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間債券市場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今年以來,有關方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規范和鼓勵這一市場發展的措施,并為最終在該市場建立做市商制度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銀行間債券市場有望率先引入做市商制度。
據了解,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自1997年建立以來,交易結算量由307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16321億元,增長了5倍多。今年1-4月份,銀行間市場交易系統累計成交10258筆,成交總量達到13270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93%和220%。據業內人士介紹,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迅速發展,為商業銀行資產流動性管理和資產多元化,為支持財政政策的順利實施,有效降低國債和政策性銀行金融債的發行成本,以及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債券市場的發展,許多商業銀行的債券資產比例不斷提高,但債券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還遠沒有適應這種變化。債券的發行仍主要在金融體系內部進行,憑證式國債只是儲蓄工具而不具備投資功能,這使商業銀行面臨潛在風險。為盡快提高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流通性,解決債券二級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央行提出了建立做市商制度的設想。
今年以來,人總行有關負責人曾多次提出,將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出規范和支持金融機構雙邊報價業務的措施,建立商業銀行債券買賣代理制度,并在發展中形成做市商制度,活躍市場交易。今年4月,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規范和支持銀行間債券市場雙邊報價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報價商的資格認定、業務范圍及相關政策支持,作出明確規定。5月下旬在成都召開的全國銀行間市場年會又傳出信息:根據央行關于建立面向所有金融機構的、全國統一的、分層次的市場體系的發展思路,年內央行有望推出債券柜臺交易、凈價交易、增加交易品種等一系列舉措,以推動銀行間市場快速發展。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買賣代理、柜臺交易和雙邊報價是建立做市商制度的三大前提條件,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在這三方面特別是建立雙邊報價制度方面,明顯領先于其他證券市場。因此,銀行間債券市場有望成為我國最早建立做市商制度的證券市場。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