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生活 > 正文
 

廣州三年展:虛擬的城市構想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4日 14:49 《財經時報》

  本屆展覽的6個主題單元:

  超城市:在密度與擴張之間熱帶記憶和文化野史都市幸存者:獨面喧囂面對全球化:經濟、移民和邊界園林:人工自然幻想

  珠江三角洲獨特的環境和歷史文化,已被藝術家們視作一個特殊的個案,并以各種相
關作品來詮釋中國本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殊處境

  □ 本報記者 黃振偉

  一架小型直升機從廣東美術館上空盤旋而過,不時低空飛行并“人工降雨”,為藝術家鄭國谷的裝置作品“山水是別樣”的最后完成做“裝飾”。

  在“第二屆廣州三年展”開幕式現場,很多人都驚訝地看到,廣東美術館的墻邊、房頂,被上百棵各式各樣的松樹“裝飾一新”,成為三年展上引人注目的風景。

  這一超乎尋常的“另類”景觀,似乎預示了一直延續到明年1月15日的本屆廣州三年展,注定如一些業界人士所預計的那樣,將成為“今年國內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展之一”。

  不可復制的“特殊案例”

  藝術家鄭國谷認為,他之所以要把松樹“種”到美術館房頂,是自己對“全球化”的一種憂慮和反思———在當今中國的城市景觀中,為什么越來越缺少傳統山水的樣式?他要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表達自己對中國城市未來的思考。

  三年前的“首屆廣州三年展”,以“重新解讀———中國當代藝術十年”為主題,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實驗藝術及其發展,進行了史學回顧和學術闡釋,在國內外藝術界均產生極大的影響。

  而此次三年展在“別樣:一個特殊的現代實驗空間”的大主題之下,已不僅僅是一場當代藝術展,更是藝術家們對本土城市文化生態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一次集體關注。

  在此過程中,珠江三角洲獨特的環境和歷史文化,已被藝術家們視作一個特殊的個案,并以各種相關作品來詮釋中國本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處境。

  策展人侯瀚如表示:“珠三角地區現在基本上連成一片,變成一個既不像農村又不像城市的東西,有人把它叫”城市地區“或者”地區城市“,它里面包容了各種可能出現的都市方式。”

  在侯瀚如眼里,現在的珠三角地區已不僅僅是廣東或者中國的珠三角,而是全球范圍內都不可復制的獨一無二的珠三角。

  針對中國城市在“現代化”背景下無序膨脹的現實,此次三年展的策劃小組與來自全球各地的藝術家、建筑家、作家、歷史學家、音樂人及導演一起,以廣東美術館為基地,創建了一個“三角洲實驗室”,希望能以“珠三角”為研究對象,對當下的城市現實做出獨特思考。

  從2004年11月開始,圍繞著與“別樣”有關的話題,一場觀點激烈的演講、討論和有關計劃在三角洲實驗室上演,這也構成了此次三年展的核心部分。來自世界各地一百多名文化背景不同的藝術家,從各自角度用自己的藝術作品詮釋了全球化對本土城市文化的影響和沖擊。其中不乏世界級的大師。

  庫哈斯在廣州生的“孩子”

  城市的變遷是此次三年展的重點之一,眾多世界知名建筑師的參與使得此次三年展引起了更廣泛的關注。

  設計中央電視臺新址的世界著名建筑師雷姆·庫哈斯,雖然沒能親臨三年展現場,但他設計的廣東美術館時代分館新館還是引起了爭論。

  庫哈斯的設計,將美術館與一座新建的19層居住建筑交織在一起,美術館被分散到住宅樓的數個不同層面。

  在廣州美術館時代分館對面圍墻上,開發這片社區的房地產商人把庫哈斯的名字用作廣告詞:“庫哈斯在廣州生了一個孩子”。

  早在1996年,庫哈斯就曾帶領他在哈佛大學的學生,專門研究珠三角的城市化現象,并有著作出版。庫哈斯認為:“中國的許多大都市正在集體大規模地建造這樣一種類型:城市以一種單一類型即居住建筑向外圍擴張,卻很少配備基本設施,例如超級市場、便利店、飯店等等。這些單一的居住項目增加了城市的交通負擔,促使交通干道持續擁塞,這種現象在中國的每一個城市都普遍存在。”

  庫哈斯設計的美術館正是對當下中國這種“病態”城市建設的一種“批判”,它超越了單純的美術館概念,整個建筑為公眾提供了體驗藝術作品各個制作階段的可能,通過建筑形態促成了大眾與藝術家之間的直接對話。

  與庫哈斯相比,中國著名建筑師張永和則對城市空間進行了更獨特的觀察和思考,此次他與美籍華人建筑師杜鵑等共同創作的《城市標尺》,試圖用多種工具濃縮、提煉城市的視覺信息,從而對城市的建筑密度進行獨特的干預。

  “城”與“村”的現代化沖突

  “城中村”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特殊現象,而這一現象在珠三角地區的城市群落中顯得尤為突出。此次三年展上,“城中村”現象得到了藝術家們的高度關注。

  上原雄史是鹿特丹貝拉格學院研究當今中國城市都市化項目的負責人。這個項目小組由來自中國、泰國、印度尼西亞和日本的學者組成。

  他們在珠江三角洲地區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研究,研究題目是廣州和深圳的“城中村”問題。研究項目分為兩個部分:敘述部分是解釋分析“城中村”現象,計劃部分是通過解決“城中村”人口、建筑和場地問題來改變城中村的發展進程。

  上原雄史等人的研究結果認為:“城中村”現象在中國城市發展進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城中村”的改造一直是藝術家孟巖、劉曉都、王輝組成的都市實踐小組關注的課題。深圳市剛剛通過的城市發展規劃,提出了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所有“城中村”的改造,然而在如何改造以及相關理論、政策和方法等方面,卻存在很大分歧。都市實踐小組通過他們的作品提出了幾個提案,顯示了藝術家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關注。

  與“城中村”現象關聯最密切的是民工問題。

  周浩和吉江紅的攝影作品《民工自拍像》形式獨特,視覺沖擊強烈。

  攝影師把一臺相機交給民工,只教民工如何簡單使用相機,而不干涉他們拍攝什么,怎么拍攝。在一年的時間里,攝影師完成了一部紀錄片的拍攝,民工也拍攝了近40個膠卷。攝影師周浩說:“我特別想了解他們眼中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樣的。結果照片大大超乎我的想象。照片格外真實,沒有藝術家們的那種造作。讓我看到他們眼中的另一個世界。”


《財經時報》,中國人首選的經濟周報!
全年定價:98元
電話訂閱:010—87762866轉8011、8017
網址訂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