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不要忽視口腔保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5日 10:36 文匯報 | |||||||||
老古話曾講:“生個孩子掉顆牙”,也許你會覺得奇怪。但一項對700名孕婦進行的調查顯示,我國妊娠性齦炎的發病率達到73.57%,而且,妊娠性齦炎的發病率及癥狀的嚴重程度,與孕婦的口腔衛生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另一項研究又表明,孕婦的口腔健康還會直接影響嬰幼兒的口腔健康。為此,今年全國愛牙日(9月20日)的主題就是孕婦口腔保健。 文/葉瑋 倪娜
孕育新生命令人激動,過程卻倍藏艱辛,為了給寶寶的未來打下最可靠的基礎,每一個準媽媽都不敢馬虎,但百密難免一疏,很多準媽媽常忽視了自身口腔健康對寶寶的影響。據美國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引起牙周感染的細菌進入母親血液,能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引發流產、早產、胎死宮內、新生兒死亡及胎膜早破。除了這些較嚴重的后果,懷孕期間即便只是牙齒酸痛或牙齦腫脹,也會為準媽媽帶來不少煩惱和不便。 孕期常見的口腔疾病 牙本質敏感 孕初期,很多準媽媽容易惡心嘔吐,再加上喜食甜酸食物,使牙釉質(即琺瑯質)受到侵蝕,失去對牙本質的保護,從而使牙齒特別敏感,遇上冷、熱、酸、甜的食物,甚至刷牙或使用牙線都會感到刺痛。 齲齒 準媽媽喜食甜食、進食不規律且頻率升高,再加上身體不適、思睡懶動,對口腔衛生便有所大意;此外,孕期唾液分泌增加,使口腔呈酸性,這些都是準媽媽易患齲齒的原因。而由于齲齒能進一步引發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正所謂“小洞不補大洞吃苦”,故而準媽媽切不可對齲齒聽之任之。 妊娠性齦炎及妊娠性齦瘤 很多準媽媽發現,懷孕2-3個月,牙齦出血、浮腫會明顯加重,有時甚至出現瘤樣增生物,這很可能是妊娠性齦炎或妊娠性齦瘤的表現。雖然這兩種疾病的發生與懷孕時體內激素水平的改變密切相關,但激素并非決定因素,只要能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這兩種疾病是完全能被避免或控制的,即便病情已較嚴重,只要聽從醫生指導,于適當時機進行治療,也是能夠痊愈的。 智齒冠周炎 智齒即“盡根牙”,因不能正常萌出常導致周圍軟組織發炎,這在普通人中很常見,而準媽媽由于各種原因口腔衛生變差,發病率更高,輕者牙齦腫痛,重者面部腫脹、張口受限或發燒,不僅影響生活,也使準媽媽產生焦慮情緒,不利于胎兒的生長。 積極避免口腔疾病的困擾 懷孕前 作一次完善的口腔檢查,學會有效的維護口腔衛生;潔治;拔除可能引發冠周炎的智齒;祛除不利于口腔衛生的殘牙或不良修復體;治療齲齒及其他口腔既存疾病。 懷孕期間 避免過多甜食,保持口腔衛生;使用含氟牙膏或漱口水可防齲及改善牙本質敏感;就診時應主動向醫生說明妊娠情況;盡量選擇簡單的治療方案;盡量避免拍X片,必須攝片時穿防護衣并蓋住腹部;四環素會使寶寶的牙齒變色,口腔常用藥甲硝唑(滅滴靈)可能致畸,都應避免在孕期使用,而口腔治療用量的局部麻醉藥不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孕期不同階段的治療原則 0-3個月 胎兒尚不穩定、易流產,不建議進行口腔治療,遇口腔急癥僅作簡單處理緩解癥狀。 4-6個月 是口腔治療的安全期,可再行一次口腔檢查;可接受潔治;只要確切執行消毒及相關措施,在此期進行補牙和根管治療是安全的,若準媽媽對此感到憂慮或不安,可采取暫時性措施,待產后再徹底治療;懷孕期間一般不建議拔牙,若因嚴重的急性炎癥或迫切要求拔除智齒的,可在此期權衡利弊后,施行局部麻醉拔除。 7個月及以上 易受外界刺激發生早產,治療時的臥姿還會使準媽媽下腔靜脈受壓引發躺臥性低血壓,因此應盡可能避免口腔治療,如無法避免,建議治療時朝左側臥或偶爾變換姿勢,治療應簡單。 其實,孕育新生命并不一定要以犧牲口腔健康為代價,只要能做好預防,保持口腔衛生,準媽媽也一定能有健康潔白的笑容。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預防科醫師) 母體的牙周疾病會影響胎兒 -文/顧晶晶 牙周病是人類疾病中分布最廣泛、嚴重影響人類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牙周病主要包括慢性牙齦炎和慢性牙周炎兩大類。慢性牙齦炎的患病率在70-90%,幾乎每個人在其一生中均可發生不同程度和范圍的慢性牙齦炎。慢性牙周炎主要發生在成年以后,患病率在75%以上,患病率和嚴重性隨年齡增高而增加,35歲以后患病率明顯增高。慢性牙齦炎并不必然發展成牙周炎,因此,對慢性牙齦炎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至關重要。 妊娠性齦炎是多發病 妊娠性齦炎是慢性牙齦炎中的一種類型,是孕婦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妊娠本身不會引起牙齦炎癥,妊娠性齦炎患者一般在懷孕前已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牙齦炎,在妊娠期間癥狀加重,它可影響孕婦對食物的咀嚼、消化和吸收,同時也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性激素與牙齒、牙周組織的關系密切,由于妊娠期間性激素的變化,可改變牙周組織對病原刺激物的反應性,加重牙齦的炎癥變化,出現妊娠性齦炎或妊娠性齦瘤。妊娠性齦炎的發生率很高,往往從妊娠2-3個月后開始出現明顯癥狀,即牙齦紅腫,刷牙出血,有時甚至是自發性出血。部分患者還可同時伴發妊娠性齦瘤,嚴重病例可因巨大的妊娠性齦瘤而妨礙進食。 1996年,我們曾對700名孕婦進行妊娠性齦炎的調查,其發病率為73.57%,并隨妊娠月份的增加而增加。在這些患者中,有96%的孕婦在妊娠期間尚未接受過有關口腔健康的啟蒙教育,97%未接受過齦炎的治療。而口腔衛生習慣良好及刷牙方法正確者,妊娠性齦炎的發生率明顯較低。調查結果表明妊娠性齦炎的發病率及癥狀的嚴重程度,與口腔衛生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 牙周疾病影響胎兒 牙周疾病很容易發生低體重新生兒及早產兒。據報道,在美國低體重新生兒及早產兒約占新生兒的十分之一,是先天異常嬰兒死亡的原因之一。低出生體重兒(指出生時體重小于2500克的嬰兒)與正常嬰兒相比,極易患神經發育性疾病和呼吸性疾病,更易出現行為問題(比如多動癥等)。這是因為牙周疾病是由細菌引起的一種感染性疾病,在眾多的牙周致病菌中梭形桿菌是唯一可以通過胎盤的,已經有學者從羊水中分離培養出該種細菌。經研究發現,有18.2%的低體重新生兒及早產病例與其母親患有牙周疾病有關,患重癥牙周炎的孕婦發生的危險率是牙周健康的孕婦的7.1倍。 鑒于懷孕與牙周疾病之間的關系,我們有責任告知孕婦,母體的牙周感染會給懷孕帶來危險,并影響胎兒的健康。 牙齦出血應找醫生 有人認為,牙齦出血是由于刷牙過重所致,因而減輕甚至停止刷牙;另有些人則認為是維生素缺乏,故盲目服用大量維生素,殊不知這樣做只能延誤及加重牙齦炎癥。妊娠性齦炎的最佳治療時期為妊娠中期,即妊娠4-6月之間進行,醫生會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局部治療,并進行有關口腔的健康指導。比如我們提倡有效刷牙,但刷牙是否有效,患者自己難以判斷,尤其在懷孕期間,口腔衛生的護理是有特別要求的,除了正確的刷牙方法外,每天要刷牙3次,每次刷牙3分鐘。又如,怎樣配合使用漱口液、牙線、家用沖牙器等輔助潔牙器具,以清除牙縫隙內存留的食物殘渣和牙菌斑,保持口腔清潔,等等。對一些體積較大妨礙進食的妊娠瘤,在情況允許下可做手術切除。分娩以后,患者還應去醫院做正規治療,并堅持至少每半年到一年請醫生檢查口腔及潔齒一次,清除牙結石,防治牙周疾病。若能在妊娠以前及時治療原有的慢性牙周疾病,則可防止妊娠性齦炎的發生,確保母親和胎兒的身體健康,為優生優育創造良好條件。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內科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