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融行業降薪新聞不斷,各種小作文滿天飛。前幾天發生的中金女孩輕生事件更是引起了大量的社會輿論。雖然各種信息真假難辨,但大部分金融從業者認為降薪疊加高額房貸可能是重要的因素,因而非常感傷。這也反映了金融人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普遍心態。對于這種情緒,木爺非常理解、感同身受。
金融人如何應對這波降薪大潮,有三點思考,與大家分享、共勉。
一是客觀理性地看待人生的無常。
近二十年來金融行業的高增長、高盈利、高薪酬,是經濟高速增長的結果,也與國家產業政策密切相關,是特定歷史時代的產物。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金融人,既然無力抗拒行業的改變,那就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坦然接受。陷入情緒化的泥淖、怨天尤人,甚至做出極端的行為,都是極其不可取的。
度過人生低谷,最好的辦法是專注當下,用正念的態度讓自己恢復內心的平靜。清末重臣曾國藩歷史上三次被貶,受盡侮辱和冷眼。在京城當官時,被京城權貴臭罵。在江西、湖南一帶領兵打仗,兵敗時又被人痛罵。每次他都是和血吞之,“因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于成”,專注于當下。最終,這些挫折非但沒有打倒他,反而送他到達人臣的頂峰。
一個人要垮下去很容易,只要躺平就好。一個人要支棱起來不容易,需要韌勁和智慧。人生起起落落,把心安住,做好當下的事情是治愈痛苦的良藥。
二是做好風險管理。
醫生往往治不好自己的病,投資經理往往管不好自己的賬戶。作為金融人,我們熟知書本上的風險管理、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但卻容易忽視自己的風險管理。有些人,在人生一帆風順的時候,將風險敞口放得太大、杠桿加滿,遭遇逆風時就會非常被動。
金融的邏輯也適用于人生。銀行尚需計提撥備,保險需要計提減值準備。我們也需要對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做理性的評估,控制杠桿、理性消費、留足撥備,管理好人生的資產負債表。
三千年前西周就有一首佚名詩,“迨(dài)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yǒu)戶”,被收錄在詩經中,講的就是未雨綢繆的道理。《菜根譚》中也有一段話:“忙里要偷閑,須先向閑時討個把柄;鬧中要取靜,須先從靜處立個主宰。不然,未有不因境而遷,隨事而靡者”,講的也是提前規劃、防患未然的道理。蘇軾被貶黃州,俸祿微薄,為了養活一家老小,他將每月薪水分成三十份懸掛于屋梁之上,每天取用一份作為生活之資,避免無序開支。同時開荒種田,解決了家人的溫飽問題。
金融人,也需要向我們的老祖宗學習,吸取古人智慧,以度時艱。
三是創造自身的阿爾法。
王陽明中年被貶,淪為貴陽龍場驛站一個小小的驛丞。經歷了官場的毒打、人生的悲喜、生活的落差、生死的折磨。他在人生的至暗時刻,卻對圣人之道有了全新的領悟,創建了“心學”。
有個投資經理告訴木爺,雖然這幾年股市貝塔下行,但是他的指增產品的累積超額收益卻已然抵消了下行的貝塔,獲取了正的絕對收益。在外部條件發生變化、貝塔下行時,金融從業只需要努力創造屬于自己的阿爾法。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安靜下來,客觀看待外部環境的變化,努力學習、沉淀自己,立足于自身能力的提升,打造自己的差異化優勢。
福禍相依相伏,不斷轉化,在這個時候用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反而會積累起自己的阿爾法。
金融行業確實存在很多問題,需要糾偏。例如對科技行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夠,投資者的獲得感不強,一些金融高管甚至利用金融行業特點,牟取不正當利益。所以,黨中央對金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期待,這是成為金融強國的必經之路,毫無疑問是及時、正確的。
但我們也要看到,貪腐人員只是幾百萬金融從業者中的極少數。而且整個金融行業存在的問題也不應該只由金融從業者來承擔。金融行業的改革,更需要從制度設計、商業模式等方面做深層次的思考和變革。因此,我們不宜對金融從業者進行無差別的譴責、謾罵,讓他們在承受降薪之痛的同時,還要承擔價值感的毀滅。大多數金融人就是普通的打工人,其中不乏一無背景、二無靠山的小鎮做題家。他們曾經是天之驕子,他們也是行業里的一顆顆螺絲釘,努力工作、拼搏奮斗,用他們的努力、汗水爭取生活的改善。
希望社會給予金融人更多的寬容和理解、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反思、調整、糾偏。畢竟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本文作者介紹:金融資深人士)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