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唐建偉:中國糧食供需總體穩定

2020年04月08日16:24    作者:唐建偉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唐建偉

  當前,國際疫情仍在擴散蔓延,部分國家宣布停止糧食出口,導致國內外都對糧食安全問題高度關注。從供給角度分析,無法得出中國糧食價格會持續上漲的結論。更不用擔心因為海外疫情蔓延、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而沖擊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

  一、近期國際糧價并未因疫情出現明顯上漲,中國的糧食價格更是非常穩定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糧食(Cereal)概念指谷物,包括麥類、粗糧(主要是玉米)和大米三大類,而我國的糧食統計范疇除了谷物外,還包含豆類和薯類。大豆與薯類基本屬于經濟作物的范疇,因此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還是小麥、玉米和大米。

  從國際糧食價格的趨勢來看,自2000年以來共經歷過兩輪比較大的上漲周期,分別是2007-2008年和2010-2012年。雖然每一輪上漲的原因有所不同,但每一次國際糧食價格的上漲都曾引發過糧食價格將持續走高的擔心,2008年的上漲還曾經造成過全球性的糧食危機。下面我們回顧一下新世紀以來這兩次國際糧食價格的上漲周期背后的原因及其影響。

  資料來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第一輪上漲周期:2007-2008年。從2007年開始,全球糧食價格開始出現快速上漲,當年漲幅達到40%,其中小麥、玉米、大豆價格紛紛創下歷史新高,并直接演變為2008年的世界性糧食危機。當時有學者認為,這次的糧食價格上漲趨勢將是長期性的,因為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攀升,有越來越多的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被用來生產生物燃料,作為替代能源來使用。這使得全球糧食供需格局發生根本性改變,未來糧食價格可能將持續上漲。還有一些西方政客及學者將這一時期世界糧食價格的上漲歸咎于中國、印度等人口大國,他們認為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和印度人口多且增長快,消費了全球主要的糧食增量。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和印度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對牛肉的消費量增長,而牛的養殖和生產要消耗大量的糧食。事實證明,隨著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發生,國際糧食價格也在2008年下半年開始了一輪暴跌。所謂糧食價格將持續上漲的預言被打破了。

  第二輪上漲周期:2010-2011年。兩年后,在全球性的庫存占比下降、主要產糧國自然災害頻發、部分出口國出口限制、生物能源提煉增加等多重因素的綜合推動下,國際糧食價格在2008年次貸危機回調之后,再度快速上漲。2010年,當年國際玉米、小麥和大豆價格分別上漲52%、49%和28%,到2011年2月,記錄肉類、奶制品、谷物、油料等農產品的世界糧食價格指數突破了2008年的高點,創下1990年以來的新高。

  從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實際食品與糧食價格指數(已剔除通脹影響)來看,2010年以后國際糧價重現快速上漲的態勢。2011年3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價格指數平均為252點,比2月份略微回調2.6%,但仍比2010年3月份高出60%。

  資料來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從IMF監測的國際主要糧食大宗商品交易價格來看,2010年以來的主要糧食價格也出現加快上漲的態勢。在國際糧食價格快速上漲的過程中,中國國內的糧食價格也開始水船高,2010年11月我國糧食價格同比上漲15.6%,創下近年新高。成為拉動當時國內物價上漲的主要動力。

  資料來源:WIND

  隨著國際糧食價格的再一次上漲,又開始有人“忽悠”,世界糧食供需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未來國際糧食價格將長期保持在高位,持續上漲的糧價將推動中國物價的長期上漲。但事實證明這種擔心又一次落空了。2012年開始,隨著全球經濟增速的放緩,糧食的需求也相應回落,國際糧食價格也應聲而落。2013年以來國際糧食價格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波動,并沒有出現前幾年的大起大落。價格指數也遠低于此前兩輪高峰時期。今年以來,國際糧食價格并沒有因為疫情沖擊而出現明顯上漲,2020年3月份的聯合國谷物價格指數是164.6點,比上個月還下降了3.2點。更是遠低于上一輪上漲周期時2012年高點時的256點。

  資料來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而從中國來看,自2011年以后,中國糧食價格漲幅一直處于持續回落的過程中,最近五年同比漲幅更是一直沒有超過3%。即使在2019年以來的這一輪CPI同比持續走高的過程中,糧食價格總體也非常穩定,同比漲幅甚至沒有超過1%。即使在抗疫期間的今年2-3月份,國內糧食價格的同比漲幅也沒有明顯變化,仍維持在0.5%左右的低位。應當說當前中國糧食的供需平穩,糧食價格已經不是影響CPI的關鍵因素。

  二、對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擔憂,根源就是“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再現

  既然近年來國際糧食價格的波動性并沒有明顯加大,更沒有出現持續的上漲,仍然呈現有漲有跌的周期性特征。同時中國的糧食價格整體也非常穩定,但為什么對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擔心卻一直存在,這次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而再次出現呢?主要原因還是對中國人口增長和糧食消費的增加的擔心。

  其實早在1994年9月,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博士就在美國《世界觀察》刊載了一篇題為《誰來養活中國》的文章。布朗在文章中指出:一方面,隨著中國人口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到2030年中國糧食的需求增長85%。另一方面,由于生產率下降、城市化使耕地減少以及工業化使環境受到破壞,到2030年中國糧食的供給則將比1994年減少20%。由此布朗博士得出結論,在發生需求增加和供給減少的情況下,中國面臨的問題將是巨大的糧食缺口。中國到2030年,若以人均糧食消費水平按400公斤計算,進口糧食將達到3.78億噸,而世界糧食出口總量不過2億多噸。到那時,中國不僅自己養活不了自己,而且世界也不能養活中國。雖然這是一篇偏學術性的分析預測文章,但由于其結論驚人,因此也被看成是當時所謂的“中國威脅論”的一種代表聲音。目前距離布朗博士的文章發表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離他預測的2030年也只有十年的時間了,但他所預測的情況并沒有在中國發生。而且國際糧食價格在2011年上漲到歷史高點之后就又開始回落,中國糧食價格即使在2010-2011年也出現了上漲,但其漲幅并未超過上一輪高點,且漲幅也明顯小于國際糧食價格。

  因此,布朗博士的預言會否成真?中國的糧食需求真的會成為世界難以承受之重嗎?疫情沖擊之下,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會威脅到中國的糧食安全嗎?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來仔細分析。因為布朗博士是從中國糧食的供需兩個角度來預測中國糧食的短缺問題的,因此,要判斷布朗博士的預言是否會成真,我們也需要來分析一下當前及未來中國糧食真實的供給和需求情況。

  三、中國糧食需求現狀:由于人口增長低于預期以及收入增長之后食品消費多元化,糧食需求增長總體平穩,并未出現爆發式增長。

  1、中國人口增速明顯放緩

  布朗在對中國糧食需求的預測方面的第一個依據是中國人口的迅速增長導致的糧食消費的爆發式增長。他認為到2030年,中國的人口將從1994年的11.1億增長到16億,糧食的消費從現在的人均300公斤增加到人均400公斤,糧食的需求總量從現在(1994年)的3.46億噸,增加到2030年的6.4億噸,增長85%。但實際上,雖然我國總人口從1994年的11.9億增加到2019年的14億,但人口的年增長量明顯小于布朗當初的預計。因為按照布朗的判斷,我國每年新增人口將達到1300萬左右,但實際上,自1994年以來,我國每年新增人口數量是逐年減少的,平均下來不到1000萬,2006-2013年每年新增人口不到700萬。2016年之后全面放開二胎后,我國每年新增人口也只在當年出現了809萬人,2017年新增737萬人。隨后每年新增人口又開始下降,2018年新增人口530萬,2019年新增人口下降到只有467萬。近十幾年以來我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也是逐年下降,已經從1994年的11.21%下降到2019年的3.34%。正是這樣的原因,使得布朗博士有關中國人口總量的預測數據出現了明顯高估。預計按照目前這種趨勢,到2030年我國總人口將可能只有14.5億左右,將比布朗博士當初的預計要少1.5億左右。而且在2030年左右我國將步入老齡化,人口將告別正增長,總人口將逐年減少。因此,人口增長將導致中國糧食短缺這一論據已經不再成立。

  資料來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2、中國糧食年消費總量整體平穩,并沒有明顯上升

  隨著中國人口總量的增長,我國糧食的年消費總量卻并沒有出現明顯上升,1992-2019年,我國小麥消費量從103,382千噸增長到111,202千噸,28年只增長了8%,年均增速只有0.33%。而大米(稻谷)的消費量則是從1993年的179,964千噸增長到2019年的203,196千噸,27年中消費量也只增長了13%,年均增速也只有0.54%。以上數據表明,雖然總人口在增長,但中國人對大米和小麥等主糧的年消費量近二十多年以來增長非常有限,并沒有出現有些人所擔心的爆發式增長。

  資料來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也不意外,因為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中國居民已經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在吃的方面自然也開始從原來的“吃飽”向現在的“吃好”轉變,同時更加追求食物的多元化,對小麥和大米等主糧的消費自然會有所減少,因此近年來對這些主食年消費總量整體穩定,甚至略有減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布朗博士的預測則可能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是簡單的以過去來預測未來。而事實證明,用這種線性思維來做簡單處推式的長期預測是很容易出現大錯誤的,正所謂“差之毫厘,繆以千里”。

  以上分析證明,在中國人口的增長和收入的上升并未導致糧食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因此,從需求方面來分析并不能得出未來中國糧食會因出現短缺而長期漲價的結論。更不能由此得出因為中國糧食需求的增長會將世界糧食吃光,導致全世界都無法養活中國的判斷。

  四、我國糧食供給現狀:依靠糧食高保障自給率建立內外隔離“防火墻”

  首先,糧食高保障率、高自給率杜絕外部價格上漲帶來的價格沖擊。我國長期采取“糧食作物優先、經濟作物讓步”的發展戰略,確保了我國小麥、稻谷消費的高保障率與高自給率。這也是為何2010年那一輪國際糧價快速上升并未對我國物價形成大幅沖擊的根本原因。一是高保障率方面,按照OECD農業數據庫提供的數據計算:中國小麥的庫存/消費比從1992年的47.8%上升至2019年的91.14%;中國稻谷的庫存/消費比從1993年的62.6%上升至2019年的86.24%。這一數據表明目前我們國家糧食庫存是充足的,庫存消費比遠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特別是兩大口糧,小麥和稻谷庫存大體相當于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中國完全有能力應對疫情沖擊下部分糧食出口國禁止糧食出口可能帶來的影響。同時,國內糧食庫存充足,國內老百姓根本沒有必要相信網上的流言而去搶購囤積糧食。

  二是高自給率方面,按照OECD農業數據庫提供的數據計算:中國小麥的進口/消費比從1992年的6.85%下降至2019年的3.33%,二十八年平均僅有2.98%。中國大米的進口/消費比雖然從1993年的0.51%上升至2019年的1.63%,但近二十七年平均也只有1.08%,維持在非常低的水平。正如2020年4月4日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我們進口的主要是強筋弱筋小麥、泰國大米等,主要目的是為了調劑需求結構,更好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敝袊诩Z完全自給,即使不進口也不會短缺,因此即使疫情導致部分糧食出口國不再出口,其對中國的影響也非常有限。國際糧食價格即使上漲也不會影響到國內糧食的供給。

  資料來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資料來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其次,我國采取保護性的最低收購價措施穩定糧食市場。保護性的最低收購價有利于防止糧價短期波動造成農民經濟損失和種糧積極性。2007年以來我國糧食收購價開始穩步上升,截至2015年我國糧食最低收購價漲至近年最高點,期間累計漲幅分別為:早秈稻92.86%、中晚秈稻91.67%、粳稻106.67%、混合麥71.01%,這一價格漲幅與市場平均收購價的漲幅是基本一致。合理的最低收購價穩步上升確保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和我國糧食供給的平穩增長。

  資料來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最后我國耕地面積保持穩定,沒有明顯的減少,保障了糧食生產的總體穩定。布朗博士預計到2030年,中國的糧食種植面積將從1994年的0.91億公頃,下降到0.48億公頃,減少了47%,雖然單產水平可以從1994年的每公頃3705公斤上升到5700公斤,但糧食總產量則將從現在的3.4億噸下降到2.74億噸,減少了20%。

  但實際上我國人均耕地減少的速度并不像布朗博士預計的那樣嚴重,從全國耕地總面積來看,近幾十年總體還保持增長態勢,從1994年的0.956億公頃增長到2015年的1.35億公頃。而同期我國農作物和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也保持了整體平穩。小麥、玉米和稻谷等主要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雖然有波動,但自2003年以來總體保持了穩步增長的態勢。

  資料來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資料來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在耕地面積和糧食播種面積整體穩定的背景下,隨著技術的進步,近年我國糧食的單位產量也保持穩步增長趨勢,如谷物單位面積產量由1994年的4499.7公斤/公頃上升至2019年的7059公斤/公頃。玉米和小麥單位面積產量則分別由1994年的4.69噸/公頃、3.43噸每公頃上升至2018年的6.1噸/公頃和5.42/公頃。正是因為耕地面積不減反增加上糧食單位產量持續增長,使得我國近年來糧食總產量不但沒有出現布朗博士預計的下降,反而保持了持續的增產,年產量已經由1994年的44,510.10萬噸上升到2019年的66384萬噸,增長了49.14%,2003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糧食產量連續5年達到1.3萬億斤以上。

  資料來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資料來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因此,從供給角度分析,至少目前沒有出現因耕地面積減少而導致的國內糧食供應短缺,因此似乎也無法得出中國糧食價格會持續上漲的結論。更不用擔心因為海外疫情蔓延、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而沖擊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

  五、糧食供需總體穩定,仍需采取綜合措施保障糧食安全和物價穩定

  雖然國內糧食市場依靠不斷提高收購保護價、高自給保障率建立了糧價內外隔離的“防火墻”,避免了外部糧價快速上漲對國內整體價格水平的沖擊。但是,仍然需要看到,國內糧食收購價整體偏低、農民種糧成本不斷提高、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高農資成本等因素也在間接的抬升國內糧價和物價。考慮到糧食價格是百價之基,穩定糧價對于穩定國內物價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采取各項措施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糧食安全和物價穩定。

  需要指出的是,糧食最低收購價上調與穩定物價之間并不矛盾。就目前狀況來看,正是中國的糧食安全“防火墻”隔離了國際糧價飛漲對我國的直接沖擊。如果國內糧食安全出現問題,小麥、大米、玉米三大糧食品種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推動中國糧價快速上漲與國際接軌,那么中國的物價穩定將會受到巨大的沖擊。因此,適度提高最低糧食收購價,確保國內市場不受國際糧價飛漲的影響,是穩定中國物價的關鍵之一。

  首先,按照種糧成本上升的趨勢,合理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分析表明目前的最低收購價實際上僅僅略超出平均種糧成本,對拉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影響甚微。考慮到國內短期內實現全面機械化種植可能性幾乎沒有,種糧還必須提高廣大農民種植積極性。在種糧人力成本不斷提高、國際能源與農資產品價格上漲推高國內物質與服務成本的背景下,未來亟需在現有的基礎上再調高最低糧食收購價。可考慮在種糧成本上升的基礎上再增加1-2個百分點,適當增加農民種糧利潤空間,在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穩定物價上漲預期。

  其次,考慮實施更為靈活的最低保護收購定價機制。目前的糧食最低保護收購價是每年在年初確定的,這樣的定價機制往往很難預見到整年的糧價波動情況。一旦出現價格波動較大,市場收購價大幅高于最低收購保護價,那么最低保護限價的意義就非常小。實際上,按照以往的歷史數據來看,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如2010年上半年紅小麥的市場收購價低于最低保護限價,保護機制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下半年之后由于國際糧價大幅上升等因素影響,國內市場收購價也開始快速攀升,年初確定的最低收購限價變的沒有意義。因此,有必要建立更為靈活的價格保護機制,如按月、按季度來重新確定一次最低收購價格,尤其是在國內外糧價波動價位劇烈的情況下,這樣靈活、快速的限價調整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再次,長遠來看還是有必要建立糧食進口儲備機制。雖然目前中國基本能夠自給自足,國際糧價波動對中國影響較小。但是從更長遠的時間來看,中國總人口規模在未來十幾年內仍將持續增長,特別是人口總量基數較大,整體的糧食需求總量很大。而近年來由于農業用地不斷讓位于工業,勞動力、種糧成本提升等因素影響,未來糧食產量提升的空間并不很大。為了保障未來的糧食安全,有必要充分利用國際糧食資源建立長期儲備機制??梢钥紤]在國際糧價出現回落,與國內糧價持平或略低時進口儲備,以應對國內不時之需。

  (本文作者介紹:經濟學者)

責任編輯:陳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貨幣政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