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國有股減持消息正式出臺以來,市場先冷后熱,股指隨后節節走高。種種跡象表明,這條先視為利空、繼而看作利好并大肆炒作的消息,似乎正在被市場所淡化。然而,在國有股減持方案尚未出臺之際,其對市場的影響真的終結了嗎?如果沒有,我們又應該如何去看待?
盡管市場各方都已經對國有股減持發表了許多真知灼見,然而,來自資深研發機構的聲音依然相對微弱,作為機構投資者的智囊團,他們怎么看?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民族證券研發總部資深研究員趙萌先生、北京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劉景德先生、西南證券研發中心資深研究員張剛先生、新疆證券張海先生、宏源證券王小東先生等。也許,他們的觀點會對廣大的投資者有一些借鑒作用。
到底是不是利空?
如果拋開五一后市場的表現,讓時光倒回一些,相信每一位略知市場的投資者均會對此類“小兒科”問題嗤之以鼻,然而,市場的進一步演繹,一下子令投資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面對一度火暴的“國有股減持”行情,難道你還會說這是“利空”?
的確,存在基于合理,市場總是正確。
民族證券研發總部的趙萌先生坦言,市場的短期表現有它存在的意義,國有股減持也是有利于中國證券市場長遠發展的長期利好,但是,它對市場的現實影響尚不能就此簡單地下個定論,畢竟,減持方案尚未出臺,更談不上具體實施了。
趙萌認為,在回答利好還是利空前,首先應該從源頭來進行分析。國有股一旦流通,必將帶來市場的變向擴容,從而改變市場的供求格局,如果沒有額外的大量資金來承接,場內存量資金顯然難以抵擋。從這個角度上看,顯然是構不上利好。
趙萌解釋說,五一節前,國有股減持消息明朗前后,大盤的反應是客觀的,其后的再度走強,雖然原因眾多,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我們隨后看到了較多資金面趨于寬松的消息。
看來,問題的焦點源于市場供求,在資金面沒有相應擴充前,利空因素不容質疑。
二條主線誰為主?
一旦國有股減持方案出臺并實施,大盤無疑將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屆時,該如何應對?
趙萌認為,一直以來,市場的走向主要受到兩條主線影響,一條是政策的左右,一條是市場的自發調節。在市場的起步階段,政策干預多一些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個市場要走向成熟,將不可避免地要讓市場自身來調節。
從前一段時期證監會連續出臺若干舉措、規范市場主流意見上看,政策直接干預并左右市場的力量正在逐漸淡化,而從市場的表現上看,市場自身調節的主線越來越清晰。可以說,今后管理層要多做的,就是為市場搭好臺,讓市場自己去唱戲。
因此,應對國有股減持,管理層伸手托市的可能性將不會很大,但引導并革新機制的可能性在加大。比如說,引進國外資本的力量,改革現行機構投資者的運作機制等。
實際上,今年初,證監會批準的首家中外合作基金——歐盟富通基金已在上海設立了辦事處。隨著入世步伐的加快,相信更多的中外合作基金將會涌現出來。它們的出現,一方面將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另一方面,也將打破投行壁壘,為國內的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與國外進行合作,積極學習國際先進經驗,進而發展壯大國內金融業提供了契機。
其實,與國際合作,進而發展壯大自己已經有了許多成功的經驗。比如IT業巨子聯想,就是通過與國際合作,從而獲得了飛速的發展。
在市場自發調節這一主線逐漸脈絡清晰的時候,防范市場風險無疑尤為重要。
大盤影響有幾何?
既然要按市場規律辦事,在國有股減持這一利空背景下,對大盤過于樂觀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實際上,當國有股減持消息明朗之后,大盤的一度下挫走勢已經驗證了這一點。幾位業內人士甚至認為,這一走勢是某種意義上的“試盤”動作。從“試盤”的效果上看,一方面,表明市場對這一消息持利空態度,另一方面,也表明市場已經具備了一定承受力。的確,當今的市場容量,已今非昔比了,6個億流通盤的馬鋼股份即成超級大盤股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此外,目前市場依然供不應求的現狀也為國有股減持提供了極好的機會。
然而,國有股減持畢竟是實實在在的大利空,即使應對舉措準備齊全,屆時,市場也會毫無疑問地有所反應。現在的問題是,這種反應可能會有多大?對市場應該如何準確把握?
民族證券的趙萌認為,從市場波動的經驗上看,這種市場震蕩極有可能會在一個月左右。在此期間,對市場過于樂觀將不切實際。
至于波動的幅度,趙萌認為也不宜過于悲觀。盡管國有股減持的具體方案尚未出臺,但減持絕不可能一步就到位,從另一歷史遺留問題——轉配股的解決上看,當初對其過分悲觀的言論顯然沒有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從某種意義上說,此番國有股減持可以參照轉配股的解決。
具體個股怎么看?
盡管近一段時期以來,一些朦朧的國有股減持題材股表現出色,但幾位業內人士均認為,它們逃脫不了被炒作的嫌疑。一旦減持方案出臺,這些股票中的大多數將面臨著極大的投資風險。
翻開這些“熱門股”的歷史,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它們均有主力運作的痕跡,因此,尚有一些資金駐留很容易理解。此番在減持利空行將來臨之際,順勢拔高股價,從而腳底抹油溜之大吉的可能性極大,因此,注意防范這些股票的投資風險很有必要。
就國有股減持來看,其實,這已經不是大姑娘坐花轎——頭一回了,1999年底,便已經有了十家名單、二家試點了。因此,這二家已經試點的公司——黔輪胎和中國嘉陵,它們的市場表現,足以構成極大的參考價值。而這二只股票的走勢,也正是在消息出臺前很是活躍,及至消息兌現后,便大跌了一回,隨后才企穩并緩慢回升。
減持個股的投資價值也不容不考慮。雖然減持方案沒有出臺,但可以預見的是,首先被考慮減持的公司,其行業發展前景不會過于樂觀,盡管首批減持對象中可能會有一些績優股,但其所處行業的成長性依然值得質疑。這從二家試點企業中已經露出了些許端倪。民族證券資深研究員趙萌先生告訴記者,基金的投資組合顯示,行業發展前景正是這些機構投資者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因此,投資者應該對此先有一定思想準備。
看來,至少目前還在挖掘并尋找國股股減持題材,甚至不惜大膽追高的做法很是值得商榷的。
幾位業內人士認為,國有股減持是我國證券市場發展中的一件大事,在市場健康良性發展之前,有一些陣痛很正常,投資者應以平常心待之。當然,時刻注意防范風險,從而保護好自己的利益,是市場各方人士的一致心愿。
看來,在國有股減持方案出臺并實施的腳步聲越來越近的時候,我們有必要保持一定清醒。(記者徐霄)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