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玉
朋友小青剛從歐洲回來,身上穿著一件染著絢爛的玫瑰花的絲綢外套,看上去華麗無比。她說,歐洲時下正在狂熱地流行波西米亞的狂野風格,她這身衣裳就是從巴黎一家時裝店購買的,穿在身上感覺良好。
記得自己很大了還分不清月季和玫瑰,是到后來才慢慢分清兩者之間細微區別的。
事實上,很多人都像我一樣,分不太清月季、薔薇和玫瑰三者之間的區別。
一般而言,月季為單花頂生,也有數朵簇生的,月月季季開花不敗,故稱月季。薔薇則常是6~7朵簇生,每年只開一次。相比薔薇,玫瑰跟月季更為相似,一般為單花頂生或1~3朵簇生,但只在夏季開放一次,而且玫瑰花的香氣要比月季、薔薇要濃郁得多。
在西方,玫瑰花向來是浪漫、狂野風格的代表,美神維納斯就是在沁香馥郁的玫瑰花叢中誕生。而到了近代,隨著波西米亞風格的崛起,色香濃郁、奔放不羈的玫瑰花更是與波西米亞風潮結下了不解之緣。
著名搖滾樂隊“槍炮與玫瑰”,在其強烈、嘶啞的喊叫中,充滿了機械的暴力和熾烈的濃情,樂隊名稱似乎就昭示了一種難出其右的波西米亞精神。
毫無疑問,在這個鋼筋水泥的時代,玫瑰已成了設計師們掙脫牢籠的寵愛,它和晚裝禮服有著百年歷史的經典拍擋。隨著女性沖破傳統著裝模式的欲望日趨強烈,用玫瑰來點綴波西米亞風格的服飾幾乎已成了經典的時尚符號。
可以想象一下,在綴滿了各種流光溢彩的波西米亞配飾的現代時裝上,漂浮著大朵大朵夢幻般的紅色“戰栗”,那的確能承載一個愛做夢的藝術家的所有夢想。
所以當我看到小青的那身服飾時,情不自禁地說:“你要是衣服上再加些配飾,就更加‘波西米亞”了。“
沒想到,小青聽了后說:“本來是有些配飾的,但我嫌穿在身上叮里咣啷的,太麻煩,就自作主張摘掉了。”
小青此舉倒也不失為一種個性的表現,但我聽后還是暗覺有些遺憾。
波西米亞原為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與德國接壤的一個地區,后來隨著喜愛自由與流浪的吉卜賽人越來越多地聚集在此,人們漸漸忘記了原來居住在此的人,而把這些吉卜賽人稱為“波西米亞人”。因此,準確地說,波西米亞并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而“波西米亞風格”,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吉卜賽風格”,其精神內核是自由、浪漫和放蕩不羈。
吉卜賽人的這種生活方式,很早就引起了歐洲藝術家的注意和極大興趣,他們用不同方式來詮釋著波西米亞。1849年11月,法國詩人亨利·繆爾熱的小說《波西米亞生活情景》被改編成舞臺劇,引起巨大轟動,波西米亞風格從此走上歷史舞臺。
波西米亞式的裝扮和生活方式在自由叛逆的60、70年代開始大行其道,源頭為反文化的嬉皮士群體。他們以“純手工打造來對抗工業化的批量生產,以破爛和隨意來對抗正統的華貴服飾”,波西米亞成了嬉皮士中的流行語。
也許是世界的動蕩不安,也許是過膩了精致乏味的生活,人們又開始憧憬浪跡天涯的浪漫,于是波西米亞又回來了,用時裝重新詮釋整個世界。
現在,很多人問,“你波西米亞了嗎?”而對小青,我要說的則是:“你很玫瑰。”小青聽后嫣然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