅速將相關信息傳送至相關的金融機構。在驗證客戶密碼準確,以及指定賬戶余額超過交易付款金額后,金融機構的電腦即發回通過信號,完成交易結算,并由金融機構與收款人辦理相關款項的清算。
隨著通訊水平提升,特別是互聯網、云存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智能合約等相關技術的發展,金融機構越來越多的科技應用突破自身范疇,運用各種終端設備與管理系統,不斷加大與客戶的系統對接與網絡連接,推動越來越多的業務提交與處理線上化,相關各方聯網處理的互聯網生態化協同運行的新時代,包括業務信息輸機自助化(由業務發起人在終端設備上自行輸入并傳送),金融機構相關處理自動化(各種處理系統全部內置聯通,對客戶密碼驗證無誤后線上封閉運行),風險控制與數據管理智能化等。其發展目標是:盡可能減少客戶到金融機構柜臺辦理業務,避免由金融機構的員工參與輸機等手工處理,由此大大減少差錯和案件發生率,減少金融機構物理網點和操作員工的投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以客戶為中心,不僅利用自己的信息化平臺銷售和處理本機構的產品與服務,而且積極篩選和推銷客戶可能需要的其他金融機構的產品,滿足客戶更多金融領域的需求;努力實現與客戶各種付費場景的相互聯通及線上處理(如支付寶、財付通,基本上將用戶可能用到的付費場景全部聯通)。
由此,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的電子化渠道變革(越來越多)、客戶終端改造與移動終端應用、相關產品研發(越來越豐富)與線上展示和交易、信息傳送安全保護及大數據歸集與分析利用等,為金融科技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成為金融科技發展新的重點。其中,移動支付、手機銀行、網絡銀行、交易銀行、開放銀行等新的應用場景和概念快速發展層出不窮,渠道、客戶、交易(流量)成為市場競爭焦點,金融越來越成為科技密集型行業,金融科技的影響力充分顯現,推動金融創新(新金融)與專業的金融科技公司加快發展。
跨機構“開放互聯”成為這一階段的突出特點。
中國金融科技應用已經邁入第二階段,并在不少領域取得國際領先地位。現在仍將金融科技重點放在金融機構自身業務處理,特別是有人參與的業務處理上,已經嚴重落伍,空間越來越小,是沒有發展前景的。
但目前這種開放互聯生態化協同發展,本質上仍然是以各個機構自身為主體,各自都要面向客戶或合作伙伴進行數量眾多的相互間系統對接、網絡聯通,從全社會整體看,存在著嚴重的重復投資、資源浪費和巨大的運維成本,并使業務發起單位(法人和個人)應用的終端設備太多;其身份信息、交易數據分散在很多業務處理機構,難以完整體現,其安全性與商業秘密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由于系統版本不同,各個機構系統缺乏統一的接口標準(電腦系統的標準化遠遠落后于工業產品),也給大量的系統對接帶來很大麻煩,費時費力;由于各個機構對外引流(獲得合作伙伴和交易)的能力以及資金實力、科技力量存在很大差異,這種發展模式也使得同業機構的發展能力快速分化,越來越多的中小機構被排擠,其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弱甚至被淘汰出局。
從全社會角度看,需要金融科技進一步提升,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第三階段,專業化集約化接口平臺、信息和數據集中管理平臺支撐的全社會共享運營
全社會“集約共享”成為這一階段的突出特點。
這一階段的重點可能包括:
1、打造國家或區域的系統集中對接平臺,包括各機構APP的統一登錄平臺,使用戶一點登錄,即可下載和登錄各個機構的APP(可參照銀行集中開戶以及SWIFT、銀聯、網聯等模式),并廣泛比較和選擇不同機構的同類產品或服務。
2、推出和運行央行統一APP的數字貨幣(CBDC)體系。運營商及其他機構的數字貨幣錢包,只是央行數字貨幣基礎賬戶的派生體系,運營商需要參與央行數字貨幣平臺的分布式運維,所有機構管理的數字貨幣錢包交易數據需定期批量傳送央行大數據中心,使央行能夠獲得所有數字貨幣的用戶基礎信息與交易數據,形成真實、完整、準確的數字貨幣大數據(其價值巨大),并對此進行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
其中,CBDC可以借鑒穩定幣的技術和運行模式打造和運行。穩定幣,如跟美元等值掛鉤的USDT、USDC等,實際上是互聯網上替代美元(作為代幣)進行交易和支付的一種協議,可以讓世界上擁有手機的人,可以在下載和安裝其應用系統后,以互聯網數據移動的速度和效率,發送和接收穩定幣,成本大大降低,而且穩定幣與掛鉤貨幣的兌換與儲備,都要得到貨幣發行國與國際社會(G20金融穩定委員會規則與執行)的監管。穩定幣已經運行十多年,基本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并且越來越完善。既然作為主權貨幣的代幣可以如此,主權貨幣本身應該也可以直接改造成類似的數字貨幣。
3、推出統一運維、集中管理的法人與個人的數字化智能身份信息系統與管理中心,支持身份信息的主人自主控制將信息調用給誰、用于何處、有效期多長等,逾期后信息自動銷毀,由此充分保護其信息安全;
4、按照法人與個人全面歸集其交易信息與貨幣收付數據,實現數據準確確權基礎上的有效權益保護,包括在數據所有權人許可條件下,將其數據提供給第三方特別是專業機構進行分析和有效利用,以及為其提供準確的信用評級或信用額度支持等。
實現上述變化,將推動數字貨幣、數字金融、數字資產、數字經濟和信息社會等的跨時代大發展。在上述領域,哪個國家能夠走在前面,將形成世界領先的強大優勢!
當然,金融科技的創新應用,同樣存在很大風險挑戰,必須符合貨幣金融的本質與發展邏輯,注重于解決經濟社會的痛點,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與財富創造,推動人類文明和諧發展,避免利用科技為少數人的利益而搶占社會財富,甚至大量消耗能源和資源,損害社會資源和財富,加快貧富分化,威脅世界和平。
(本文作者介紹:前中國銀行副行長)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