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體公布了中國保監會放寬中國平安[微博]保險公司、新華人壽保險公司和中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投資連結類保險在證券投資基金上的投資比例的消息。根據保監會的有關批復,這3家保險公司投資連結類保險在證券投資基金上的投資比例最高可達100%。但很多人總有一些疑問,為什么基金業績那么好,卻一直走貼水行情?為什么基金的貼水幅度如此之大,保 險公司還急于擴大入市比例?為什么都說保險公司入市后成了最大的莊,但我們每天看到的基金波動區間仍只在2分錢?保險公司那么多資金買了基金,怎么還不見基金漲,是不是要賠死了?于是有人提出了為保險的投資基金買份保險的說法。
保險公司買的基金為何總不漲?從基金盤口上看,有部分大機構,主要是保險公司,在買二、買三與賣二、賣三價位上掛著巨單,相對壟斷或控制交易。哪個投資者急著想套現,對不起,你只好往下壓低一分錢賣;哪位投資者急著想買基金,對不起,你也只能抬高一分錢去買。而基金來回手續費加起來才千分之五,不足一分錢,對保險公司這樣的機構而言,賺半分也好、賺一分也罷,怎么都是賺,賺2分就有1%以上的收益率。如此操作,日復一日,長年累月下來收益也蠻可觀的。這是基金二級市場的新現象。
如何改變目前基金的報價方法,抑制大機構的“夾板”交易?有人想把基金的價位精確到小數點后三位數,比如1.485到1.486,這樣部分大機構就不好賺了。因為差價所得還比不上手續費,但是這樣對交易系統又提出了要求。
曾幾何時,股民為引進保險公司這樣的機構投資者而歡呼,市場各方對保險公司寄予厚望,保險公司也躊躇滿志。但理想歸理想,通過一些公開的報道或市場分析,保險資金在成為基金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后,的確有部分保險機構拿相當籌碼做差價,相對高點拋出,相對低點回補。分紅除權后,基金并沒有出現市場一致希望的填權走勢,相反卻走出一波持續數月的中級貼權行情,極大地損害了基金在投資者心中的形象,給堅信投資理念的基金持有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保險公司持有巨額籌碼,但受規則的限制,交易非常規范,一般采取被動式的交易策略。場外的大機構,不是不知道基金的價值,而是不肯進場為保險公司抬轎,因而雙方就僵在里面。因此,基金的流動性與交易的活躍程度越來越差,大基金的行情很難啟動。只有遇到中報、年報、分紅題材時,大基金才被動地動一動,隨即歸于沉寂。說句直白的話:保險公司希望基金能貼水交易!盀楸kU的投資基金買份保險”是他們追求的目標,什么樣的投資能比貼水基金更保險呢?!保險公司在基金的貼水交易問題上,似乎已經達成了一定的共識。這導致基金一潭死水,流動性與交易的活躍程度越來越差,投機游資興趣大減,正常市場所需要的投機潤滑劑極度缺乏,使越來越多的中小投資者逐漸遠離基金,而寧肯去ST、PT個股上玩刺激。從基金業的大背景考慮,上述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基金的大發展。
由于現有基金大比例貼水,使得后續的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的發行遇到嚴重阻礙。這種阻礙直接表現在三個方面:
(1)開放式基金面臨尷尬。開放式基金的首次申購價是面值加上一定手續費,F有封閉式基金大比例貼水,使得開放式基金的吸引力大減。(2)新的大型封閉式基金無法發行,14%的貼水率使得按面值發行的后續封閉式基金失去意義。(3)小基金擴募受阻,小基金要按1.01元定向增發擴募,但整體基金大比例貼水,發行難度加大。1999年12月24日基金景福發行之后,整整一年零兩個月,大型基金發行工作停頓了,在此期間,沒有發行一只大型基金,只有老基金的清理規范,共有11只老基金轉制上市,總規模不過55億元。
由于大幅貼水,大型封閉式基金的價值凸顯無疑,部分基金就算立即清盤,其清算后的剩余價值可能都大大高于現在的市場價格。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出于資金的安全考慮,希望基金維持大比例貼水狀態,為后續的資金進入基金市場提供低廉的籌碼,看來保險公司主要不想通過二級市場的差價來實現收益,而更傾向于基金的分紅。如果傾向于長期持股,當然是長期持續貼水最有利、最安全。(阿立)
《國際金融報》(2001年03月23日第六版)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