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拍攝的長江三峽瞿塘峽古棧道。
由于長江上游近兩個月持續干旱少雨,出現罕見的汛期枯水位,2003年6月1日三峽工程蓄水以來被江水淹沒的瞿塘峽古棧道于近日重新露出水面。 新華社發(周會 攝)
作為中國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觀,三峽地區的古棧道把當地的經濟民生乃至軍事斗爭帶到了一個驚心動魄、綺麗多姿的高度,作為三峽上最為深刻的人文景觀,它們和峽江人的生活一度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但如今,它們已沉睡于平靜的江水中,只把無盡的追憶和想象留給我們。
馮驥才先生說過:“不管長江截流后會產生多么巨大的有益于生活的能量,但我們還是永遠地失去了這條波濤萬里的大江。我們被自己的一種構想逼上絕境,二者必取其一;最終我們選擇了‘生之必需’,而犧牲了養育了我們至少7000年的母親河。我們失去的不僅是它絕無僅有、風情萬種的景觀,而且還有承載著無數瑰奇而迷人傳說的山山水水,永不復生的古跡,以及它對我們母親般親切無間的關愛。我們正在把它7000年的歷史全部沉入100多米的水底……”
如今,這些都已經發生。無數景觀和古跡默然沉睡于水底,歸于徹底的沉寂,如同根本不曾來到過這世界,就像那些曾經驚心動魄、綺麗多姿的三峽古棧道。作為三峽上最為深刻的人文景觀,古棧道已然成為純粹的歷史,它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我們對古棧道的追憶才剛剛開始。
作為中國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觀,三峽地區的古棧道把當地的經濟民生乃至軍事斗爭帶到了一個驚心動魄、綺麗多姿的高度,作為三峽上最為深刻的人文景觀,它們和峽江人的生活一度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但如今,它們已沉睡于平靜的江水中,只把無盡的追憶和想象留給我們。
馮驥才先生說過:“不管長江截流后會產生多么巨大的有益于生活的能量,但我們還是永遠地失去了這條波濤萬里的大江。我們被自己的一種構想逼上絕境,二者必取其一;最終我們選擇了‘生之必需’,而犧牲了養育了我們至少7000年的母親河。我們失去的不僅是它絕無僅有、風情萬種的景觀,而且還有承載著無數瑰奇而迷人傳說的山山水水,永不復生的古跡,以及它對我們母親般親切無間的關愛。我們正在把它7000年的歷史全部沉入100多米的水底……”
如今,這些都已經發生。無數景觀和古跡默然沉睡于水底,歸于徹底的沉寂,如同根本不曾來到過這世界,就像那些曾經驚心動魄、綺麗多姿的三峽古棧道。作為三峽上最為深刻的人文景觀,古棧道已然成為純粹的歷史,它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我們對古棧道的追憶才剛剛開始。 (編輯:譚捷) 文章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