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孫金鉅
中小板設立的初衷是實現從深市主板到創業板的平穩過渡。但其在制度運行方面與深市主板并無根本性差異,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功能則不及創業板。在此背景下,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的合并是水到渠成。合并后,深市主板的IPO功能將得以恢復,滬深兩市錯位競爭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將更高效,也將為后續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做提前準備。
一、 為向創業板過渡而設立,中小板長期承接深市主板IPO融資功能
中小企業板(以下簡稱中小板)設立的初衷是實現從深市主板到創業板的平穩過渡。由于其設立在深市主板內部,在主板制度框架下運行,因此中小板與深市主板事實上并無根本性差異。另外,雖然中小板定位于為中小企業服務,但創業板的上市標準更具包容性且注冊制下IPO效率更高,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功能亦強于中小板。在此背景下,深市主板和中小板的合并將是水到渠成。
中小企業板在運行制度上與深市主板無根本性差異,事實上承接了深市主板的IPO融資功能以及部分服務大型企業的功能。為了強化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能力,深交所早在1999年便著手籌建創業板,并為此在2000年10月暫停深市主板IPO。但是,因為資本市場發展不夠成熟等歷史條件的限制,創業板的推出一度被擱置,深交所轉而采取更穩健的“分步走”策略,而2004年中小板的設立便是創業板“分步走”的第一步。因此,中小板的成立從一開始便具有過渡性質。為了更好地控制改革風險,中小板設立在深市主板內部,在主板制度框架下運行,并在公司IPO標準等方面與主板保持同步。因此,中小板在設立之初與深市主板便沒有根本性差異,長期以來中小板在事實上承接了大部分深市主板的IPO融資功能。截至2021年3月底,中小板上市公司數已達1005家,對應總市值為13.41萬億元,上市公司數和總市值分別是深市主板的2.19倍和1.35倍。自2004年開市以來,中小板累計實現IPO募資額達6745.72億元。另外,雖然中小板定位于服務中小企業,但在實踐中,中小板的多年發展也孕育出了眾多大市值公司。目前深市主板和中小板市值最大的前10家公司中,有4家來自中小板,其中海康威視總市值更已突破5000億元。
注冊制改革后的創業板包容性更強且IPO效率更高,在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等方面優于中小板。從板塊定位上看,中小板旨在為主業突出、具有成長性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和發展平臺,而注冊制改革后的創業板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雖然兩者在定位上錯位發展,但從IPO標準看,創業板相對于中小板的包容性更高,尤其在注冊制改革后,創業板IPO融資效率大幅提升,其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能力反而強于中小板。
二、基本面視角:中小板過渡屬性鮮明,眾多指標上與深市主板界限模糊
在不同定位的主導下,各板塊內上市公司行業分布具有鮮明的特色。創業板前五大行業分別為機械設備、計算機、電子、化工和醫藥生物,占比分別為14.9%、13.3%、10.7%、10.2%和9.8%,合計占比達58.9%,行業分布高度集中于高成長性新興產業。而深市主板行業分布較為分散,前五大行業合計占比42.5%,依次為房地產、化工、公用事業、醫藥生物和汽車,占比分別為10.7%、9.2%、8.5%、8.5%和5.7%,行業屬性較為傳統。相比之下,中小板的行業屬性和集中度均介于深市主板和創業板之間,前五大行業分別為化工、機械設備、電子、醫藥生物和電氣設備,占比分別為10.4%、9.5%、9.0%、7.7%和6.4%,合計占比達42.8%。
體量方面,截至2021年3月31日(下同),深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分別為209.7/130.3/107.2億元,中值分別為62.7/47.8/43.2億元。深市主板的公司整體市值更高,而創業板的市值分布高度集中,75%的公司規模在100億元以下,中小板的市值規模和分布集中度則介于兩者之間。深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的平均值分別為139.9/52.4/19.9億元,中值分別為35.8/20.9/9.0億元。由于深市主板最初設立之時沒有定位區分,其包含的上市公司類型最為廣泛,因此營業收入分布范圍最廣,而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營業收入分布則相對集中,尤其是絕大部分創業板公司營業收入規模小于20.0億元。在凈利潤方面,深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公司的2019年凈利潤平均值分別為8.1/2.4/0.9億元,中值分別為1.9/1.2/0.8億元。總體來看,深市主板的營收和利潤體量顯著高于中小板,中小板則明顯高于創業板。
在盈利能力方面,2019年深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24.7%/24.2%/28.2%,中值分別為21.8%/26.2%/33.8%。2019年深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公司的凈利率平均值分別為5.8%/4.6%/4.8%,中值分別為5.1%/6.5%/9.6%。從具體分布看,創業板整體盈利能力明顯占優,中小板介于創業板和深市主板之間但與深市主板非常接近。
成長性方面,深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公司的2017-2019年營業收入CAGR平均值分別為10.4%/11.3%/13.8%,中值分別為5.8%/6.7%/14.3%。深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公司的2017-2019年凈利潤CAGR平均值分別為10.8%/12.2%/19.4%,中值分別為7.6%/8.8%/14.7%。創業板的成長性顯著高于深市主板和中小板,后兩者的收入和利潤增速水平較為接近。
估值水平上,深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公司的PE(TTM)平均值分別為27.4/33.3/58.0倍,中值分別為20.7/26.6/38.4倍。在市凈率方面,深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公司的PB平均值分別為2.2/3.2/5.0倍,中值分別為1.7/2.4/3.4倍。各板塊估值水平差別較大,主要或由于不同板塊上市公司類型結構不同,而非板塊本身的估值溢價天然不同。因此中小板和深市主板合并后,上市公司估值水平不會因此而出現明顯的收斂。
三、中小板退出歷史舞臺,錯位競爭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將更高效
自2009年正式開市以來,創業板獲得了蓬勃發展。截至2020年,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達892家,對應總市值10.94萬億元。同時,注冊制已在創業板順利落地并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總體而言,創業板已經具備成熟的企業融資和定價等服務功能,中小板作為過渡板塊存在的意義逐漸淡化。
在此背景下,2021年3月31日,深交所公告稱,經中國證監會批準,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將于4月6日正式實施合并。此次合并將遵循“兩個統一、四個不變”的總體原則,即統一業務規則和統一運行監管模式,維持發行上市條件不變,投資者門檻不變,交易機制不變,證券代碼及簡稱不變,僅對市場產品、技術系統等少數差異化規則進行調整。預計深市主板和中小板的合并對投資者實際影響非常有限,但對于我國資本市場建設來說,則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對于深交所而言,中小板和深市主板的合并是市場發展規律的自然選擇,此后深交所將形成以主板、創業板為主體的市場格局,結構更簡潔、特色更鮮明、定位更清晰,更好地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若從更高的層面看,目前深交所三大板塊合計市值約33萬億元,而上交所兩大板塊總市值已達50萬億元。中小板與深市主板合并后,事實上將恢復深市主板的IPO融資功能,深交所主板+創業板的市場結構將與上交所主板+科創板的結構形成錯位競爭,從而有利于形成更為高效、明晰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另外,深市主板和中小板合并后,注冊制的全面鋪開僅剩滬深主板,這也將為后續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做提前準備。
(本文作者介紹:開源證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衛曉丹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