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生活 > 正文
 

我國知識分子多英年早逝 追求榮譽最大化勝一切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2日 12:26 人民網-華南新聞

  據社科院公布的“知識分子健康調查”顯示,在北京,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從10年前的59歲降到了53歲,這比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北京人均壽命75.85歲低了20多歲。

  21世紀什么最珍貴?人才。因此知識分子“英年早逝”的“通病”必須得到重視。知識分子英年早逝誰應該負責任?社會輿論紛紛,觀點不一而足,但筆者認為,作為被關注的主角,最應該反思的其實是知識分子自己。在大多數情況下,與其說那些英年早逝的知識分
子是被社會所累,不如說是被自己所累。

  多數知識分子早死是健康狀況惡化造成的。在常人眼里,生命很重要,而我們的一些知識分子卻經常忽略自己的健康,因為在他們的眼里,生命的意義集中到一點,那就是追求“業績”。像浙江大學年僅36歲的數學系教授、博導何勇,發燒到38、39℃還說沒事!據報道,何勇處在昏迷中還在念叨背包中要讀的書。誠然,知識分子要肩負一定的科研任務,往往越是精英,肩負的任務越重。但筆者認為,搞好科研與注意身體其實并無矛盾,之所以為了科研不顧身體,一是社會鼓勵那種違背生命規律的“奮斗”精神,二是知識分子固有的功名意識使然。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分子“英年早逝”的比例大于普通老百姓,其實是有必然性的。

  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這既是出于科研工作者的良知,更是社會競爭的需要———知識分子是社會的精英,比常人更有出人頭地的欲望,而精英之間的競爭之路崎嶇陡峭,特別是那些處于寶塔尖上的高級人才,為了一朝揚名天下,甚至連“陪妻子晚飯后散散步都做不到、陪孩子玩的工夫都沒有”,這是很多知識分子的常態。國家給予更多科研項目和任務,在大多數精英眼里,恰恰是對工作成績的肯定和褒獎,而不是“包袱”,是他們非常樂意接受的。當追求榮譽最大化的沖動蓋過一切時,犧牲健康、犧牲生活、犧牲家庭也就不難理解了。違反生活常規的生活方式自然會讓健康不斷的“流失”,一個生命在不經意間終結也就不難理解了,例如何勇,就是到死都沒弄明白自己得了什么病。

  人的行為源于內心的欲望,也能從傳統中找到痕跡。中國的知識分子骨子里大都信奉“勞心者治人”的傳統觀念,一輩子追求功名,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作至高境界,往往忽略了生命本身的意義。看來知識分子要補上一堂生命教育課了。生命價值的核心是責任,知識分子英年早逝,給家庭帶來不幸,給國家帶來極大損失,這是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所不容許的。知識分子要明白,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事業也不是生命的全部;家庭不是可有可無的,休息也不是無足輕重的。知識分子的生活應該在一個廣闊的生命空間內游刃有余,既要在工作和休息之間作出合理安排,又要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取得平衡,在國外,一些高級知識分子都能夠定期休假,工作再忙也要花一定的時間陪家人,這值得我們學習。即使退一步,站在科研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講,一個健康的身體和一個較長的生命周期也能出更多的成果。

  因此,在多元化的生活中間,在健康的生活中間,知識分子英年早逝的社會之痛才可能痊愈。


  愛問(iAsk.com)知識分子 相關網頁約1,881,694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愛問 iAsk.com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