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眼中的郎咸平:社會逆流還是公正回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6日 10:52 新浪財經 | |
相關報道: 9月9日《南方日報》編者按講到:“香港經濟學家郎咸平對幾家國內著名企業的質疑近期已演變成一場對國企產權改革的全社會反思。” 真是這樣嗎?在我看來,百分之九十九的平頭百姓是絕對沒有機會,也絕對不可能與經濟學家在同一語境下討論這個問題的。然而,這絲毫沒有抑制人們關注的熱情,在百姓的視角下,這場關于國企產權改革的討論卻已經演變成了一場關乎“社會公正”的深層的制度詰問和道德批判。 百姓視角下的郎咸平,是社會逆流,還是公正回潮呢?自古隨大流的貧民百姓如何選擇自己的流向呢? 張維迎“主流說”貽笑大方、難以服眾 改革大潮滾滾向前,郎咸平對“國有資產流失現象”的過問,雖然有點矯枉過正,但是他的聲音順民心,得民意,在一片叫好聲中,不可謂來得不是時候。 然而,在政治宣教式的“主流說”已經黯然失色之時,北京大學張維迎教授依然表示,我們的企業家隊伍是好的,需要社會更多的愛護。張維迎曾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產權理論大師JamesMirrlees,且不說他的辯護是否是學派之爭,單聽他言辭激烈地對郎咸平的缺德暗示,人們已經很難相信他的公正了。 因為,在百姓眼里,社會的大背景是什么呢?社會的背景是不斷被暴光的腐敗丑聞和貪污案例,而其中,又有幾個不是國有企業的領導?又有多少涉及的案值不是數以百萬、千萬乃至數以億計?哪一項難道不牽連國有資產流失?一棍子打死企業家隊伍雖然有失公允,但是單憑幾個業績不錯的股改國企就能統計出主流嗎?誰來統計,單憑一個教授的并不公正的見識就能枉談主流嗎? 國有資產的收益積累、分配和公共消費需要陽光 在百姓的庸俗經濟眼光看來,國有資產如果是全民所有,那么,無論作為所有者也好,還是股民也罷,十萬億國有資產的收益的積累、分配和公共消費就是關系每個公民切身利益的事情。 然而,同樣在老百姓看來,復雜的國民收入積累、分配及公共消費過程,與國家稅收、財政系統的模糊不清,相關法律制度缺少,媒體報道更是鮮有見之,百姓主人翁地位自然就形同虛設。 一頭是達官顯貴,貪污腐敗,豪宅林立;一頭是百姓清貧,書讀不起,病看不起。郎咸平大受歡迎可想而知。 全民主人翁意識淡漠、可憐的知情權與被忽略的全民監督 十多年前,流傳著這么一個笑話,一個乘客不小心打碎了公共車的玻璃,乘務員要求其賠償,他說,那是全民所有財產,我那份不要了。那時,至少全民財產權可以用來玩笑的。 十多年過去了,市場經濟席卷而來,國企改革伴隨著全民主人翁意識的淡漠走入了新的階段,各種利益集團迅速壯大,巨額的資本運作此起彼伏。關心國有資產的任務已經徹底讓位于少數政府官員、社會精英和企業領導,在生活的逼迫下,老百姓為了爭取蠅頭小利,發點小財早就絞盡了腦汁,哪有心情關心大款們和國家的事情。關心國家、關心政治、關心國有資產已經成了“有閑階級”的獨享。 再看,今天的公眾知情權借助媒體的發展,雖然進步神速,卻依然是浮光掠影、浮皮潦草,惡心人的多,信服人的少。龐雜的政務、企務,能在媒體的報道下,偶顯一星半點的概貌就不錯了,真正的知情權談何容易。 百姓有意無意放棄了“全民所有”下的權益,加之“全民所有”之實利的確失,誰還會有責任心來關心國有資產的流失呢?責、權、利的嚴重不對等把可貴的全民監督就這樣忽略掉了。 “惟利是圖、人性本惡”前提下的制度設計 前不久,一個現已做官的“忘年交”啟發我說,你看國家現在提出“國退民進”、“產權多元化”都為個人參股國有企業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因為他身居企業管理層,我已經明眼看得出他的心思,他是想借助自己的權力撈些國有資產的油水,因為他的精明謹慎掩飾不住他的蠢蠢欲動的欲望。 由此,看的出有多少國有企業的領導層,他們假借國家的政策,工作之間就為了滿足自己成功和致富的愿望,怎么就那么容易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分開呢? 國家政策在“經濟人”那里已經變成了個人賺取原始資本、實施“創業”計劃的尚方寶劍。 市場經濟的最小經濟單位毋寧說是企業,不如說是人,企業的“利潤最大化”放到個人身上一樣適用。市場經濟下的法制社會是以“人性本惡”為前提的,對改革過程中的國企領導者的制度設計,尤因如此。所以,對國有企業的領導者,經濟獎罰、制度約束遠遠勝于道德評判。 “平民解釋系統”尋找適應的“專家系統” 與享有權威頂冠和優勢發言權的“專家系統”相對應,平民百姓無論對國家、政治、還是經濟、社會文化,有著自身獨立的“平民解釋系統”。這是無可爭議的一種社會現象。 專家或領袖代表了潮流,那么平民系統則居于主流,專家可以引導主流,但是絕對改變不了主流,當某種“專家系統”難以勝任代言的義務的話,“平民解釋系統”會尋找適應自身需求的“專家系統”。 郎咸平的聲音一出、應者云集的現象說明了,曾經“主流”的“專家系統”在百姓心中已經不那么牢靠了,社會心理需求一個更好的理論先鋒和理論解釋。所以,當人們閱盡人間的各種經濟慘劇,曾經“主流”的“專家系統”越來越有點倒胃口了。在百姓的眼里,郎咸平在經濟理論上祭起的大旗正是他們渴求而不可得的。 這場“國企產權改革的全社會反思”也算是新自由主義在中國遭遇的一場劫難。素有“一元論”思維傳統的中國平民,受了“自由主義”的熏染之后,也越來越有自由、獨立的個性了,然而,一個群體可能會盲從或者迷信,但是主流就是主流,主流是不會盲從的,主流有主流自己的趨向。 這算不算“自由主義”自身培育的異己呢? 作者:劉超輝(taiyuanlch@sina.com)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