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管清友
要正視困難,也要有信心。與90年代中后期的經濟整頓和亞洲金融危機相比,中國經濟治理已有了一些歷史經驗。創造性的改革、超常規的宏觀政策,都是必要的,必需的。
一、目前經濟預測分歧較大,底數尚不清楚
目前的時間是2月中旬,下旬剛開始,大部分數據出不來。關于經濟預測的分歧較大,明確的經濟決策就比較困難,這直接涉及到下一步的國家政策和企業經營戰略。比較樂觀的預測是第一季度GDP下滑到4%,部分預測下滑到2%至3%,比較悲觀的預測是-2%至-3%,因此當前政策主要是試探性的。但從近期發電用煤量、鐵路貨運量、旅游、消費、票房等數據可以看出,本次疫情對經濟的沖擊不可小覷,且很多行業不可逆。
大家擔心的全球供應鏈問題,從國際局勢來看,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完全出局尚無可能。但歐美國家可能正在進行“壓力測試”,為中國出局做準備。第一季度的原有訂單難以完成,隨之二季度的出口也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在2003年非典時期,中國經濟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而現在的中國經濟,消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次消費受到沖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甚大。金融市場是實體經濟走向的風向標,歐美金融市場對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出局的情況反映比較平淡,有些經濟學家正在擔心歐美市場在為中國出局做準備。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是值得長期關注的問題。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是,疫情是否會帶來長期的消費行為和投資行為的變化。比如疫情期間火熱的在線辦公和在線教育是否會在疫情結束之后得到持續。這些變化對經濟的連鎖反應也是難以預判的。
二、目前的宏觀政策都屬于試探性,紓困比寬松重要
1. 財政政策要擔當大任,需要超常規
財政政策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不切實際的要求降費降稅;二是防止“政府點菜,企業買單”。社保減免、緩交是可行的,大規模減稅降費對于地方財政的壓力比較大?!凹偫А钡恼弑取胺€增長”和寬松政策更重要。2020年赤字率突破3%的警戒線是比較確定的。從國際經驗來看,因為突發事件赤字率突破警戒線有一定的先例。財政預算也有必要做跨期預算,把后面的錢拿到現在來花。
今年后三個季度如何追趕經濟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國有企業、國有金融機構利潤跨期上繳十分必要,例如銀行、石油化工、煙草行業等行業跨期上繳,是可以短期充實財政的方式。
關于投資結構,“新基建”(移動互聯網、醫療公共衛生等)在未來可能成為重點投資方向。四萬億2.0版本恐怕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不得已而為之,但是投資方向和融資去向,必須到民生、應急、短板這些領域,防止再度出現脫實向虛。
2. 貨幣政策已經在試探,后續力度看經濟下滑程度
當前的央行降息是不對稱降息,1年期降得多,5年期降得少(涉及到房貸),這是考慮到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貨幣政策的取向從近期的股票市場也可以看出端倪,流動性寬松戰勝了對疫情的恐慌。
3. 刀刃上尋求增長,治理能力需要新突破
要正視困難,也要有信心。與90年代中后期的經濟整頓和亞洲金融危機相比,中國經濟治理已有了一些歷史經驗。創造性的改革、超常規的宏觀政策,都是必要的,必需的。但是現在遇到的挑戰是空前的,比如互聯網發展對治理的挑戰、貿易戰和疫情。治理能力需要創新提高,治理能力比宏觀經濟管理更重要,需要范式和模式的突破。新時期宏觀經濟管理能力也是國家治理能力重要組成部分,既要大膽,也要心細,有點像走刀刃,避免日本這樣的國際教訓。要在刀刃上起舞,取得刀刃上的增長。很難,但不得不走。
三、企業要立足自救,滄海橫流,大浪淘沙
立足自救,爭取外援。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在此次疫情中,企業面對的最大困境是現金流問題,這也是企業短期亟待解決的問題。解決方案包括:第一,爭取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第二,特殊時期要利用好股權市場;第三,利用資本市場,發債、定增,加快IPO投資步伐。
治大國如烹小鮮,管理企業也是如此。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很多管理機制是相通的。第一,企業要做好底線管理,居安思危;第二,企業家要持續學習,與外界有平等、通暢的溝通交流,不要自我封閉、被動封閉。第三,企業要積極的生產自救,做好最差的情況準備。
四、股票市場流動性通過大考,流動性因素和盈利因素會交替影響
對于監管層面來說,指數漲跌是第二位,重要的是流動性。短期來看,流動性寬松是對股票市場的最大影響因素。下一步投資者需要判斷,企業盈利占主導還是流動性占主導。疫情對經濟的沖擊一定會反應到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尤其是餐飲、旅游等。長期來看,股票市場的規范監管和有效治理是關鍵。
再融資新規,對于上市公司和投資方來說是利好(增強流動性),但對投資者來說未必公平。
五、房地產行業分化正在實現,房住不炒仍是底線
房地產調控思路和走向預判:房地產松動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房地產形勢很難回到2014年或2015年的狀態,而且全國房地產行業分化正在實現:過去房地產主要依靠高杠桿、高周轉,現在主要是保障現金流。從開發人到手藝人。
對于中國資金是否正在從房地產向股市流動、為何疫情期間股市不降反升這個大家關注的問題,短期來看,主要是寬松效應、蹺蹺板效應;長期來看,中國居民的資產不動產比例縮小,金融資產比例擴大,根本還在于規范的市場和法制化的監管。
六、重大理論問題需要深思,中國處于歷史和現實的重大節點
有兩個問題值得深思,并找出答案:
第一,現代宏觀經濟學面臨理論貧困,如何解決中國這樣的超大規模經濟體的現實問題?
第二,大陸大國的治理難題由來已久,國家治理的邊界、張力和極限在哪里?
(本文作者介紹: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