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 > 正文
 

美國人占世界人口6% 消耗了35%的世界資源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5日 10:58 金時網·金融時報

  近30年來,人類消耗了地球上1/3的可利用資源,而人類對資源的需求還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著

    過度消費之殤

  近來,建設節約型社會成為中國經濟生活中的關鍵詞。其中原因何在?我們需以全球
的視野加以認識。

  過度消費種種

  一個美國孩子的消費相當于多少個印度孩子的消費?

  答案是:125個。

  事實上,美國人正是過度消費的典型。目前,12.2公頃的地球面積只可滿足一個美國人的生活需要,6.3公頃才可滿足一個中歐人,非洲布隆迪人需求最少,但也得1.5公頃面積。有數據表明,美國占世界6%的人口卻消耗世界資源的35%。而這些資源來自哪里,來自全球。

  如今在這個星球上,17.28億人生活在“消費的社會”中,占全球總人口的28%。其中,美國有2.42億人,占全國人口的84%;西歐有3.49億人,占該地區總人口的89%;日本有1.2億人,占該國的95%;中國有2.4億,約占全國的19%;印度1.22億,占全國的12%;俄羅斯6100萬,占43%;巴西5800萬,占33%;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只有3400萬人,僅占地區總人口的5%。從國家經濟發展程度來分,全球工業化發達國家中共有8.16億高層次消費者,占這些國家總人口的80%。

  1950年到2003年間,全球對水資源的需求量提高了3倍,對燃料的需求提高了4倍,肉類需求增長550%,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400%。與此同時,全球GDP增加716%,商品交易量增長1568%,全球廣告支出增長965%,出境旅游人數增加2860%。1950年全球共有汽車5300萬輛,而到了2002年增加到5.65億輛;紙張消費在1961年到2002年間增加了423%……房子越住越寬敞,汽車越開越豪華,一個個經濟發展上的重大成就轉眼就被迅速增長的消費抵消。

  不堪重負的地球

  如果全球63億人都來效仿這17億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那么全球的水、能源、木材、礦藏、土地等資源將不堪重負,可以想見,環境污染、森林砍伐、物種滅絕、氣候變遷,諸多問題將隨之而來。

  日本聯合國大學的研究小組近日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說,生產一臺電腦需要耗費大約1.8噸資源,包括燃料、水和化學物質等,電腦的大量生產和大量廢棄將對地球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研究人員警告說:“各國的電腦銷售臺數直線上升,如果各國政府和企業致力于電腦的生產和普及,那么‘電腦熱’將致使全球變暖和化學物質污染問題更加嚴重。”

  研究小組對從日美兩國電腦廠家了解的情況和電腦廠家公布的資料進行了調查,計算出了電腦相關產品的生產和廢棄所耗費的資源數量。調查結果顯示,生產一臺17英寸液晶顯示器的電腦,需要240公斤化石燃料、1500公斤水和22公斤化學物質。生產電腦所需的化石燃料相當于電腦重量的10倍,與生產汽車和冰箱只需相當于產品重量兩倍的化石燃料相比,生產電腦的過程對環境的影響非常大。

  生產電腦相關產品需要清潔的無塵車間和雜質很少的純凈水。正因為如此,生產電腦大量耗費了資源和水。

  調查報告指出,電腦相關產品的大量生產和大量廢棄,可能加劇含溴防火材料等化學物質以及鉛等重金屬對環境的污染。

  其實,很可能就是像電腦這種似乎司空見慣,而又極度膨脹的所謂現代工業產品和消費品,將耗盡地球上有限的資源和環境。但迄今為止,仍有難以計數的人在渴望擁有一臺手提電腦———即使他們在辦公室和家中都已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臺式電腦。

  2004年1月8日,英國世界觀察研究所發表的《2004年世界狀況》報告說,目前世界上出現的消費勢頭不僅以同樣的方式損害富國和窮國,而且也會使發展難以持久。

  據該報告說,由于財富的大量創造和全球化的作用,目前在世界上廣泛出現的消費浪潮,對富國產生了嚴重影響,同時也無助于解決貧困人口的生存問題。

  該報告說,1960年至2003年,人們用于購買物品和服務的開支增長了4倍,達到25萬億美元。全世界正以難以維持的速度在消費各種產品和服務,其后果對于各國人民和整個地球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

  最近,世界保護自然基金會稱,如果人類再不改變對待地球資源的態度,到2050年,我們就必須遷居到兩顆跟地球大小相仿的星球上。

  近30年來,人類消耗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可利用資源。1970年,大西洋里鱈魚的儲藏量為27.4萬噸,而現在剩下不到6萬噸。在此期間,地球的森林覆蓋面積減少了12%,歐洲河流和湖泊里的生物種類減少了55%。假設1970年地球生態系統的質量指數為100,那么現在該指數已下降為65,其中多種哺乳動物、鳥類和魚類的數量已經剩下不到一半。現在還無法統計出到底有多少種生物已經滅絕,因為只有在50年內都沒能再次發現某種生物,才能宣布其絕跡。

  但是人類對資源的需求還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著。即使技術能帶來比以前任何時候更高的燃料效率,汽車和其他形式的交通還是用掉了全球能源消耗的近30%、全球石油消費的95%。

  重新定向消費

  今天的地球,是進化35億年才形成的產物。人類不可能再用另一個35億年去再造地球的資源。若因人類自身的過度消費而失去它,任何內疚、善行或金錢都不能使它重現于世。

  已故生態學家加勒特·哈丁有一句名言:“至極未必至好。”中國人則說“樂極生悲”。如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繁殖加快,對肉食的要求越來越高,消滅野生生物的手段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少依賴自然食物鏈,而依賴人工食物鏈。目前家畜家禽飼養越來越工業化,這種高密度、統一飼料、速長速肥的生產方式遠離自然,再加上激素、催肥劑的使用,使動物抗災變機能降低,易于染疫傳疫,導致口蹄疫、瘋牛病、禽流感頻發。

  而農業社會時代的人類比較接近于與自然平衡。近代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造成時間和勞力節省,體力勞動減弱,閑暇時間增多,肌肉運動減少,營養過度和個體增大。結果是發胖、變懶,心血管和其它系統疾病增加,造成人類機體抗災能力減弱。

  這何嘗不是過度消費之禍?有鑒于此,對目前的消費趨勢日益不滿足已經讓消費倡導者、經濟學家、政策制定者和環保主義者開發創新方案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減小大眾消費給環境和社會帶來的代價。

  英國世界觀察研究所為政府、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了一系列他們現在就可以應用的措施,以控制和重新定向人們的消費。這些措施包括:

  生態稅制改革:通過轉移稅收,制造商必須為他們對環境造成的傷害付費,通過引進生產標準和其他管理手段,政府可以幫助把對自然資源的負面影響減少到最小。

  回收法:正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政府所采納,當產品的生命周期結束時,這些法律要求公司“回收”產品。以前通常的處理辦法是掩埋和焚燒。

  耐久性:不同產業可以為他們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承擔共同的責任,通過尋求減少所需原材料,讓產品更耐久,更容易維護和升級。

  個人責任:消費習慣的改變也需要大規模的個人決定,從草根開始,也就是從我們消費的能源、水、食品等開始。從長遠看,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改善人類健康,支持一個可以支持我們的自然世界,這都要求我們節制消費,而不是為消費所控。

  人類要生存就必須要消費商品與服務,但如果消費無止境地增長,超過了一定限度,就會陷入消費主義的誤區。


  愛問(iAsk.com)美國人 相關網頁約6,372,196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