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王劍的角度
本文發表于
《中國銀行保險報》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主管)
2024年6月6日
王劍?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
一般而言,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宏觀經濟增速的下行,其金融市場利率水平也是趨于下降的,利率與宏觀經濟之間保持一致。其背后的邏輯是,利率代表著資金回報水平,而回報水平必然與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利率與經濟增速間有一定的均衡。從自然利率的角度也能得出類似結論,即讓經濟總供需達到均衡時的實際利率水平,雖然很難精確計量該利率水平,但該利率水平也是隨著經濟增速下降而下降的。但除宏觀經濟這一總量因素之外,如果納入經濟結構、金融結構的結構因素,那么我們則會發現,利率水平的影響因素可能更為復雜。
首先,從定義上而言,利率是債權資金的價格。債權資金的交易市場,從期限長短來劃分,又分為短期的貨幣市場和長期的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受各種短期因素影響較大,其利率水平本身就處于高波動之中,因此捕捉其規律難度較大,而資本市場的利率則相對容易分析。債權資本市場工具,主要指中長期債券。銀行信貸是重要的債權工具,但近代銀行剛剛問世時,主要為客戶提供流動性支持,絕對不屬于資本市場工具。但我國銀行信貸業務有其特殊性,借款人申請中長期貸款用于資本開支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因此中長期貸款也是債權資本市場工具。因此,中長期的債券和貸款,都是債權資本市場工具。
與債權資本市場工具相對應的,自然就是股權資本市場工具了,兩者共同構成幾乎全部資本市場工具,融資者在資本市場上發行這些工具來募集中長期資金,用于資本開支,發展生產。而債權或股權的選擇,很多程度上取決于投資項目的風險、收益情況。因為,債權或股權的安排,是風險、收益的分配方式不同,本質是風險管理方式的不同,同時也是激勵管理方式的不同。而風險管理、激勵管理本身就是金融業的天然職能。當然,只有債權資本市場工具能產生利率,股權工具不涉及利率,只有收益率。
因此,長期利率的高低,取決于一國經濟發展對債權資本市場工具的供給、需求的情況。如果供過于求,則利率下行,否則利率上行。但宏觀經濟的增長,是所有資本的投放帶來的,既來自債權資本市場工具,也來自股權資本市場工具。如果一國的資本結構基本恒定,那么宏觀經濟增速與利率之間可能會有是相對穩定的相關性,也就是我們前文提及的,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但是,如果一國的資本結構出現較大幅度變化,債權與股權資本市場工具的需求出現明顯的此消彼長,那么均衡利率與經濟增長之間可能出現和過往經驗不同的乖離。
而當一國面臨產業轉型升級之時,一國的資本結構就是會出現較大變化的。這可能便是我國近幾年面臨的情況。
顯然,債權與股權資本市場工具,由于分別代表著不同的風險、收益分配方式,其所匹配的產業類型是非常不同的。簡言之,債權資本市場工具適用于低風險、低回報的傳統制造業,而股權資本市場工具則適用于風險、收益都較高的新興產業。傳統制造業需要大量固定資產投資,而所謂的固定資產,主要指的是土地、基礎設施、廠房、設備等,傳統的制造業(主要指上中下游制造業,同時建筑、基建等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制造業”)依靠這些固定資產創造產出,雖然利潤并不豐厚,但相對穩定,不確定性小,并且還有固定資產可用于抵質押(因為大部分固定資產的可變現性較好),因此適合用債權資本市場工具籌集資本。
而新興產業則完全不同于傳統制造業。它們也需要巨大的投資,但這些投資大部分并不形成固定資本,而主要是無形資產,甚至連無形資產都沒有(比如一些新興產業早期“燒錢”積累流量或數據,而目前流量和數據在會計上暫未核算為無形資產),因此很難用于抵質押。同時,這些產業的未來產出極其不確定,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巨大,當然,血本無歸的概率偏大一些。因此,這樣的風險、收益結構,很難匹配債權資本市場工具,一般都使用股權資本市場工具籌集資金,并且是風險投資、創投基金等風險偏好極高的業務形式。
因此,從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的簡單“兩分法”,可以推導出債權與股權資本市場工具的兩分法,這同時也是間接融資、直接融資的兩分法(因為我國債權資本市場工具是以銀行信貸為主,代表間接融資)。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在著力提升直接融資比例,這背后的邏輯,其實就是提高股權融資的比例,那更底層的邏輯,就是提升新興產業的比例,推動整個國家的經濟實現轉型升級。
到此,便可推導出一個直接的結論:如果我國產業轉型升級順利,新興產業占比提升,那么股權資本市場工具的發行量會增加,債權資本市場工具的發行量會下降。在假設債權資本供給增加的情況下(這一假設一般是成立的,因為隨著經濟增長,居民財富積累,會有更多資金用于固定收益投資),債權資本市場工具的供需失衡,那么其價格——也就是利率——必然是下行的。但這未必代表著宏觀經濟同步下行,因為可能是股權資本市場工具支撐下的新興產業在驅動經濟增長。畢竟,利率只是債權資本市場工具的價格,并不是所有資本市場工具的價格。因此,這是解釋利率與宏觀經濟乖離的角度之一。
當然,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之間邊界也是動態的。隨著產業日益成熟,市場競爭格局趨于均衡,有些新興產業會逐步轉變為傳統產業,現金流開始變得穩定,其無形資產也可能從專用資產變成可變現的通用資產,可用于抵質押,因此慢慢成為傳統產業。正好比,我們目前熟識的很多傳統產業,在很多年前也是風華正茂的新興產業。尤其在我國這樣的超大型市場中,很多新興產業可以很快產業化、規模化、成熟化。屆時,它們也愿意通過發行債權資本市場工具來募集資金,供需情況可能仍會反復。而此時,如果足夠幸運,更新的新興產業也開始興起,開始了一段新的循環。因此,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結構(也就是意味著債權與股權資本市場工具的結構)以一種螺旋式的方式交替變化,呈現出周期性。
因此,我們并不能簡單地預測利率下行是一個中長期趨勢。隨著產業結構的螺旋式變化,中間利率水平會有反復。就我國現階段而言,傳統產業雖然式微,但也還沒有到完全山窮水盡的地步,雖然地產、基建確實已經建設得較為飽和,但基建仍有不少短板要補,存量基建甚至還需要維護,而有些前幾年的新興產業也正逐步成熟,逐步變為傳統產業。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一段時期內,債權資本市場工具的發行量仍然會在一個可觀的水平。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碩士,CFA持牌人,曾供職于浙商證券、光大證券研究所,擔任金融行業分析師,2018年加盟國信證券,任金融業首席分析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