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電梯間開始世界大戰 戶外廣告收益應歸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8日 12:36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見習記者 陳文雅 北京報道 9月初的一天,北京美麗園小區8號樓的業主周先生早上乘電梯時,發現電梯口一塊廣告展板上的有機玻璃上滿是傷痕累累的裂縫,看上去似乎是被重物所砸。讓周先生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自從今年3月4號美麗園26號樓2單元電梯口的廣告鏡框玻璃發現被砸裂后,安裝在小區內各幢住宅樓電梯口的廣告牌中,總共有十幾塊陸續遭遇了同樣的命運。
首塊玻璃被砸的3月4號,“碰巧”是另一個事件發生的日子:當天,美麗園業主委員會根據業主大會授權,與北京朗媒廣告有限公司簽訂了電梯廣告位租賃合同,將住宅電梯廣告位使用權有償提供給該廣告公司,租金500元/部電梯/年,合同有效期兩年。 美麗園小區總共有111架電梯,每架電梯旁邊安裝了兩塊廣告展板。這些大約在2003年SARS流行期間裝上的廣告牌,似乎一直沒有過上安寧的日子。在它們背后,業主、物業公司和廣告公司之間上演著一個紛紛擾擾的三角故事。 一場官司和十幾塊砸壞的玻璃 據美麗園業主樸先生透露,廣告牌最初露面時,業主們并不以為意,但是從去年開始,美麗園的業主們和負責小區物管的北京東方鴻銘物業管理公司打起了官司。在收集證據的過程中,業主們發現國務院出臺的《物業管理條例》里有這么一個規定: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經營的,應征得相關業主、業主大會、物業管理企業同意;而去年10月開始生效的《北京市戶外廣告設置管理辦法》也提到,在建筑物上設置合法戶外廣告設施,應當與該建筑物的所有權人簽訂協議。 然而,對于美麗園222塊電梯廣告牌的進駐,業主們卻從來沒有被告知過哪怕一星半點的相關情況。他們只是注意到,這些廣告展板大約每隔兩三個月會更換一次內容,有旅游度假、手機、乳制品等各種各樣的商業廣告。這些展板是誰裝上去的?是否屬于商業行為?如果是,廣告收益都落到了誰的口袋里呢? 滿腦子疑惑的業主們經過一番調查發現,負責這些廣告牌經營的是北京朗媒廣告有限公司,他們和小區的物管公司簽訂了廣告位出租協議,朗媒獲得廣告位的經營權,每年交給物管公司一筆租賃費,并自行負責廣告牌的安裝和日常維護工作。 至于這筆租賃費究竟是多少,業主們至今尚未得到明確的答案。廣告公司提供的數字是500元/部電梯/年,但在今年5月美麗園業主和東方鴻銘公司的物業糾紛案庭審中,被告東方鴻銘公司一方的律師劉江則提到過,物業公司出租小區111部電梯廣告位得到的收益,總共是每年“六七萬元”。 美麗園業主于是要求物業公司中止和朗媒公司簽訂的電梯廣告位租賃合同,并將以前從朗媒獲得的租賃收益返還業主。今年3月,朗媒和業主重新簽訂合同。也就是從簽合同當天開始,小區電梯廣告牌上的有機玻璃接二連三地被砸成碎片。 廣告公司的尷尬處境 由于在朗媒和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兩次簽訂的合同中,均寫明廣告牌維修由朗媒自己負責,所以這些有機玻璃被砸壞所造成的損失也就由朗媒公司承擔了。9月13日,出入電梯的業主們發現被砸過的廣告展板上已經換上了新的玻璃。 這些裂縫到底是被帶著重物的乘客不小心砸出來的,還是有人故意搗鬼?美麗園的一些業主認為物業公司有嫌疑,“可以肯定不是乘客不小心砸出來的,否則不會連續發生這么多起同樣的事件。假如說是有人搞破壞,物業公司最有動機。” 業主們的解釋是,廣告公司至今未敢按照新合同的約定,將租賃費交給美麗園業主委員會,因為“物業公司背地里跟廣告公司說,既然他們之間的合同還沒到期,那租賃費就還是應該交給物業公司”。 記者就此詢問東方鴻銘公司物管科主任冷向澤,冷的回答是“這件事我們沒什么好說的,等法院判決結果吧”。 冷指的“判決結果”就是指5月份海淀法院審理的美麗園業主和鴻銘物業糾紛案。庭審中,鴻銘物業稱,已經于2005年初將電梯廣告位經營權交給了業主委員會,此外,以前收取的廣告費收入都用在業主身上了,不能返還。就此,代表業主提起訴訟的業委會提出,被告沒有公布賬目,無法證明廣告收入已經用于小區物業建設,因此被告仍應返還以前年度廣告收入。 9月14日下午,終于等到法院判決結果的業主們很失望。法院駁回了業主們的訴訟請求,依據是,一方面,業委會已和廣告公司簽訂新的合同;另一方面,業委會沒有提供物業公司阻撓廣告公司履行新合同的證據。至于物業公司已經收取的廣告位租賃費,法院認為訴訟請求中沒有涉及標的,因此無法要求物業公司退還。 在這場糾紛中,廣告公司無疑扮演了一個左右為難的角色。當記者致電朗媒廣告公司的一位業務員時,她不悅地表示:“誰也不想被摻和到這種事里來,我們兩邊都得罪不起。” 而廣告公司的尷尬處境,又為美麗園業主收回自己在電梯廣告位上受《物業管理條例》等法規支持的權益,帶來了新的困難。“實在不行,我們只能再和廣告公司打一場官司,督促其按新合同向業委會繳納租金。但我們真的不想鬧到這種地步,我們也明白廣告公司的難處。”一位業主攤攤雙手,表示無奈。 所有權和經營權對接之縫 如果說,從美麗園事件,我們看到的是代表業主利益的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的公共資源之爭,那么更讓我們忐忑的地方在于,即使美麗園業主在這場官司中得到勝利,我們也無法保證下一個美麗園事件能夠復制這種勝利。記者近日在搜房網城投·福濱苑業主論壇上看到的一個帖子顯示了這種跡象。 9月1日,一位自稱深圳羅湖某小區業委會成員的人士,在該論壇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描述了小區業主委員會的一些“辛酸內幕”,其中提及,業委會“在外墻和屋頂廣告位(外墻和屋頂廣告位屬于全體業主的)出租收入中獲得一次性回扣5萬元和1萬元購物卡”。據他的解釋,本來外墻和屋頂廣告位出租一年有150萬元左右的收入,由于收了回扣,搞定了全部業主委員會的成員,外墻和屋頂廣告位出租年收入只有110萬元,并且簽了5年合同。“5年業主就少了200萬元收入啊!”這位“南風雪月”網友的語氣顯得有些痛心。 記者未及考證此事的真實性,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主管部門尚無法向我們證明,其監管之力足以排除類似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如果說追逐利益是市場經濟的本來之義,面對公共空間商業展示帶來的巨大利潤,群起而爭之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這個帖子仿佛在提醒我們,警惕任何握有公共資源的民事主體,包括本應代表業主利益的業委會。 今年上半年,還有一樁和戶外廣告有關的事件在南京發生,只不過,這一次的主角換成了南京市市容局。5月16日,南京市出臺的《經營性戶外廣告有償設置管理規定》震動了當地戶外廣告從業人員。該條例規定,非公共產權區域的廣告位一樣要納入政府招標、拍賣計劃,統一招標拍賣,其收入全額繳入財政專戶,納入城建資金計劃,并“按規定給予業主單位一定經濟補償”。 至于具體的經濟補償辦法,條例要求市財政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目前尚未出臺。 一時間,該規定引起了眾多廣告從業人員的議論:“拍賣所得用于城市建設”,尤其是招標拍賣非公共產權陣地的廣告位,是不是與民爭利? 出臺類似政策的還有成都、西安、合肥等城市。目前,安徽已經緊急叫停了這一政策。相比之下,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拍賣僅針對由政府管轄的公共空間。 “戶外廣告是公共資源,在國內,其收益的歸屬一直是個法律難題。”北京大學現代廣告研究所所長陳剛直言,這主要是因為從法理上沒有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合理對接,因此,公共資源的經營和管理“總是存在一個模糊地帶”。 在北京市君寧律師事務所的朱軍博士看來,這是一個最近才出現的新問題,“以前我們也打過好幾個廣告業糾紛案,但還沒碰到過關于廣告收益權屬的案子。” 對于這一問題的解決途徑,即便是在戶外廣告研究領域具有相當權威地位的陳剛,亦只能作一個概括性的描述:“在國外,相關的法規相當健全,一些細節性的規定,我們可以向他們借鑒。不過,最重要的是在中國特有的法律環境里,創造性地探索出一種實現產權所有者權利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