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旅游 > 正文
 

大家都誤會了 專家說不能把黃金周取消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0日 17:24 人民網

  自1999年“十一”到現在,我國實行一年三個長假期的制度已經邁入第七個年頭了。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黃金周”,既讓人們享受到假日的愉快,又讓人們有時不痛快。抱怨之后,人們更關注“不痛快”的解決辦法。為此,人民網記者特地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劉德謙同志。

  記者:十一“黃金周”剛剛過去,老百姓和傳媒關于“黃金周”的談論又多了起來。
這幾年,關于“黃金周”批評的意見越來越強烈,有的研究者還提出了取消黃金周或者取代黃金周的建議。不知道您對這個現象是如何看待的。

  劉德謙:大凡人們關注的事情,往往免不了不同意見,討論或爭論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應該習慣這種民主常態。這類討論或爭論中,反對者的聲音有時更洪亮。顯然,“黃金周”就遇到了這樣的聲音,尤其是每年“五一”或“十一”之后,這樣的聲音就更激烈。但是,聲音洪亮,并不一定意味著是多數人的意見,更不意味著正確。在“黃金周”期間旅游,有許多讓旅游者不滿意的地方,諸如旅游目的地擁堵、交通壓力過大、旅游價格上漲、服務欠佳……等等問題。于是,取消“黃金周”似乎是一個干脆的解決辦法。但是,對于問題的認識與處理,不該再重復過去那種簡單化的思維和辦法。

  記者:在這之前您曾經說過,“黃金周”期間去旅游,是老百姓自己的選擇。的確是這樣嗎?

  劉德謙:第一,大家都知道,“黃金周”期間去旅游,這決不是誰的規定。從1999年到現在,有關方面的放假通知,都只不過是將“春節”、“五一”、“十一”的法定節假日與工時制度形成的休息日做了一種連接。三個“七天”,政府和有關方面的任何人,都沒有告訴老百姓應該做什么。旅游,完全是老百姓自己的選擇。你可能還記得1999年“十一”假期的旅游“井噴”現象。第二,如果相信國家旅游局和國家統計局的聯合統計的話(今年五一黃金周后,針對有的報道提出的質疑,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做出了詳細的說明,我自己覺得我們沒有什么依據再不相信),那么這些年來,盡管“擁擠”,盡管“不便”,盡管“漲價”,選擇旅游的人仍然年年增加,旅游規模與收入一年接一年不斷地刷新著歷史最高紀錄。2004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接待旅游者1.01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97億元,分別比2003年同期增長12.1%和14.7%;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全國共接待旅游者1.21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67億元,分別比2004年同期增長16%和20%。據全國假日辦剛剛公布的國家旅游局、國家統計局的匯總資料,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旅游收入再次顯著增加,出游人數又創新高,全國共接待旅游者1.11億人次,同比增長10.5%;實現旅游收入463億元,同比增長16.6%。在分析和認識“黃金周”時,絕不應該忽視這一事實的存在。出游者增多,也就說明了老百姓的選擇。既然老百姓選擇了黃金周旅游,為什么我們要取消它呢?

  記者:為什么老百姓要選擇黃金周去旅游呢?

  劉德謙:因為這是他們家庭、親友、同學、同事們難得的共有長假日。有些研究者對“黃金周”的理解有些偏差,以為“黃金周”就是“旅游黃金周”,這是一種不夠全面的誤會。如果全面地理解,應該說“黃金周”是一種休假制度,它是把法定的節日休假和工時制度所形成的每周休息日連接起來而形成的長假日。稱其為黃金周,就是說這樣的長假日對老百姓說來有著可貴的黃金般的價值,而不僅僅指某些相關產業收入的增加。當然,這些產業的收入增加也是黃金周價值的體現,但絕非黃金周的本來含義,更不是它的唯一含義。

  記者:這是一個對黃金周很有見地的理解。那么過去人們的誤會是怎么產生的呢?

  劉德謙:誤會的產生,是黃金周長假形成之初,也就是最初1999年的“十一”長假和后來的幾個長假,很多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旅游。這樣一來,旅游就便成了黃金周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人們的旅游需求長期以來受到了種種制約:一是過去收入有限;二是可以支配的休假日有限,尤其是中長期假日更是有限。所以在實施長假日之初,人們的旅游需求被引爆了,就形成了這樣一種誤解。其實要化解這種誤解,首先我們的研究者們必須明白,黃金周更重要的意義是在于通過對勞動者休息時間的平行位移,創造一個大家共有的長假日,而我們的老百姓正需要這樣的長假日!同時還應該看到,長假日的利用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除了旅游之外,在家休息、探親訪友、購物娛樂、求知充電、健身美容……所有的職工都完全可以自由地選擇。現在,老百姓對長假期的安排不僅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而且也越來越趨于理性,不僅懂得了如何利用長假積極地享受生活,而且積極地利用長假安排有關增進健康、增長才干、理家置業、關愛子女、孝敬老人、友情聯誼的諸多活動。盡管目前中國職工已經享有了114個假日和休息日,但是三個被稱為“黃金周”的日子,卻的確是我國在職職工的共同假日。期間出游擁擠不便,還要忍受漲價之苦,之所以他們仍然選擇黃金周出游,就因為這是他們一年中難得的共有長假日。

  記者:那么您對“黃金周”時出現的問題怎么理解呢?

  劉德謙:一是問題的確存在,二是應該看到許多問題正在緩解的現實。因此,如果從老百姓的需要出發,就不應該取消“黃金周”長假日。關心百姓生活,關心百姓旅游中的感受,當然是為百姓的假日生活送去更多的舒適和方便。應該說,在各級政府和旅游主管方面的重視下,經過旅游、交通、商業等行業的共同努力,目前問題正在緩解。大眾傳媒也不時傳來一些不滿和抱怨,但是在更大量的正面報道中,我們也看到了“節日氣氛濃烈”、“旅游活動安全有序”、“受到游客一致好評”、“旅游創新高”、“安穩落下帷幕”、“名副其實的黃金”、……不能說我們的官員都是在說假話,我們的大眾傳媒和記者、編輯都是在粉飾太平!

  在今年“十一”黃金周剛剛開始的時候,不少媒體已經注意到了“中國民眾回歸理性消費”的趨勢,報道了“大多數中國人”“開始追求舒適度和自己認可的休假方式”,然而在黃金周結束的時候仍然傳來了許多關于老百姓“國慶假期歡樂出游盡開顏”的可喜消息:沈陽“文化旅游吸引眼球”,寧波“旅游亮點紛呈”,天津“近郊休閑游依然火爆”,青島“高端旅游日漸升溫”,花果山“黃金周和諧安全順利落下帷幕”,

九寨溝“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大連“度過了一個安全、歡樂、祥和、喜慶的節日”,成都“市民出游意猶未盡”,北京“出境游人數創歷史新高”,廣州“游客的旅游的滿意度達95.56%”,上海“旅游收入同比增長7.80% ”……等等好消息。

  記者:您是否注意到了與您不同的意見?

  劉德謙:不可否認,現在“黃金周”中的問題仍然還有不少,因此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大家都十分關心有關問題的解決,這是一件好事情。

  記者:劉教授,您覺得應該如何評價七年來的黃金周?

  劉德謙:今年十一前,

焦點訪談的一次網上調查的情況是,57.37%的投票者認為黃金周“利大于弊”;21.71%的投票者認為黃金周“弊大于利”;持“無所謂”態度的占20.93%。不久前《新華每日電訊》報道的“長假第七年,咱擠著樂著爭論著”,也許正是當前這一社會現實的寫照。

  記者:您注意到了黃金周很多人并不選擇旅游,甚至有人干脆睡大覺嗎?

  劉德謙:說有人在黃金周選擇了睡大覺。這不能成為取消黃金周的理由。就象更多人選擇了旅游,選擇了到科技館、到書店、到商場,或者去健身、讀外語、寫文章、學駕駛、會親友、談戀愛、理家務、打麻將、買電器、購新車、看新房一樣,那是各人的自便。這正是假日給大家帶來的方便與自由。

  記者:有人提出了用普遍的具有強制力的帶薪休假來代替黃金周,這樣一來,老百姓人人都有了自己的假期,而且還有了選擇休假時間的自由。

  劉德謙:的確有的研究者建議,中國應該實行“帶薪年休假”,應該用帶薪休假代替“黃金周”。“帶薪年休假”在中國還是新事物。其實,“帶薪年休假制度”早已寫進了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而且,在我國,不少單位(如國家機關、一部分企業)也早已經實行了這一制度;學校教職員工的寒暑假,也是帶薪休假的一種形式。在今天條件比較成熟的時候,如果大家來探索如何細化帶薪休假制度,出臺一個具體辦法,自然不失為進一步落實勞動法的一個進步。

  從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來看,人們的有關“替代”的主張其實混淆了三種概念:一,工時制度產生的每周休息日(見《勞動法》第四章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二,勞動者的節日休假(見第四十條);三,帶薪年休假制度(見第四十五條)。“黃金周”是工時制度產生的休息日與節日休假的位移連接,它與帶薪年休假制度并無矛盾;帶薪年休假制度的具體辦法的出臺,不能構成取消“黃金周”的理由。

  記者:有研究者還認為,取消“黃金周”對旅游業的正常發展也有好處。

  劉德謙:取消“黃金周”對旅游業真有好處嗎?不見得。可以預料,如果不能夠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推行“帶薪年休假”,黃金周的取消,將會導致我國近年發展起來的中距離旅游和遠程旅游的萎縮,不僅老百姓結伴而行的中長距離的旅游難于實現了,而且旅游業、商業、交通業、住宿業、餐飲業這些年來為了適應黃金周所做的努力,也將面臨毀于一旦的危機。

  記者:那么實行普遍的帶薪休假呢?

  劉德謙:這是一個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問題。英國哲學家培根說,“有組織地減少工作”的確是人類“通往幸福和繁榮之路”的進步。但是,理想實現的步驟,必須與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相吻合。人人都希望自己和他人每年都有更長的帶薪假期,可是,卻還應該考慮中國經濟的承受力。我國各地經濟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勞動生產率不高,是我國存在的現實。一是如果要在全國普遍推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就必然會抬高生產活動的勞動成本,這于民于國都是不利的。二是如果注意到我國經濟落后地區乃至發達地區的偏僻地帶,有的連日8小時工作制、周40 小時工作制都不能貫徹的現實,現在就普遍實施帶薪休假,似乎遙遠了一些。

  有資料顯示,全國職工的最大關注點還是提高工資,普遍的強制性帶薪年休假制必然導致勞動成本的提高,不僅會增加企業消化難度,也必然帶來提高工資的難度,這對于廣大職工來說,并不是一件讓人太高興的事情。如果兩害相較取其輕,兩利相較取其重,那么還是以促進工資增長更重要。

  勞動成本的提高,同時還會產生一些其他問題:在目前人民幣堅挺的國際經濟環境下,對于我國的對外貿易、吸引投資,也將出現一些負面影響。同時,勞動成本的提高,也讓老百姓對物價上漲或CPI(消費價格指數)的漲幅過大更加擔心,這對于我國中低收入的勞動者家庭,也是相當不利的。

  此外,國外的經驗教訓也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比如法國,為了增加就業機會曾一度實行過周35小時工作制,國家也給了很大的財政補貼,但是在很多地區尤其是中小企業中卻難以實施。今年三月份,法國國會以壓倒多數的票數取消了35小時工作制,使每周的工時可以在勞資共識的基礎上延長,以便于資方的生產安排,勞方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盡管如此,因政策的反復帶來的社會意見的分歧,鬧得法國現在也不得安寧。從法國的經驗教訓可見,關心老百姓的休息是重要的,但是我們不能不根據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來衡量我們的休假制度。經濟發達的國家在減少勞動時間時都會遇到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我們這樣一個地域遼闊的發展中國家如果再全面地繼續減少勞動時間,會是可行的嗎?

  記者:那么,解決黃金周消費過于集中的弊病,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

  劉德謙:在繼續實施“黃金周”的時候,我個人認為,“舒緩需求釋放速度”,不失為其有效途徑之一。其中,可供考慮的辦法應該是較多的。比如,此前我個人就曾對此有過一點建議(參見2000年6月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旅游專版《對“假日經濟”的認識和建議》);后來在《北京青年報》上也刊載有岳祚弗教授的相似建議。我們意見的共同點是“需求緩釋”。即不要把“黃金周”死死地固定在諸如現在1一7日這樣的七天,允許各地以地域為單位進行適當的位移,譬如移至4月25日至5月1日,乃至移至5月8日至5月14日,或移至9月25日至10月1日,乃至移至10月8日至10月14日,甚至更遠一些。這樣一來,“黃金周”就發展成為“黃金月”,不僅可以充分滿足老百姓的旅游及其他消費的需求,也提高了旅游及其他消費服務的質量,同時也緩解了有關方面的壓力,無論對消費者對商家等,都是很有益處的。這個建議是否科學,是否可行,也許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討論。

  記者: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棄“帶薪年休假”制度呢?

  劉德謙:不是。我覺得我們最好能夠有一個具有彈性的“帶薪年休假”制度。彈性的“帶薪年休假”制度,與普遍的具有強制力的帶薪休假不是一回事。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實,在繼續實施“黃金周”的同時,建議我國能夠出臺一個具有彈性的指導帶薪年休假制度的實施辦法。所謂“彈性”,即這個辦法可以在我國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分批實施;而且實施細則上,不妨將“帶薪年休假”的具體實施方法適當交給勞資雙方去協商落實(不妨納入勞資合同),目前不要急于“一刀切”。待我國各地經濟發展有了更多成果的時候,再將它普及推廣到全國。這樣既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也體現出國家對職工的關心,同時兼顧了老百姓和國家,以及各個相關方面的利益。

  記者:在采訪結束時,您能否再對黃金周說幾句?

  劉德謙:“黃金周”以不被取代為宜。如果“帶薪年休假”制度是具有彈性的,那么老百姓從中的受益程度也就無法平等。為了在總體上保護每一個公民的利益,我個人認為“黃金周”在經過“需求緩釋”(辦法是多種多樣的)安排后,仍以不被取代為宜。即使目前還有這樣那樣的有待解決的問題與不足,也不能因噎廢食。(供稿/劉德謙 編輯/楊菲)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69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