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貧困大學生超10萬 女學生深夜撿剩飯(組圖)(8)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7日 13:52 信息時報 | ||||||||||||
高校助貧方式多樣但仍顯得僧多粥少 中山大學 設立勤工儉學專用基金,每年將學費的10%,即1000多萬元資金用于貧困生的助學工作。
設立1500多個固定勤工助學崗位,幫助1500多名學生解決生活問題,貧困生每人每月可領到350元的生活補貼。 設立大量臨時勤工助學崗位,解決一部分貧困生的生活問題。 華南理工大學 目前已經有30多家企業在該校設立獎、助學金,金額在1萬元至數十萬元之間;每名大學生最少可獲得1000元以上的資助,最多則達8000元以上;每年至少有600~700名大學生從中受惠。 華南農業大學 投入300萬元扶助貧困新生,每人每月獲得200元生活補助,每年約有200人受惠。 設立助學基金,每年將近300萬元。 設立特困學生補助基金,應對突發事件或其它原因造成家庭收入急劇下降的學生解決生活費用。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校友會在校內校外建立勤工助學基地,允許學生經營書屋、健身俱樂部、家教中心等。 信息時報設立勵志獎學金 信息時報愛心慈善金撥15萬元作啟動資金,外加廣東省福利彩票中心資助現已達30萬元 與高校合力選出品學兼優的貧困生每人資助5000元學費 貧困生可向所在學校提出申請 為了幫助貧困大學生走出困境,信息時報社再度與廣州市慈善會合作,設立國內第一個媒體勵志獎學金。并首先從信息時報愛心慈善金中拿出15萬元做為啟動資金,在廣東省福利彩票中心的鼎力支持下,信息時報愛心勵志獎學金已達到30萬元。 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希望社會各界伸援手 記者調查發現,在廣東各大高校當中,家庭月收入及大學生生活費在100元以下的占5%,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了54.36%。學費交不起,大多靠學校開設的綠色通道入學,往往先將學費拖欠著。以華師為例,每年有6000新生,辦綠色通道的就有400多人,學生在進入學校后,除了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大部分靠各種社會贊助,有的企業會一次性支付2000元~5000元不等,但也只是解決某一段時期的困難,杯水車薪。來自高校統計,高校面臨的貧困生欠交學費少則700多萬,高則1000多萬,因為畢業時不能按時交還學費,不少學生必須將畢業證交給學校保管,并簽下協議,在規定時間內還清學費換取畢業證。 在采訪中,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學校不會把貧困學生拒絕于門外,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學校面臨學生拖欠學費的嚴重情況。據悉,有的高校被拖欠幾十萬,有的甚至上千萬,這就影響了學校正常的運作。徹底解決高校貧困生問題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國家政策不足以解決所有的貧困大學生的問題,他希望社會知名人士、公司、企業等多關注大學生的貧困現象,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這些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 信息時報慈善金總收入已逾90萬 2003年7月20日,信息時報社與廣州市慈善會合作,創辦了內地首家由媒體成立的“信息時報愛心慈善金”。該形式將“愛心慈善金”的每一筆支出、每一筆收入均在《信息時報·愛心檔案》中刊登,讓每一位捐助者都知道自己的捐款用到哪里了,使慈善金成為國內最透明的慈善金之一。 據最新統計,信息時報愛心慈善金從最初的6萬元起步,迄今已收到善款904884.15元,累計用于“紓困暖童心”工程5.4萬元,用于《愛心檔案》困難家庭283786元,用于社會其他各類救助16余萬元,目前可用資金407098.15元。 設全國首個媒體獎學金 每個貧困生資助5000元 從廣州市內的困難家庭到夾心家庭(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市最低生活保障線,無法享受政府給予的最低生活保障,又長期被貧病折磨無錢給孩子交學費的家庭)再到上大學的貧困學生,信息時報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社會上需要扶助的人士。根據本次對在校貧困大學生的調查結果,本報決定再次與廣州市慈善會合作,設立國內第一個由媒體參與的獎學金——信息時報勵志獎學金,每年資助一批在校貧困大學生,為他們提供每人5000元的學費資助,以幫助他們度過一個學年的難關。 今年,信息時報愛心慈善金首先撥出15萬元,在時報的倡議下,廣東省福利彩票中心也加入到了我們此次的愛心行動當中,捐入20萬元,除5萬元用于指定捐助本報報道過的困難家庭之外,其余15萬元全部捐入信息時報大學生勵志獎學金。到目前為止,信息時報大學生勵志獎學金已達30萬元。 同時,信息報與廣州市慈善會共同呼吁社會上的善長仁翁,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合力為在校貧困大學生送去新學年的學費。所有捐助者,本報均會在8月20日舉辦的“圓百名貧困大學生大學夢暨愛心檔案三周年活動慶典”上給予鳴謝,并將獎學金發放到各大高校,讓受資助的大學生在新學期開學之際,就能拿到學費。 信息時報勵志獎學金申請辦法 凡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藥學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仲愷農業技術學院等10所高校的貧困學生均可向所在學校學生處提出申請,大二學生將會被優先考慮。 一、獎學金將于2005年8月20日起至9月10日間陸續發放。 二、訂合作協議,共同監督獎學金的發放情況。所有受助學生名單均在信息時報上予以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三、每所高校在頒發獎學金時,由高校提供場地,報社領導、資助企業與高校共同出席頒獎儀式。 四、受助貧困生的選拔:活動成立由信息時報、高校、廣州慈善會共同參與的評選委員會,采用與大學生互動的方式,凡月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貧困生都有資格提出申請,報名到其所在學校的學生處,學生處有關負責人將報名材料收集后,交給評選委員會進行評選。 信息時報勵志獎學金捐款方法 ●直接捐贈:捐贈者可持現金、支票等,直接到廣州市慈善會捐款,敬請說明“此款是捐贈給信息時報勵志獎學金”。 ●轉賬方式:可在任何一家銀行通過轉賬方式把錢捐到慈善會(去農業銀行可免收轉賬手續費),敬請在轉賬單“事由”一欄里注明“捐贈信息時報勵志獎學金”。 ●郵局匯款方式:寫明慈善會單位名稱、地址、郵政編碼即可,并在“備注”上注明“此款捐贈給信息時報勵志獎學金”。 收款單位全稱:廣州市慈善會 地址:西湖路99號10樓 銀行賬戶:農行越秀支行 銀行賬號: 036301040000267 郵政編碼:510030 特別提醒:敬請捐贈者注明捐贈單位的名稱、個人的姓名及捐贈用途、地址、郵政編碼、電話,以便慈善會在收到款后把發票寄給捐贈者。 咨詢電話: 83322654 34323133 傳真:34323181 慈善金郵箱:aixin@xxsb.com 特別說明:本專題所采訪的貧困生故事均為真人真事,考慮到學生自尊及個人隱私問題,受學生本人及其所在高校的要求,我們隱去了學生的姓名、就讀院校和專業名稱。下列高校對信息時報此次調查報道提供支持和協助,特此感謝!鳴謝院校名單: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藥學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仲愷農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