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俞燕
自從2018年3月官方敲定了金融控股公司的試點名單以來,已過去了四年。
2021年5月,中信集團遞交了業內首份金控公司設立的申請,光大集團、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京金控集團”)、招商局集團旗下的深圳市招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及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相繼遞交了申請。
截至目前,遞交金控牌照申請的共有五家,而四年前確定的試點機構亦為五家。
五年前作為金融試點機構是招商局集團、上海國際集團、北京金控集團、螞蟻集團和蘇寧集團。
五年后的3月17日,在試點機構和申請者的隊伍中,中信集團和北京金控集團拿到了首批金控牌照。
此時距離《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正式實施,也已過去了一年零四個月。
如果從2002年中信、光大和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作為“2+1”綜合經營特批試點單位起算,我國的金控監管試點至今正好已探索了20年。
20年來,世界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類別的金控和準金融平臺約60家,那些在企業名稱里“自封” 為金控的主體則多達4800多家。其中,一批以產業資本系逐漸形成的金控集團,近年來以“門口的野蠻人”的姿態,在金融領域攻城掠地,最終留下了一地雞毛。
如今,金融牌照已正式出爐,從此我國的金融監管就要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了。
央行表示,設立金控公司,有利于推動非金融企業有效隔離金融與實業,防范風險交叉傳染,實現金融股權集中統一管理,促進規范可持續發展。
新時代來了。
01
小金控、大管家
本次同批獲得金控牌照的中信集團和北京金控集團,采用了不同的模式。概括來說,前者采用“小金控” 模式,后者則是“大金控” 模式。
所謂“小金控”模式,是在現有集團設立金控新主體。而這家新主體便是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金控”),發起主體則是中信集團的孫公司中信有限公司(下稱“中信有限”)。而中信有限的母公司則是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股份”,0267.HK)。
當日,中信股份發布公告稱,將完成中信金控的設立工作,穩步開展金融板塊的資產重組工作。其將通過中信金控,進一步加強對綜合金融服務板塊的集中統一管控,這將有利于強化金融服務能力,促進其綜合金融服務板塊的長期健康發展。
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在中信有限對外投資的31家公司中,屬于金融主體的包括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誠人壽、中信消費金融公司,以及中信投資控股公司、中信控股公司、中信資產運營公司、中信財務公司等投資類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信有限的金融版圖中,除了五家中信系金融主體,還有一家非中信系金融機構——天安財險公司,持股3.7633%。另外,中信集團亦在天安財險持股0.2046%。
而這是一筆股權,是中信集團當年布局保險留下的歷史“遺產”。
早在2004年,彼時中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中信國安持有天安財險部分股權。2008年1月30日,中信國安接手天平經濟文化有限公司轉讓的天安財險4700萬股,股比增至14.53%。后來幾經轉讓,目前中信系在天安財險的合計股比僅有3.967%。
如果再加上中信銀行旗下的中信百信銀行和中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中信證券旗下的中信基金、中信期貨和金通證券、中信保誠人壽旗下的中信保誠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金控盤子里將集齊了銀行、直銷銀行、保險、保險資管、證券、基金、期貨、信托、融租、消金等幾乎全品類的金融牌照了。
可以預見,中信金控成立后,將成為金融牌照最齊全的金控公司了。
除了以上中信直系的金融機構,中信集團還參股了不少金融機構,此前其參股的保險公司除了天安財險,還曾通過中信信托參股了泰康人壽和中德安聯人壽。
此外,2021年中信集團還參與重組華融資管公司,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有金融資深人士指出,從目前來看,納入到中信金控的版圖的,可能主要是由中信有限旗下的直系金融機構及其控股子公司。一則直接劃轉過來的操作比較簡單,且有一定的稅優措施。
2021年2月22日,中信集團董事長朱鶴新曾對外表示,作為全牌照的金融央企,中信集團正在整合旗下所有金融類資產,按照監管要求,成立金控平臺公司。中信集團已明確了旗下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目標,同時還在研究內部管控優化方案,防范金融風險。
從2002年作為綜合經營試點機構,到2022年拿到金控牌照,中信集團已走過了20年時光。這既是中信集團不斷發展的20年,亦是金融業探索綜合金融的20年。
01
大金控、新格局
金控試點開啟的2018年,正是北京金控集團的成立之年。
這年10月19日,北京金控集團注冊成立,注冊資本高達120億元。掌門人便是原CBRC 國際部的“70后”主任范文仲,“復旦本碩+耶魯博士”的雙料學霸。
北京金控集團成立的次月,央行便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里披露了五家金控試點機構,其中一家便是北京金控集團。
成立之始,北京金控集團的目標便是打造成為牌照齊全、資源協同、業務聯動、風險隔離的國有金控集團。
可以看出,北京金控集團從一開始就采用了金控公司的模式。因此,亦以此主體作為了申請金控牌照的主體,這也就是所謂的大金控。
根據北京金控集團官網的說法,其要整合北京市屬的金融要素,統籌銀行、信托、投行證券、資管、保險及基金等多種金融服務。
目前北京金控集團的業務板塊主要分為金融、投融資、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和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其中,其金融板塊有北京農商行、中信建投證券和晟鑫期貨經紀公司、樸道征信公司等金融牌照,分別持股9.9996%、34.61%、51%和35%。
2019年,北京金控集團受讓了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下稱“北京國管中心”)所持北京農商行12.148億股,占總股本的9.9996%,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
中信建投證券的股權,則是由與其同批拿到金控牌照的中集團劃轉給北京金控集團的。
在中信建投證券劃轉給北京金控集團之前,其第一大股東亦是北京國管中心,2010年,北京國管中心接手了中信證券所持的中信建投證券26.84億股,股比為35.11%,成為第一大股東。
2020年1月20日,北京國管中心將中信建投證券的股份,全部無償劃轉到北京金控集團。在轉讓公告發布的前一天,中信建投證券的再融資計劃獲證監會審核通過。
目前在中信集團官網上,中信建投證券的名字仍掛在金融板塊里,但其第一大股東已在工商信息里變更為北京金控集團,股比為34.61%,而中信證券的股比減至4.94%,降為第三大股東。
樸道征信有限公司則是北京金控集團成立后的新設主體,成立于2021年2月2日,是全國第二家個人征信機構。北京金控集團是第一大股東,京東科技控股公司和北京小米電子軟件開發公司分列第二和第四大股東。
目前北京金控集團手里的金融牌照還不多,尤其是,在五家申設機構和試點機構中,是唯一沒有保險牌照的一家。
不過,“沒有”不一定代表“不要”。根據北京金控集團官網上的表述,其要緊緊圍繞首都戰略定位,有序推動牌照布局,擇機申設或收購保險、期貨、信托等金融機構。
在北京金控集團的金融板塊上,還有成立于2019年11月的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2021年2月,其取得了全國首批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試點資格,至此,北京資產管理公司成為全國首批獲得該試點資格的地方AMC。
2019年4月,北京金控集團還成立了北京融資擔保投資集團,將通過對銀行、證券、期貨等金融機構進行股權管理,來打造市屬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平臺。
對于北京金控集團金融板塊的發展,范文仲已為其確定了發展方向和重點,即:以持牌金融機構股權管理為骨架,快速打造成為萬億級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運營平臺。以優化市屬國有金融資源布局為核心,堅守金融機構股權管理主業,大力拓展牌照資源。
如果說持牌金融機構股權管理是北京金控集團的“骨架”,那么其投融資板塊則為“肌肉”。通過央地、市區、國內外戰略協同,開展多元化投資戰略布局。開展全國人民幣跨境使用創新試點項目,設立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創新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和人民幣海外貸款業務,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金融支持。
圍繞這一定位,在投融資板塊上,北京金控集團成立了北京金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設立北京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產業基金。
金融科技板塊被范文仲視為北京金控集團的“大腦”,建立了金融科技基礎層和普惠金融應用層的雙層架構。
在基礎層,成立了全國首家普惠型金融大數據公司,用來承擔全市政務數據向金融領域輸出的“統一接口”功能。
在樸道征信公司之外,北京金控集團還設立了京云企業征信平臺,成為全國首家同時擁有企業和個人兩類征信牌照的機構,用于推進北京“信用之都”建設。
此外,北京金控集團還聯合京東、微芯研究院和科技企業發起設立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有限公司,旨在打造國內領先的數據交易基礎設施和國際重要的數據跨境交易樞紐。
在應用層,北京金控集團上線了全國首家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臺
——北京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作為北京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1+8”措施之一,并成立了北京惠民數科公司等。
可以看出,在劃轉金融牌照之余,在《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全面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關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諸多政策東風之下,以及金科新區作為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的機遇當前之際,北京金控集團亦在積極打造以“科技驅動、面向未來的智慧金融服務體系”的金控創新之路。
(本文作者介紹:“喻觀財經”創始人、資深財經媒體人。長期觀察和研究金融領域。)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