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十四五規劃的實施,新能源景氣度持續,電氣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特高壓、新能源等領域行業政策繼續引領行業增長,2023年前三季度電氣設備行業收入利潤同比較快增長;預計在政策不變情況下,信用水平仍將保持穩定。
行業政策
2023年以來政策繼續促進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在光伏電站裝機增長、跨區域輸送需要及新能源并網消納問題背景下,特高壓投資額同比增速有望實現突破,帶動電氣設備制造等相關產業鏈發展;預計在清潔能源建設需求下電氣設備行業景氣度持續。
電氣設備行業受電源、輸電網絡建設投資以及環保新能源等政策的影響較大,與國家政策有緊密的相關性,國家統一政策規劃和導向能夠很大程度引導電氣設備制造行業的建設投資等發展趨勢。
2023年以來政策繼續促進構建新型能源體系,2023年6月,《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提出,新型電力系統發展以支撐實現碳達峰為主要目標,加速推進清潔低碳化轉型;電力消費新模式不斷涌現,終端用能領域電氣化水平逐步提升;加強政策引導,激發創新潛力,打造新型電力系統多維技術路線,推動能源電力全產業鏈融通發展。
特高壓方面,《“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加強電力和油氣跨省跨區輸送通道建設,“十四五”期間,存量通道輸電能力提升4000萬千瓦以上,新增開工建設跨省跨區輸電通道6000萬千瓦以上,跨省跨區直流輸電通道平均利用小時數力爭達到4500小時以上。工程施工受多方面因素影響,2022年特高壓直流項目核準不及預期,新開工線路均為特高壓交流。“三交九直”輸電通道規劃中,2023年上半年,金上-湖北800千伏、隴東-山東800千伏已開工建設,寧夏-湖南800千伏線路是今年開工的第三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同時是以開發沙漠光伏大基地、輸送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長距離跨區域特高壓由于規劃及后續施工時間一般超過5年時間較長,根據國家電網最新規劃,2023年特高壓直流開工規模將創造歷史年度最高值。特高壓直流主要作用在于長距離電力傳輸,是風光大基地的關鍵外送通道,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光基地建設正在提速,清潔能源跨區域輸送及新能源并網消納問題背景下,特高壓投資額同比增速有望實現突破。
新能源發電方面,2023年以來由于硅料和光伏組件價格進入回落調整期,推動光伏電站裝機并網。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3年1~9月,中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52,108萬千瓦,同比增長45.3%,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12,894萬千瓦,同比增加7,633萬千瓦,同時整體光伏產業出口產值保持增長。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最新的預測,2023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預計將達29億千瓦,同比增長約13%;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15.5億千瓦,包括水電4.2億千瓦、并網風電4.3億千瓦,以及并網太陽能發電5.6億千瓦。中電聯預計,2023年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并網裝機容量約達10億千瓦,同比大幅提升。預計2024年綜合考慮清潔能源“風光大基地”及電站成本調整等因素,新能源建站裝機保持高速釋放,帶動電氣設備制造等相關產業鏈發展。
2023年在光伏電站裝機增長、跨區域輸送需要及新能源并網消納問題背景下,特高壓投資額同比增速有望實現突破,帶動電氣設備制造等相關產業鏈發展;預計在清潔能源建設需求下電氣設備行業景氣度持續。
產業格局
2023年以來電源電網投資小幅回升,預計未來電源電網投資保持較大規模,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再創新高,電氣設備制造企業將面臨較好發展前景。
電氣設備的部件主要包含導線和電纜,主要應用于電力輸配電、各類電子設備及電器設備的內部連線;導線常用材料包括銅、鋁、銀等,電纜常用材料包括PVC、聚乙烯等絕緣材料。電氣設備制造行業易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影響,一般缺乏議價能力。2022年,受全球通漲、美元加息、地緣政治等多因素影響,有色金屬行業整體面臨下游需求不暢,價格傳導受阻的困難,各有色金屬產品價格出現不同幅度的波動,以銅、鋁金屬為例,價格均呈現前高后低走勢;2023年以來,大宗有色金屬產品價格亦呈區間震蕩態勢。
全社會用電量隨著經濟發展水平變化而變化,工業、生活等直接電力消費需求的提升引起社會對電源、電網設備的建設需求,這種需求通過國家統一的規劃和投資滿足,投資量的大小最終決定了各下游企業對電氣設備產品的訂單數量。2023年1~10月,全社會累計用電量76,059億千瓦時,累計同比增長5.80%,增速同比上升2.0個百分點,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拉動電力消費增速同比提高。根據中電聯預測,2023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有望增長6%,達到9.15萬億千瓦時。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電力工業運行簡況:截至2023年10月末,我國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27.70億千瓦,其中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分別為13.73、4.19、0.57、4.00、5.21億千瓦,占比分別為49.55%、15.14%、2.05%、14.45%、18.81%,火電裝機量占比自2013年的67.12%逐年下降至49.55%,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再創新高,我國發電結構進一步改善。預計未來能源供給結構將持續向非化石能源轉變,裝機量將持續增長。
電源基本建設投資方面,2020年之前電源建設投資額由于用電量增速偏低,且前期規劃電源裝機陸續投產,故基本處于下滑狀態。2023年1~9月全國電源工程投資完成額5,538億元,同比增長41%;電網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長4.2%。
綜合來看,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預計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將達到20%,未來我國電力供應結構將逐步繼續向可再生能源轉變。預計未來電源電網投資保持較大規模,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再創新高,電氣設備制造企業將面臨較好發展前景。
盈利能力
2023年1~9月,我國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同比增長,我國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收入和利潤仍然處于較快增長階段,電氣設備整體盈利能力或持續提升。
2023年1~9月,我國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7.87萬億元,同比增長11.10%,增速下降;同期,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4,480.40億元,同比增長24.90%,增速微降;由于行業政策的支持如特高壓、新能源等領域,我國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收入和利潤總體處于較快增長階段。2023年9月末,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資產負債率小幅增長,較2022年末59.71%增至60.65%,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
隨著十四五規劃的實施,新能源景氣度持續,電氣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特高壓、新能源等領域行業政策繼續引領行業增長,我國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收入和利潤仍然處于較快增長階段,電氣設備整體盈利能力或持續提升。
債務融資
2023年1~10月,電氣設備企業發債規模較穩定,其中超短融發行總額占比達68.56%;截至2023年11月20日,電氣設備行業債券存續規模714.27億元,未來三年行業將處于償債高峰期,其中2024年債券到期償付和滾動壓力較大,債務集中度較高。
2023年1~10月,電氣設備企業(按照信用債Wind行業分類-工業-資本貨物-電氣設備)發債主體15家,有主體級別的發債主體中,主體級別均在A及以上,其中AAA級5家,AA+級1家,AA級4家,AA-、A+級和A級各1家;新發債32只;發行總額295.35億元,其中,超短期融資債券占比68.56%、可交換債占比1.44%、可轉債占比10.33%、私募債占比1.02%、一般公司債占比7.45%、一般中期票據占比6.09%、證監會主管ABS占比5.11%,債券期限結構仍以短期為主。前五家主體合計發債規模占發債總額的83.26%,占比很高。
截至2023年11月20日,電氣設備行業存續債券714.27億元;2023年剩余~2033年各年份到期債券占存續債券總額比重分別為16.45%、22.60%、18.84%、13.41%、11.53%、11.41%、4.78%和0.98%,除可轉債外,未來三年行業將處于償債高峰期,其中2024年債券到期償付和滾動壓力較大。從單個發債主體來看,存續債券主要集中在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杉杉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電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其存續債券規模分別203.00億元、52.10億元、56.05億元、30.00億元、71.90億元,合計458.05億元,占存續債券總額比重的64.13%,集中度較高。
信用質量
2023年1~11月,電氣設備制造企業信用質量基本維持穩定;在政策不變情況下,預計2024年電氣設備制造企業信用水平仍將保持穩定。
截至2023年11月20日,電氣設備制造行業共有42家主體有存續債。2023年以來電氣設備制造行業共有1家企業級別調整,紅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相股份”)級別由AA-/穩定下調至A+/負面,級別下調原因為會計師事務所認為無法判斷更正后的數據對各年度財務報表的影響,對紅相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財務報告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同時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紅相股份立案。總體來看,2023年電氣設備制造企業信用質量基本穩定。
綜上,隨著十四五規劃的實施,新能源景氣度持續,非化石類電力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特高壓、新能源等領域行業政策繼續引領行業增長,2023年前三季度電氣設備行業收入利潤同比較快增長,在政策“雙碳”目標等細分行業政策引導支持下,我國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收入和利潤仍然處于較快增長階段,新能源景氣度持續,電氣設備行業整體盈利能力或持續增長。電氣設備行業債券存續規模714.27億元,未來三年行業將處于償債高峰期,預計2024年,在政策不變情況下,信用水平仍將保持穩定。
報告聲明
本報告分析及建議所依據的信息均來源于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依據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化。我們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依據本報告提供的信息進行證券投資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負責。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和發布。如引用、刊發,需注明出處為大公國際,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本文作者介紹:大公國際作為中國國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擁有獨創的評級方法和評級技術,科研成果豐富。)
責任編輯:趙思遠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