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承受的負擔 成都新人結婚平均花費12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9日 11:18 四川在線-四川日報 | ||||||||||||
據成都市婚慶行業協會最近的一次不完全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成都新人結婚平均花費達12萬元。而對稍高端的結婚人群來說,上述價格至少要翻2—3倍。而在結婚新人中,一半以上的費用由父母“埋單”。 拍一次婚紗照要3000—12000元,買珠寶要10000元左右,辦酒席一桌500—2000元,請婚慶公司要9000—15000元左右,蜜月旅游需要1—5萬元不等,這還只是按照平均標準計算
尤其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如今成都新人的平均結婚費用是三年前的近三倍!換句話說,新人婚慶費用幾乎是一年一個跟斗、一載一次翻番,如果結合比較同時期成都市民的人均收入增長水平或日常性消費支出的話,這一“狂飆猛進”式的數據無疑讓人有望洋興嘆之感。 新婚消費實錄 【實錄一】 在成都某高校工作的王先生,剛攜新婚妻子從歐洲度完蜜月歸來。說起自己7月舉行的婚禮,他不禁感嘆:“原來以為談異地戀成本高,原來結婚的成本更高。” 25歲的王先生,大學畢業后在北京一家收入頗豐的咨詢公司工作了兩年,手頭有些積蓄。因為女朋友在成都工作,受夠了相思之苦的王先生思量再三后回到成都工作。由于兩人感情穩定,結婚也很快提上了議事日程。 王先生新婚消費清單:因為雙方家庭經濟條件都不錯,加上兩人都是獨生子女,兩家父母各出資20余萬為他們購置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做結婚用,共計42萬元;男方父母出資裝修新房,共計6萬元;女方父母出資購買家電和家具,共計6萬元;有了房當然不能沒車,再自掏腰包買了一輛“花冠”,15萬元;購買結婚鉆戒,1.5萬元;雙方父母出資在某星級酒店大宴賓客,共計4萬元;請婚慶公司提供婚禮當日一系列服務,1.2萬元;拍婚紗照,6000元…… “結婚就是要讓兩家人變著法子花錢。”王先生總結道,“還有一項,蜜月旅行。”因為妻子是在英國念的本科和研究生,“我們去歐洲旅行是自助,但是20多天也雜七雜八地花掉了2萬多元。”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粗略一加,王先生的結婚費用高達70多萬,其中雙方父母出資就達58萬。 【實錄二】 比起王先生,在成都某通訊公司工作的陶先生就顯得“低調”了許多。但是一談到結婚費用這個話題,收入并不算低的他就皺起了眉頭:“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27歲的陶先生和妻子在同一公司,一個做技術一個做行政。由于兩人都不是本地人,結婚時首當其沖的就是房子問題。“這兩年成都房價瘋漲,本來說買個小戶型的房子過渡一下,她媽怎么都不干,說那是鴿子籠不是人住的,非得讓我們買個一次到位。”陶先生工薪階層的父母為此拿出了大部分積蓄替小兩口交了15萬首付,“這房子真把我爸媽都掏空了。結果110多平方米的房子現在都有一個房間是空著的,每個月的月供還要2000多元。” 房子買了,裝修和家具的費用同樣不菲。為了省錢,陶先生天天中午頂著烈日跑裝飾材料和家居用品,花了5萬多元后總算讓房子成了岳母眼中“只能勉強住人”的新房。 接下來的事更是讓陶先生一個頭變成了兩個大。親自到成都來監督婚禮操辦的岳母大人可不好將就,手指隨隨便便一指就說要在某著名星級酒店辦婚宴。囊中已顯羞澀的陶先生絞盡了腦汁才讓岳母馬起臉“降低了標準”,在一家三星級酒店舉行了婚禮。但這場說不上豪華的婚宴也花去了陶先生近2萬元。加上之前的婚紗照、婚禮禮服、煙酒糖,和結婚當天的花車、禮儀、攝像等等舉不勝舉的開銷,陶先生工作數年的近10萬積蓄幾乎就被折騰光了。 婚禮之后,對婚禮極不滿意的岳母對妻子說結婚旅行絕不能少,只想一切從簡的陶先生只好“打腫臉充胖子”,又帶妻子去了一趟麗江。“想結婚,那只有打落了牙齒和血吞。”陶先生一臉苦笑。 婚慶消費熱的反思 俗話說人生有三喜: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他鄉逢故人。對于大多數新人來說,結婚典禮、婚慶儀式除了是一生一次的標志性見證外,還是民諺所說的一個人真正“成人”、“成家立業”的開始。 但這是否就意味著,它內涵的豐富性給了它預支未來、大肆鋪張、揮霍的理由呢? 許多家長認為,一般的小事都舍不得讓孩子受委屈,更何況這結婚的終身大事。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有的家庭孩子結婚,不僅雙方父母忙前跑后,就連祖父母、外祖父母也大賣力氣。這一定程度上自然也刺激了結婚消費市場的不斷“發展”。一位家長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就只有這么一個孩子,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不就這么一次嗎?怎么也不能委屈了孩子吧!” 在接受采訪的適齡青年中,一部分人也坦率地表示,“我們其實也不想大操大辦,但受不了家里長輩們和親朋好友的勸說,人家都這么辦婚事,我們不這樣辦家長多沒有面子呀!”一些年輕人甚至認為現在許多婚禮模式相近,這種“傳統”的婚慶形式“勞民傷財”;與其說新娘新郎是主角,倒不如說更像是“道具”。為此,不少年輕人認為,簡單、獨特而又少花銷的婚禮更有意義。 【專家之言】 有關專家則認為,任何儀式在形式、內涵上的重要性、特殊性,都不能成為扭曲消費理性的借口。儀式也好,典禮也罷,說到底只是一個程序式的東西,它可繁可儉,可重可輕,應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家庭狀況來決定。 對于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為了不讓人“議論”,不使人輕覷,而打腫臉充胖子,甚至是自我感受奢靡消費之“樂”,讓父母咀嚼巨額埋單之“苦”,則是一種極端自私、不負責任的表現。 首先,它推卸了自己在家庭中所應承擔的經濟權責,明知條件不允許而攀比斗富、附庸時尚,是一種不切實際、不考慮消費后果的自利表現,是儀式上“成人”而思想、行為遠未成熟的異化表現。 其次,它實則是子女對父母實施的隱性財富和資源“掠奪”。已步入勞動暮年的父母們,用辛苦積攢的“養老錢”填補著子女們的青春消費之“管涌”,但預支的卻是維系晚年幸福生活的可靠物質保障,它很可能為未來的幸福指數變化埋下了伏筆。更讓人擔憂的是,一旦這種不加節制的攀比式、揮霍性消費成為新人們的行為意識主導,它還可能對將來的家庭、生活、社會健康、理性“生態”環境的形成帶來諸多負面影響,這是最應引起人們警惕和反思的。 據媒體報道,上海市婚慶行業協會最近的一次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新人結婚平均花費達16萬元,稍高端的結婚人群則在32-48萬元之間,其中一半以上費用由父母承擔。 具體的新婚消費清單為:婚紗照8000—12000元,珠寶10000元左右,酒席平均每桌3000元,請婚慶公司15000元左右,蜜月旅游1.5—5萬元……如今上海新人的平均結婚費用,已是三年前的近三倍。(記者 肖曉 實習生 趙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