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機構 四十人論壇
本文作者:陳元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未來全球金融增長點在金融科技,競爭點也在金融科技。我國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擁有良好的歷史經驗與實踐基礎,希望產業各方繼往開來、再接再厲,為推動金融科技行穩致遠作出更大貢獻。
大家好!很高興受邀參加2019年成方金融科技論壇。首先,我對本次論壇的召開表示衷心祝賀。借此機會,我想從金融與科技融合的歷史演進切入,談一談金融科技應用與發展的幾點思考。
金融與科技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古往今來,金融業一直對新技術保持高度敏感,是科技成果應用最廣最深的行業。歷史證明,每一次工業革命都使金融與科技融合程度不斷加深,助推金融業培育新優勢、發揮新作用、實現新發展。
作為中國金融信息化推動者和貢獻者,我有幸親歷信息技術在我國金融業應用與發展的奮斗征程。20世紀中葉,人民銀行核算工廠在北京成立,拉開了我國金融信息化的大幕。80年代,電子技術廣泛應用,金融管理部門基于星型網絡構建資金清算與同城清算系統,利用衛星通信網絡構建天地對接的電子聯行和電子證券交易系統,為金融信息化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設施。金融機構陸續設計開發核心交易、賬務信貸等業務系統,將用戶管理、資金結算、風險控制等功能整合,實現了業務處理從撥“算盤”到敲“鍵盤”的轉變。基于此,我國金融信息化跨越式發展,基礎設施體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作業方式從手工處理到自動化處理,為金融業轉型升級打下堅實基礎。
尤其是在支付領域,這場如火如荼的金融業“科技革命”推動形成了以人民銀行現代化支付系統為核心、銀行業金融機構業務系統為基礎、非銀行支付機構和特許清算機構業務系統為補充、國內支付與跨境支付并駕齊驅的多層次支付清算網絡體系。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電商企業掀起網絡購物熱潮,呈現熱鬧非凡的景象。這背后,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作為支付清算體系的中堅力量,攜手構建的支付高速公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謂是支付清算的中流砥柱。據統計,11月11日累計發生網絡支付業務超過17億筆、金額超過14820億元。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深刻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商業模式甚至經濟運行邏輯,促使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的內在因素和外部環境發生新變化。
一是新需求驅動金融科技創新。近年來,人民群眾日常活動呈現數據化、網絡化的新特征,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正在發生顛覆性變革,人民群眾的需求已經從“物質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轉變。高效、安全、普惠、精準的金融服務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條件。為此,金融業努力轉變發展方式,逐步加快發展金融科技,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優化或創新金融產品、經營模式和業務流程,打造“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智能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金融消費體驗。
二是新經濟呼喚金融科技發展。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經歷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以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的經濟模式呼喚新的金融形式。作為新金融的重要生產力,金融科技基于現代科技手段能夠提升金融產品定價的時效性和精確性,使投融資更好匹配新經濟結構,助推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可以預見,未來金融科技將成為衡量金融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由此帶來的金融轉型升級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三是新技術催生金融科技應用。近幾年,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不斷涌現,成為催生產業變革、促進社會發展的突破口。對金融行業而言,這些技術能夠有效整合資源、突破信息壁壘,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人與服務的互聯,有助于改善金融服務模式、優化金融產品供給。在此背景下,新技術與金融深度融合,催生出智能支付、5G網點、開放銀行等金融科技應用,深刻改變金融服務運作方式,為金融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
總體而言,金融業的科技力量從支撐、保障的從屬地位,向引領、重塑的驅動地位轉變,已成為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科技為金融業務帶來高效率、高質量的同時,也引入新風險、新挑戰。業務關聯滲透導致金融風險多重疊加、外溢加劇,個人金融信息誤用、濫用時有發生,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凝聚共識合力推動金融科技行穩致遠,真正做到金融科技服務于民、造福于民。
第一,規范技術創新應用,引導金融科技正向發展。技術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面對新技術既不能將其“神化”,也不能一味排斥,而應回歸技術中立的本源。建議金融管理部門在做好發展規劃的同時,立足我國國情,健全金融科技監管規則體系,完善創新管理機制,綜合運用規則、規制、標準等手段規范新技術金融應用,為金融科技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金融機構應認真落實央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以守正為基礎,以安全為關鍵,牢牢把握金融科技創新的核心與本質,在嚴控風險、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依法合規創新金融科技產品與服務,合理運用新興技術手段賦能金融高質量發展、助推數字經濟轉型升級。
第二,推動產學研用合作,加速金融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應用能力是金融科技發展的基礎,是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產學研用各方應凝聚發展合力,通過產業聯盟、專業委員會、聯合實驗室等形式,針對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難點痛點,積極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在分布式數據庫、中間件等領域鍛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同時,堅持“以應用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的原則,構建場景共建、成果共用、產權共享的成果轉化新模式,促進科技成果供給端和需求端的精準對接,有效打通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一批技術含量高、用戶體驗好的金融科技應用,切實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
第三,強化金融信息保護,固守金融科技發展底線。金融信息保護是金融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必須把握好金融信息安全防護與合理應用之間的適度平衡。建議有關部門在《網絡安全法》基礎上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加快信息保護領域的立法進程,加強對濫用數據、侵犯隱私等違法行為的懲戒,逐步構建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多元協同共治格局,不斷提升金融信息安全治理水平。金融機構應依法依規做好內控管理,強化從業人員信息安全意識,完善金融信息保護措施,將信息安全、數據安全等管理要求內嵌于業務流程、產品設計、信息系統之中,促進金融科技健康可持續發展。
第四,加強監管科技實踐,提升金融風險防控能力。當前,全球金融監管部門都在積極推動監管科技應用,通過現代科技成果優化金融監管模式,提升監管效能,降低合規成本。建議金融管理部門立足我國國情,穩妥有序推進監管科技工作。建立健全監管科技協調機制,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統籌下,協同推進宏觀審慎監管和微觀行為監管。健全新技術在金融監管領域應用標準體系,在應用范圍、運作方式、操作細則、風險防控等方面明確體系化的技術要求,充分發揮標準化的引領作用。加強監管規則數字化研究,探索將風險防控機制嵌入金融業務流程,對交易行為進行實時監測、對業務數據實時分析提取,實現可疑交易自動化攔截與風險應急處置,增強對金融風險識別、評估、監控、預警和處置能力。
女士們、先生們!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未來全球金融增長點在金融科技,競爭點也在金融科技。我國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擁有良好的歷史經驗與實踐基礎,希望產業各方繼往開來、再接再厲,為推動金融科技行穩致遠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定位為“平臺+實體”新型智庫,專注于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